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应树立的基本意识

2009-05-21 08:08李壮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意识教育教师

李壮成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每年都有一大批师范大学生充实到教师队伍当中,这些师范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具备了一定的师范素质和师范技能,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他们满怀激情、期望和梦想:做一个学生欢迎、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的好教师。但是在角色转化和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却遭遇到诸多困惑,如期望值过高、需求无法满足、专业自主性较差、专业能力不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有高等师范教育改革滞后和中小学环境及管理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新教师自身的原因。本文拟谈谈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应该树立的基本意识。

一、角色意识

“教师,是受社会的委托,在教育机构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的专门人员。”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总是体现一定的社会要求,不仅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影响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使学生的思想行为符合本社会制度的价值观、规范和习俗,保持特定社会形态的延续性。所以,教师要有非凡的道德勇气和经得起考验的人格力量;要维护教育公平与正义;要淡泊名利,耿介自守,有足以感召学生的人格力量;要努力学习新知,不断进取。“教师就意味着奋斗、期待、盼望;意味着继承、标新立异和创新。”

在此基础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师角色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教与学的研究者。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是指在新课程中,教师仍将承担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但这种角色会发生一些变化,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因为在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的角色不再主要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知识体系的呈现者,而是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教与学的研究者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和改进,提出更贴切的改进意见,与局外研究者相比,教师处在一个极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有着最佳的研究机会,有着自己的经验化的处理方式。新课程的实施,教育情境中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要求显得更加重要。

二、师德意识

古往今来,教师都要以教书育人为宗旨,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则,既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又有崇高的职业目标。目前教师师德情况的主流是好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教师在校园里或者课堂上衣着不整,言语粗俗,行为失范,甚至有部分教师的行为严重违反道德和法律,对学生造成极大的影响,也使教师的威信受到很大的威胁。一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备课本是二三十年的老皇历,知识结构是早掉光了牙的老古董,教学模式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不倒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有人说: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教师学问的怀疑,如果儿童的怀疑涉及到教师的道德方面,则教师的地位更加不幸了。”当前,强化教师的师德意识显得非常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是要规范教师的行为。要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规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同时要求教师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二是要强化教师的责任。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责任心,才能做到有心、用心,才能做到对学生循循善诱。三是要唤醒教师之爱,教师要关心和了解学生,尊重与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三、学习意识

学识水平是教师综合素质在知识结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的体现。一个不学无术的教师,不可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积极的影响。教师这些学识水平从哪里来?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要加强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新课标指出:“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是一种生命状态。”培根也曾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很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也很爱读书,但不知道如何选择。要解决这一疑惑,还是要回到教师究竟需要哪些知识这个问题上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教育学知识。所以,我们的新教师要多阅读本学科或与本学科相关的专业书籍,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动态,要在阅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二是要加强教育学学科体系书籍的阅读,教育者要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应该努力阅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类的书籍,这是新教师迅速成长的凭借。三是要多涉猎一些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类的书籍,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新教师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多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多听一听他们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领悟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素养。

四、研究意识

教师角色的不断丰富要求教师不断反思、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一是教师职业特点的需要。教师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创造不是对不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而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解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及文明成果传授给学生,如何针对信息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等一系列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现有的教育观念、课程目的及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注意研究新问题,分析新情况,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二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现代社会是一个创新主导的知识社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是专业的实践者,更应该是教学的反思者。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才能够更深刻理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更好地体验到教育的价值和欢乐,保持持续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地求索,进而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教师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其基本特性包括:研究的实体是以校为本,研究的主体是全体教师,研究的基础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学校课程与教学问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教育行动研究、教学实践反思。

五、自主发展意识

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追求作为教师职业人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方式。“自主发展首先作为一种个体意识,是在确立主体地位和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对自我意识的积极调控和主体人格的有效建构,是一种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以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自强不息的自主意识为目标,以激发人的自主发展内在动机为出发点,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发挥个性潜能,逐步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形成健全心智,从而达到在终身学习的心理和能力基础上有效地达到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对于新教师来说,树立自主发展意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师在开始的几年能在教学科研上做出多大的成绩,关键是促使新教师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师自主发展的先决条件是要有良好的自我认识。教师可以通过与他人交谈、自我反省等方式,了解自己对工作的喜好程度、自己的职业人格、自己的职业目标等,也可以坚持收集学生学习情况反馈,这些资料不仅能用来帮助教师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而且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确定自主发展目标,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六、健康意识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是指身体、精神对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有哲学家将健康比做数字1,事业、家庭、地位、钱财是1后面的0。有了1,后面的0越多则越富有,反之,没有1,则一切皆无。可见,健康对于我们人类每一个个体的重要性。然而,作为人类知识、信息传播者的教师,其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一系列的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教师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人常感叹自己活得很“累”,并常常伴有食欲不振、头痛、失眠、心绪不宁、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健忘等现象。一部分教师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莫名的焦虑、忧郁、压抑、担忧、受挫感、无助感,丧失自信心,对工作不满意,有职业倦怠的情绪等。由于新教师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角色转变缓慢、工作焦虑、健康意识和调适能力不强等原因,这方面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面对这些问题,新教师一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有合理的作息时间,劳逸结合,张驰有度,要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适度锻炼。利用空闲时间,加强锻炼,强健体魄。三是积极进取,心胸开阔。四是保持健康的心态,注意进行心理调适。

责任编辑刘永庆

猜你喜欢
意识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