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2009-05-13 08:10刘丽红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心声火花公开课

刘丽红

【背景】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下,语文教育的开放性已大大增强,然而,课堂上学生的“忆苦思甜”情绪告诉我们,语文教育重分析、轻感悟,重统一、轻开放的积弊依然有很大的惯性。那个在传统意义上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重大职责”的“绝对权威”的地位,正在新的背景、新的对象面前悄悄地摇着。如果我们现在最迫切的需要是让学生学会习惯于依照自己真实的感情来说话,而思想和意义、统一和标准又恰恰是钳制学生真实表达的最大障碍。那么,矫枉过正又有何不可呢?社会生活如滚滚洪流,冲击着学生的心扉,他们带着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经历与体验走进我们的课堂,他们对生活有着自己虽然稚嫩但却珍贵的思考与感受。

【过程描述】

《心声》的教学已近尾声,我请学生归纳人物形象特点。学生芬说:“李京京是个心地善良、情感丰富的孩子,读文章只是出于一种宣泄感情的需要。”学生兰说:“李京京是个坚强的男生,自尊心强,他敢于面对挑战,渴望理解。”学生的分析正合教参,看来前面的引导、讨论、分析都很到位、成功,一切水到渠成。正当我准备总结时,第一排的荣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老师,我认为从程老师的表现上去感悟李京京的性格特点,会更有针对性,更能体现文章的主题。”

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这个平时最爱问一些牛角尖问题和发表奇谈怪论的家伙,不知又要发什么怪论。我心想:都要总结了该不该顺着他的想法再展开?这个问题有没有意义?会不会把人物分析变复杂化了?谈论之后我能把握住这个问题吗?电闪雷鸣间,我想到了作为一个情感教育的语文老师,又怎能轻易否决一个学生闪烁于心头的火花?既然已经出现了,就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不如趁机引导,也许会有意外收获。于是示意他继续。荣面带笑容地说:“既然小说有矛盾冲突,就有对立面存在。这篇文章内容很简单,学生想读,老师不让读;但情感不简单。正因为这样,我挺佩服李京京。我认为他仅仅不是因为有万卡同样的遭遇渴望友情才读这篇课文,而是为了向程老师证明,‘问题学生的闪光点也很多。老师的教育重在情感引导,不能以平时成绩看待学生。所以这个矛盾必须解决,程老师这个人物更要仔细分析。矛盾的展开才能让大家有更深的感悟。”说完一脸得意地坐下了。全场哗然。有几个学生在点头赞同,甚至还有人竖大拇指。举目望去,我发现那些赞同者基本上都是平时成绩不大理想的学生。我心想:这小子分析得有道理,把矛头指向了老师,很有个性。既然本文题为心声,我也好趁机倾听一下他们的心声,何乐而不为?于是我决定再加一节课教学,以辩论的形式进行,补充了一些“辩论赛知识”的注意环节,给出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1.你如何看待程老师的教育方法?

2.你怎样体会京京的感情?

第二节课铃声一响,全班议论纷纷,大开口舌之战。有共同意见的学生自坐成一排,意见大致分成两派。

讨程派认为:(其一)程老师的教育方法明显失败,为了一节公开课弄虚作假,完全不顾学生的尊严,表现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的还是教师个人的表现、学校的荣誉,忽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我们小学时就有些老师也跟程老师一样,为了在公开课上表现自己的实力,事先安排学生到办公室进行演习,分配好任务,然后在公开课上对答如流。现在想想我们跟木偶就差不多了。反正老师就叫那几位同学回答问题,何必举手呢?长此以往,我们也懒得举手了。(其二)程老师作为一名自信的老师,她就该有丰富的情感、渊博的知识,可以面对公开课上发生的任何问题,而不是明知道李京京想读却以声音哑为借口推托了。假如李京京惧怕老师的权威,那后果怎样?由此看出李京京的心声也同时是班上其他的“问题学生”的共同心声。程老师忽略了他们的感情,这样的机械教育、虚假教育怎能提高学生的素养?(其三)程老师虽然前面做法有所欠缺,但最后的知错就改还是可取的。在关键时刻,敢于在全班面前承认李京京的情感,感受学生真情的流露,我们觉得要以宽容的心去接受老师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迎李派认为:李京京太伟大了!他用实际行动向程老师证明了自己拥有的实力,也让其他同学知道了他的实力。外在的表现并不能隐瞒内心的火花,当火花闪烁的那一瞬间,留给大家的是惊讶!是美丽!有着万卡遭遇的李京京其实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学校是他的第二个家。作为家长的程老师没有好好关心他,忽视他的情感。在公开课上的关键时刻,还是他挺身而出,及时保护了老师的名誉。把灵性展现在课堂中,把情感撒播在每个同学心间,最难得的是用宽容心去理解回报老师。我想,这不仅仅是程老师上的公开课,更是李京京帮程老师上了一节她难忘的情感课。

评价程老师这个人物究竟有没有意义呢?我将学生的讨论归纳如下:

(1)小说的矛盾冲突是学生想读课文、老师怕他砸场不让读,如果不从程老师的表现着手,就不易衬托李京京的情感。矛盾不激化,故事就显得乏味。

(2)人物形象要突出主角,配角的搭配不可忽视。程老师的权威教育更能凸现李京京的勇气可嘉,再现人物形象特点。

(3)从故事走向现实,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倾诉心声的空间,尽情地“自由表达和自由参与”。

双方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

平心而论,我觉得学生的说法太经典了,不仅点到了课文,而且延伸到自我心声的倾吐。作为一名教师,能在课堂上轻易抹杀学生的灵性,打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吗?能轻易忽视学生内心情感的表现吗?于是,我把作业特意设置了一下:每位同学做一只千纸鹤,里面尽情倾诉你的心声,明天一起放飞心愿。(有学生建议把共同的心声齐动手挂在本班亲手种的一棵树上)

【反思】

回忆课堂情景,发现学生能自愿表达之时特别活跃,有一吐为快的欲望。学生对文本蕴涵情境的感染达到对认识、情感、价值观的领悟和内化,有一种得到属于自己东西的喜悦。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将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你给学生一个冷眼,收获的将是无数个轻蔑;你给学生一张笑脸,收获的将是无数个尊敬。特别是在新课改下,值得呼吁老师们推倒心中那堵已并不牢实的“师道尊严”的篱笆,给每个学生以宽容和爱。让师生成为一对相互尊敬、“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陶行知说:“教师要培养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本节课在不经意中出现的“心灵火花的撞击”,正是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人文关怀的境界。在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也提高了自己。可以说,学生造就教师,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实现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在教学中不可放过学生提到而自己忽略的细节,只要有疑问的眼光,处处留心皆学问,因为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也是教师的天职。从教学思路上去看,往往在教学中的细节枝叶上的设疑、探究、会启起学生思维的按钮,引燃学生心灯的火石。在新课标的时代潮流下,让我们教师独具慧眼,让学生在文本的接触中,用心灵去体验,用大脑去挖掘,唤醒沉睡在文本中的情感,让感悟在师生间碰撞,灼射出耀眼的光芒!■

猜你喜欢
心声火花公开课
持久的火花
心声词苑
心声词苑
心声词苑
心声词苑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事业火花事这样被闲聊出未来的
第一次公开课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