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梅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其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贯彻实施这一理念,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切入点。那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实施“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呢?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并适时将其引入课堂,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地理原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众所周知,人生时时伴风云,身边处处有地理。建房造屋看“风水”,从地理学的角度看那叫择地而居,择的是朝阳晒暖、光照充足、地势高爽、利于通风排水之地;出门行路观天色,那是择日而行,观的是天象,察的是云图。星移斗转、月相盈亏、经纬坐标、地形地物……别小看这些简单的地理知识,当我们身陷绝境时,这些或许能成为逃生救命的法宝。比如,当我们在茫茫林海或浩瀚的沙漠中迷失了方向,可以根据北极星的地平高度测得当地的地理纬度,可以根据正午阳光下的日影加一块手表来测得当地的经度,或者只用手表我们就可以判断南北。此外,在特定的环境中,树冠的形状、沙丘的走向、积雪的消融程度等,都可以帮我们确定。大致的方向。在课堂上,我让同学们收集整理印尼海啸的资料,并要求他们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讨论问题,交流感受。在同学们展示的新闻资料中,有一则特别受欢迎:“该学生听地理老师讲过,如果海滩的海水突然大规模退去,就会发生海啸。因此当看到这一现象时他提醒周围的人离开海岸,结果大家获救了。”通过讨论和交流,同学们了解了许多地震、海啸发生的前兆及遇上地震、海啸时如何脱险的知识。可见,教师教会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处处留心皆学问”,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要求学生随时随地注意收集有关地理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社会现实生活中涉及地理知识的消息、新闻等,收集途径多种多样:广播、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社会调查等。如:“生活中的谚语与天气”、“中国的服饰与地理”、“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地球会爆炸吗”、“有趣的手势习俗”等地理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大干世界的无穷奥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收集现实社会生活中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素材,并把这些内容运用到学习中去;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促使学生更加关心身边事、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生存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地理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学习地理要达到的目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产实际、生活实际、乡土实际,尝试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把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服务社会,服务家乡。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把生活、地理、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从生活中走进地理的思想,使学生不再感到地理枯燥无味,使他们深刻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可以适当联系乡土地理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联系的乡土地理知识,应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直接观察、经常接触的那部分地理环境以及那里的人地关系作为联系对象,以便学生更好地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促使学生更加关心生存环境、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
总而言之,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重塑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科在社会中的形象;有利于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地理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掌握最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从而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要认真贯彻实施“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对于生活的价值,学会用地理知识与技能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与生存能力,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