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2009-05-21 08:08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体育精神物质

马 元

和谐校园体育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和谐校园为特定空间,以校园人为参与主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实现学校培养和造就和谐人才为总目标,是校园人在和谐校园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系统与社会各系统之间,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系统自身各组成部分和各要素之间处于一种相互协调发展的状态。

一、以“和谐”为指导,建设和谐校园体育精神文化

在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中,十分重视“和谐”,古代儒学的教育家和哲学家,都十分注重合一、相融与和谐,如“天人合一”、“以和为贵”、“中庸”强调的都是合一与相融。他们认为“和谐”是中;“和谐”是度;“和谐”是宜;“和谐”是当;“和谐”是恰到好处;“和谐”是中庸之道:“和谐”是儒家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追求平衡、对称、和谐,是儒家文化的最大特色。基于儒家“和谐”思想来建设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它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校园人具有正确的体育观。即体育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是竞争,是娱乐,是消费;体育是完善个性的手段;体育是健身健心的理想途径。

2.使校园人具有高尚的体育精神。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能对校园人发生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并且有持久的继承性。因此,在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大力弘扬高尚的体育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拼搏进取精神,竞争开拓精神;在体育比赛中要以公开竞争,公平竞争,求真务实,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道德精神来教育和感化校园人,培养他们高尚的体育精神。

3.使校园人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体育行为习惯。良好的体育道德、体育行为习惯是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精神层面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体育活动,尤其是团体的竞赛活动,进行品德教育,更适合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各种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更能较全面地实现对其思想品德和个性的培养。

4.提高校园人的体育文化素养。体育文化素养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兴趣和习惯。在和谐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体系中,如果缺少或削弱了体育文化素养这一教育环节,那么它所培养的对象就不仅会在身体上,而且会在精神品质上成为不健全的人。此外,还要运用各种传媒,宣传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比赛中克服困难,为国争光,挑战人生的英雄事迹,以此激发校园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完善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以“修身”为指导,建设和谐校园体育行为文化

儒家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即心理培养和身体训练的教育思想,为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论语·述而》中记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孔子以“六艺”为教学内容。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而其中的射、御正是古代的体育。孔子的六大教育内容中有两项是体育,足以说明孔子对体育是极其重视的。孔子通过体育,使学生在驾驭客观世界的规律性中,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孔子认为人体是物质的前提和基础,人的思想道德是方向和道路,人的身心必须是健康的,必须协调发展,并且指明了“身心健康”的标准和要求。不仅要有强健的身体,更应该具有仁、知、信、直、勇、刚等人本身应该具有的优秀思想品格,而这些优秀思想品格必须通过学习和训练,才能实现全面发展之目的。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就是使校园人经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使其身体素质、思想品格、精神面貌和智力才干得到同时发展。因此,基于“修身”建设和谐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就应该重视校园人思想品格和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教育,强身、健心、修身养性。“修身”还要求校园人,通过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学习和训练,对待别人要谦恭、慈爱,处事要谨慎,工作要严肃认真,自身要庄重得体,理事要合乎道义。从自我做起,以“修身”为指导,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必须重视身心的培养和训练,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修身养性。通过修身养性来传播体育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等优秀品质,树立和提高学生健身和终身体育意识。它包括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本着满足学生现在学习和将来工作、生活需要的原则,强调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淡化竞技性,要让学生达到懂、会、乐的体育效应,删除那些学生不感兴趣的与将来生活关系不大的内容;优化体育教学手段、方法,摆脱过去“填鸭式”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三自主”(学生自主选课的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的教学模式,大力推广“程序教学”、“发现教学”、“游戏教学”、“兴趣教学”等新方法,使学生形成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

2.丰富校园人的业余体育活动。校园人学习和工作之余的闲暇体育活动是和谐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校园人体育兴趣、能力和观念的培养,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利。学校可通过校园人喜爱的各种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来丰富大家的余暇生活;此外,还要加强学校运动队的建设。运动队在和谐校同体育行为文化建设中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特色的传统运动队常常成为凝聚校园人的一块磁石,又是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

三、以“生态”为指导,建设和谐校园体育物质文化

北京在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时,提出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和“人文奥运”三大引人注目的理念。科技、人文、绿色三大理念是真、善、美的完美结合,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绿色奥运”绝不仅仅指像草一样的绿色,它有更加深刻内涵和时代指向,充分体现了生态环境、生态体育和绿色体育的深刻内涵,也显示出其价值对提升中国整体形象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儒家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可以说是“绿色奥运”的文化源头。如:《礼记·祭义》所谓“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孟子》所谓“数署不入垮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等都可以引出生态伦理的主张和生态保护的要求。因此,对于和谐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来说,也要以“绿色奥运”的文化源头—儒家文化“生态”思想为指导,建设“绿色生态”的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从生态学的角度观察,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实际上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拥有共同体育价值观和不断变迁着的生态系统。“绿色生态”的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和谐校园体育文化中可感觉到的具有一定感染力的层面。“绿色生态”的校园体育物质文化首先是一种绿色文化,是健康无害、引人进步、服务于和谐校园发展需要的进步文化;其次是一种生态型的文化,是协调、可持续发展、孕育生机和活力的动态文化。建设“绿色生态”的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仁民爱物”的思想。在儒家看来,人虽然是宇宙的至上存在者,但并不与自然绝对对立,相反,为了维护人的利益必须珍惜物的存在。“绿色生态”的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要遵循“仁民爱物”的思想,对校园环境、建筑材料给予充分的合理利用和爱护。避免“暴殄天物”,努力构建节约型校园、节约型社会。同时也要把爱物之情建构在遵循生态规律基础上,塑造一种“生态良知”。

2.“天人合一”的普遍和谐思想。强调自然界与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自我身心的平衡与自然界环境的平衡统一,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它要求“绿色生态”的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既要体现校园体育物质文化自身的和谐,又要体现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和谐,更要体现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与和谐校园的和谐。同时,在校园体育的建筑设计、材料、能源、垃圾处理等方面充分利用高科技,使其符合环保的要求,应特别注意在运输和施工中不要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积极宣传“绿色生态”理念。在建设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方式,如:体育雕塑、体育邮票、体育纪念品、体育宣传画、体育电台、校园网等,向校园人宣传“绿色生态”的理念,使“绿色生态”的理念深入人心。

总之,“和谐”思想与和谐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对校园人的思想品德和人体的要求及标准,基本上~致。二者从思想品格上要求校园人要有不偏不倚、不走极端的和谐的精神。“和谐”精神是校园人对体育目的的自觉反映,它在体育的实践中产生,为和谐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和谐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一经形成就不易改变,能持续较长时间,能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校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其明确的指向性,影响和规范着每个校园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品格的形成,并成为激励校园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付一静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体育精神物质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