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例谈

2009-05-25 09:01陈志农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4期
关键词:扫路天游峰爱家乡

陈志农

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我给每个学生留有足够的读书、思考的时间,及创设自主发现、自我探究的空间;在学习过程中,引导他们自我调控、潜心会文、独自体验,读出自己的感悟来。

一、 在通读中整体感悟

课文描写了一位热爱劳动、勤劳俭朴、乐观自信、豁达开朗、充满生命活力的扫路老人。今天的学生与老人之间有着空间、时间的距离,较难理解老人心甘情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辈子在一千八百多级石阶的山峰上往返扫路,而乐此不疲。如何引导学生对这位老人的生活态度、思想行为进行整体感知并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呢?这就需要我们引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材料,深入到文章的形象世界里去,从天游峰的高耸险峻,游客的望而生畏,老人的音容笑貌,到作者与老人的深情对话以及宿鸟惊飞的细节,披文入情,激活文本世界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尽管学生理解的层次存有差异,但他们都能从总体上感悟这位老人“实在离不开这里”是发自内心的真情表白;对扫路工作的无限热爱是老人生命的组成;作者对老人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是内心迸发出的真情祝愿;“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表现出老人的豁达自信。

学生从文字中,充分地整体感知,自然地读出老人的可敬、可亲、可爱,从作者的审美体验中,亲切地感悟到人间的真、善、美。

二、 在讨论中交流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留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时间,“读了课文,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让每个学生的思想自由驰骋,畅所欲言;让每个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碰撞闪光。有的学生对老人发自内心的敬重,认为老人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精神可贵;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像老人那样爱家乡,爱家乡的山,爱家乡的水,保护好家乡的自然环境;有的学生觉得做人就要像老人那样勤劳节俭,艰苦朴素,乐观开朗;有的学生评价老人热情好客,热爱平凡工作,乐意在大山里生活一辈子……

接着,我让学生围绕“你对老人终老山林的人生意愿有什么感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情感发展,再次研读课文,涵泳“我”与“老人”的深情对话,从老人的言谈举止,朗声大笑的精神世界里,获取新的认知。

三、 在揣摩中深化感悟

我还指导学生扣住课文中关键性的语言,联系生活实践,调动已有经验,揣摩体悟作者的情感内涵。课文中“我”喝着老人沏的热茶,情深意切地问:“您老工作挺累吧?”一个“挺”字透发出“我”对老人工作繁重、艰难、辛苦的关切之情,可是老人的回答却让“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这“倒抽了一口气”是内在情感的外显,是在特定情境中不由自主的情态行为。“倒抽了一口气”也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甚至有过深刻体验的情感表现。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等积累,联系傍晚时分,听到寂静中传来的扫路声——暮色中,见到一位精瘦的扫路老人——暮色中,抬头仰望顶天立地的山峰——想象大汗淋漓、望而却步的游客——可这位老人每天……引领学生们在文字里自由徜徉,真切地感悟“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是作者情感流淌的自然结果,是作者情感真实、准确的表达。

对课文的感悟,还应包括对课文语言现象和作者的语言行为进行深入细致地揣摩体验。我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思路和作者的情感发展过程,由外而内,进入文本情境,体悟作者情感。我的做法是:学生自读自画,在文字叙述顺序、事情发展过程、“我”的活动行踪中,寻找作者情感表达的线路。从“上山——下山——品茶——交谈——相约”的线路,揣摩文中“我”的情感发展过程;从登上顶峰“‘好不得意——暮色寻声见老人——茶香暖流‘沟通心灵——握手祝愿激情迸发”,体验作者的内在情感活动。这一过程,让学生充分阅读,感知语言文字材料,表达形式不具一格:可以在课本中画出相关文字;可以在书眉、行间批注;也可以在笔记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者用文字加线条图示。总之,让每一个学生读起来,脑筋开动起来,促使每个学生自主地、自由地“入境”“明象”“会意”“悟情”,从字里行间触摸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揣摩文章的表达思路,体悟作者的真情实感。

(作者单位:仪征市都会小学)

猜你喜欢
扫路天游峰爱家乡
丹山碧水
我爱家乡秋色美
我爱家乡
2019年我国扫路车市场回顾及2020年前四月市场分析
武夷山归来
我爱家乡
点评曹海永老师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散记
扫路车多功能配置分析及研究
徐工“环保小蜜蜂”纯电动扫路车正式下线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