沈栋林
为了切实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我以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 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学生在语文阅读课上所读的任何一篇课文都是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体,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扎扎实实地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想实际,把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尽量避免重视一个方面,忽视另一个方面的倾向。
二、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阅读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牢固树立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思想。教师上课不应单纯着眼于完成教案中既定的教学环节、步骤,而忽视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如果教师用一连串琐碎的提问“牵”着学生走,只顾追求“正确答案”,忽视学生的理解过程,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之中,就颠倒了教与学的关系,变成了学生的学是配合教师,为教师的教服务。为了切实做到教为学服务,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心里想着学生”,围绕着学生如何学去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眼里有学生”,善于揣摩学生的心思,围绕着学生会怎样想、怎样说,去启发、点拨、引导;当学生提出教案中未考虑到的、却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教案,切实体现教为学服务。
其次,要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的实践过程中来,尽力促使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自行探索,自求了解。在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但要重视结论正确与否,更要重视结论形成的思维发展过程,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三、 正确处理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直线上升、一步到位的。第一、第二、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应当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例如,文章是分段写出来的,虽然在第一学段不把段的训练当作重点,但是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下,给学生留下一个印象,时间久了,学生慢慢地知道文章是分段写的,几段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这就为第二学段重点进行段的训练做了准备。再如,理解课文内容,第一、第二学段要求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第三学段才要求从理解课文内容,到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这并不是说,在第一、第二学段不需要接触课文的思想感情。实际上第一、第二学段,每学一篇课文,教师也都要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是独立体会感受的要求不同而已。只有这样来认识阅读教学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才能使阅读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认识到了阅读教学的这一阶段性与连续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就要从阅读教学的整体性上,把握各个学段的要求,把握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教学的目的性,使每项阅读基本功训练都不脱离整体训练的链条。这样,有计划、有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教学,才能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克服教学中要求过高或过低、训练“越位”或“不到位”的现象,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四、 重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力和习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体现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从课前预习到上课,再到课后复习,学生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着各种阅读实践,而阅读实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根本途径。教师要随时向学生提出要求,告诉他们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提醒他们改正,使他们懂得为什么必须改正和怎样改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例如,教师提出了某项要求,就要抓住不放,不能时紧时松。尤其是在良好的阅读习惯尚未养成的时候,或在有的学生身上表现出某种不良的阅读习惯的时候,更需要严格要求,丝毫不能放松。严格训练应当以正面诱导为主,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习惯,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这将会对其他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淮安市张集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