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2009-05-21 10:09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经济危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肖 伶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企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国际经济危机的新形势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企业发展,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既是其工作职责,又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关键词:经济危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6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1-0059-02

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着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企业发展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企业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进入2009年,当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企业深陷经济危机,世界发展基本停滞。在这种情况下,对社会责任的态度和践行的状况关乎企业的国际声誉、产品的市场份额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日益凸显的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国际经济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已经在全球化链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国企业只有尽早构筑起以服务和回报社会为己任的核心价值观,才能赢得核心竞争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一)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调节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是古代知识分子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我国制定的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都把“爱国”放在首位。作为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能切断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传统,只能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地发展。

(二)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既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就是社会发展再也不能把人当做客体、手段和工具,而要当做起点和归宿,切实保障人的生存权、自由权和发展权,切实尊重人的尊严、人的劳动和人的创造,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三)和谐

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继承,也是关注民生、注重公平的和谐,是发展中的和谐,是动态中的和

谐,是有序中的和谐,更是民主法制保障下的和谐。

二、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但也必须承认,市场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必然给企业职工的价值观带来很大的冲击。一些企业职工难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一些企业职工将市场规则引入政治生活领域,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上大搞权钱交易;一些职工入党动机不纯,存在一定的投机倾向和功利倾向,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俘虏。

(二)社会转型的挑战

我国正处于独特的社会转型期,由劳动密集型发展转向结构调整性发展,由农业社会转向城镇发展社会,由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这社会利益关系频频调整,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社会转型期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重塑时期,旧的核心价值观可能被打破,新的核心价值观短期内难以建立起来。许多职工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面对大量看不清、想不通、道不明的现象,在价值观方面难免会产生诸多困惑和疑问。

(三)多元化价值观的矛盾

多元化价值观的出现使企业职工在价值观选择上面临新的困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利益关系的多样化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大量涌入,我国出现了价值观和信仰多样化的趋势。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大力倡导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却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威信下降,一些职工也出现了信仰缺失状态。

三、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措施

(一)履行企业责任价值观

在世界发展中,中国正在变成“世界工厂”,与此同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产品质量、劳工福利等一系列问题,在经历了重视产品、财务、营销、技术、人才等诸多阶段后,我们发现比以上要素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企业的价值取向和处理哲学。虽然从眼前看,似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只是道德自律层面的“参考文件”,但是从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将SA8000等标准设置为贸易壁垒手段、国际标准化组织也不否认一些国别组织用ISO26000标准进行认证的可能等情况来判断,企业采用和符合社会责任标准极有可能成为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底线。而从已知的情况预测,不日将面世的ISO26000的规范化要求不会低于SA8000标准。看来中国企业只有“未雨绸缪”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逐步提高社会责任能力,才有可能临危不乱,把“门槛”变为“门票”,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和长期盈利能力,从而取得国际竞争力。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党中央提倡构建和谐社会,企业作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服务者,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和谐文化,促进企业和社会和谐,就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崇尚和谐”的理念。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企业文化要把人的价值的开发和利用摆在重要位置,只有企业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使企业职工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注重以人为本,还体现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引导企业员工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正确对待去留升降,保持内心和谐平衡。在企业机关内部大力进行和谐创建活动,实现企业内部和谐,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导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这一点在十七大报告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讲究以人为本,讲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视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重视政治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些价值观都是中国的时代精神,应该为企业学习和汲取,具体体现在企业职工的全面发展上。企业职工全面发展要求其自主个性的充分发挥,同时个性发展又应服从于整体的全面要求与发展导向。此外,企业职工全面发展还要求增强企业职工人文素质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

(四)贯彻长效核心机制

企业要把学习和辅导工作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鼓励广大职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还要将集中性学习和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在常抓常新中扎实推进。职工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多为企业和职工做些好事和暖心的事。企业党支部和工会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在基层形成庞大的富有活力的工作机制。上级部门与政府要加强考评和监督,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寻找不足,适时改进。总之,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花大力气从长计议,努力探索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抓出成效来。

总之,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必须建立在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之上,必须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华和现实要求,必须彰显人类崇高的精神诉求,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理想追求。

参考文献

[1]覃晓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J].法制与社会,2008,(3).

[2]唐晓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文化建设[J].理论界,2008,(4).

[3]石海兵.当前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几点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01,(10).

[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l9.

作者简介:肖伶(1975- ),女,四川中江人,供职于广州开发区宣传部。

猜你喜欢
经济危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