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刍议——由复习《出师表》想到的

2009-05-12 09:47唐连玉
商情 2009年16期
关键词:出师表复习文言文

唐连玉

[摘要]文章以复习《出师表》为例,阐述了文言文复习的一些办法。

[关键词]文言文 复习 《出师表》

每一位一线的语文教师都会觉得上复习课貌似轻松而实际上并不轻松。说它貌似轻松,是因为该讲的内容已经讲过,教师似乎没有了备课的劳苦;说它并不轻松,是因为复习的方式难以准确把握:放羊式复习,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效率低下;教师如果重讲一遍,既浪费时间,学生也不感兴趣,出力而不讨好。我认为复习课贵有三点:贵在兴趣调动、贵在方法指导、贵在启迪深思。下面就以《出师表》为例阐述:

一、贵在兴趣调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兴趣是看不见的内驱力,没有它,复习是消极的,也是低效的。对于一些还没有高度自觉的初中生来说,每一节课能有一处或两处“亮点”来激发他们的兴奋点,就有可能在这一节课里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复习《出师表》时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有奖猜谜语,题目如下:

1.看诗句,猜人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答案是:诸葛亮)

2.看对联,猜物事:一对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纵八阵图。(答案是:“一对”指《隆中对》,“二表”指《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三分鼎”指“魏蜀吴三分天下”,“六出”指的是“六出祁山”,“七纵”指的是“七擒孟获”,“八阵图”指的是“巧布八阵图”)

3.看名句,猜文名: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答案是《出师表》)

客观地说,学生大都喜欢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何况还有小小的奖品呢。问题是老师设计语文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仅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或为活动而活动,那是肤浅的。假如说能引导学生更深更广地理解课文,那么这种活动是必要的。出这些题目的时候,考虑到复习本文必须涉及到的作者介绍、《三国演义》中还涉及到诸葛亮的哪些事迹,以及《出师表》的地位(陆游语)等等,让学生对这个集“智、勇、忠”于一体的政治家、军事家有更全面的理解。对于猜谜语猜得又快又准的,教师发给一张贺卡,上面有撰写的对联:“卧龙跃于文海,鲲鹏飞自笔山。”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勤学苦练,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另一张贺卡是用于奖励本节课表现突出、尤其是思考状态很好的同学,并以此师生共勉。

二、贵在方法指导

每一种文体、每一种题型都有相对稳定的内容范畴以及内在的规律,教师应当找出具有代表意义的文章或题目,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挖掘内在的知识点,总结相应的规律,以一当十,由点及面,才能做到博约有致,既重点突出,又不会挂一漏万。比如复习《出师表》时,我传授了四种方法:

1.暗示法。当遇到猜诗句式、对联式的谜语时,可抓富有暗示性的词语去联想、去揣测,如上述谜语中的第一题,富有暗示性的词语分别是“三顾”、“两朝”、“出师”等,这些自然让人联想到“三顾茅庐”、“刘氏父子”、“北上伐魏”等,然后综合起来便聚焦在诸葛亮的身上。

2.归类法。面对庞杂的文言知识,可以采用分类梳理的方法,将通假字、古今字、多义词、成语等,条分缕析地整理在笔记本上。如通假字:“阙”通“缺”、“有”通“又”、“简”通“拣”。古今字包括:卑鄙、痛恨、秋、哓畅、涕、开张、感激。多义词中“以”“效”值得一一列举。成语包括:作奸犯科、感激涕零、不知所云、不求闻达、亲贤远佞、计日而待、妄自菲薄等。

3.译句法。对重点句子的翻译,一定要有两个注意:注意突出重点词语的翻译、注意抓住句子的语法特征。比如“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重点词语“未尝”“痛恨”必须翻译出来;同时这个句子又是状语后置,翻译的时候必须把介宾短语提到谓语动词“叹息痛恨”的前面,所以这个句子的翻译是“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表示叹息、痛心和遗憾的。”

4.串联法。复习课文内容时要善于前后联系、纵横比较,把富有关联意义的东西串联在一起,使知识形成一个融会贯通的体系。比如除了本文涉及到诸葛亮,初中语文课本里还有哪些文章涉及到诸葛亮的?学生经过思考,想到刘禹锡的《陋室铭》的“南阳诸葛庐”,想到陈寿的《隆中对》,想到杜甫的《登楼》“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等。

三、贵在启迪深思

如果说复习仅在于把旧有的知识读读、背背、写写,那么学生除了锻炼了记忆力以外,在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上似乎没有多大进展。毋庸置疑,这是一种课本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漠视。我认为,复习的本质在于“温故而知新”,体现在对课文内容的重新审视上。可能学生会去重新思考这个字、这个词或者这个句子的意义、用法,越发欣赏某个段落或者写法,也可能他们质疑以前老师的讲法甚至文章本身的瑕疵,重新做出他们的判断,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倾向。而这种重新审视的能力“非天成也”,需要教师给予思维的启迪。

教师怎样启迪学生深入思考呢?教给他们一把思考的钥匙——提问题。提问题的方法要适当地教给学生:小到字音字形、词语的解释,大到语段的理解、概括、比较、拓展,还有主观感受等等,不一而足。提问的方式可以是学生口头提,也可以是学生写在纸条上留待老师收上来集体解答。无论哪一种,都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充分讨论和思考,老师做出正确的点评。对《出师表》一文思想内容的复习,全班同学提了十多个问题。比如文章的第一段,有人提出语段理解类的问题,如“诸葛亮针对怎样不利和有利的条件提出‘广开言路这一建议的?”有人提出拓展类的题目,如“除了‘崩殂你还知道哪些当‘死亡讲的文言词语?”再如第六段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照应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还有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诸葛亮既然自比管仲、乐毅,为什么还要隐居隆中?请你结合《隆中对》和本文进行回答。”这个同学既进行了联系和比较,也对文中人物进行了“冷思考”,应当说在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比原先有了一定的进展。可喜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他把同学们的思维也激活了。下课之后,不少人到图书馆去借《三国演义》或《诸葛亮传》,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总之,无论复习什么,教师只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真正把学生当作会思考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才会调动他们的兴趣,注重方法的传授,启迪学生深思,培养一种问题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复习课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出师表复习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王洛勇朗读英文版《出师表》,网友:诸葛亮英语八级
《出师表》阅读题湖南邵阳市试题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