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课外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本文在实际授课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感受;图书角
[作者简介]陈慕环(1977—),男,江西莲塘镇中心小学高级教师。(江西南昌330200)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集广益的好处。21世纪又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乱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对此,笔者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刚刚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悬念百出,或奇特,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突然,教师嘎然收声:“孩子们,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记得有一次,笔者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果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儿笔者嘎然而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而笔者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此时的孩子们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孩子们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还可以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
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草船借箭》《猴王出世》《将相和》等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西游记》(儿童版)等中国古典小说,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实践中发现,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没有方法地去阅读,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与象共舞》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这样做,即丰富了语言积累,又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文学作品,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组织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2保证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开展活动进行阅读
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要因人而宜,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等,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
四、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