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学院《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探索

2009-05-12 09:47陈智勇
商情 2009年16期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产学研

陈智勇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在我院专业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改革,理论实践结合,相邻课程知识点衔接等问题。并就如何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加强实践性教学模式,发掘校内教材原创性和实训设备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专业技能考核、职业资格认证,产学研结合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产学研 校内教材 模块式教学 职业资格证书 PQCE CITT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硬件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高等职业院校一线教师,在我院《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硬件类课程的几年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时常会遇到以下这样几个问题。

1.教材滞后于最新技术

现今IT硬件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部分硬件产品的更新淘汰周期已经是以月来计算!然而国内相应《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的内容却严重滞后。由于各种原因,教材从作者编写,到编辑审稿,出版再到学校征订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这使得学生拿到教材后,其内容往往已经远远落后于最新产品技术。如果这样的教材再用上几年,这样的问题会更为突出,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

2.课时不足,考核方式单一

一直以来,我院大专/本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总课时为50学时,其中理论课为30学时,实验课为20学时。作为一门衔接《计算机基础应用》与《微机原理与应用》两课程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从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效果来看,要高质量地完成该课程教学任务,课时安排明显不够。

我院大专/本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考核形式单一,只有期末笔试的终结性考核。单一的考核方式使得考教分离,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效果难以切实体现。

3.教学管理手段单一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涉及知识面很广、特别强调新技术应用的课程。而我院目前还是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管理手段,教务处在每学期开学初要求教师按教材章节编写教学计划,并在实践教学中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并不时委派教学督导突击检查。但教务处指定的教材往往滞后于最新应用技术,使得教师一面想向学生传授最近的知识,一面又迫于教学检查。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结果导致浪费教学资源,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方法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不实用、不新颖,学生满意度不高,教学难度大。

4.实验室设备缺乏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性质要求学生做大量的实验,从实践操作中消化理论知识,并逐步建立,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要达此目的,必须要有一个足够规模的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以供学生实训。然而,目前我院的硬件实验设备严重缺乏,现有的实验设备严重老化,并且经过多年的学生实验操作,故障出现概率很高,有时,学生好不容易做一次实验,拿到实验台的往往是不能正常操作的坏设备,无益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5.产学研意识有待提高

据笔者了解,在广州已经有广东轻院等兄弟院校,已经成立了以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主要目的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实体校办公司,以担任《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师为公司负责人,以部分学生为技术骨干,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网络工程、电脑组装维护及软硬件销售代理等业务,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但我院目前还没有相关措施出台,令人遗憾。

二、解决方法

针对于以上相关问题,立足于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我院正在开展的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规划。并结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特点。响应我院最新提出的“产学研并重”的教学方针,以新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进行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1.强化教材的先进性,鼓励校内教材建设

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与现实硬件产品最新技术脱节的问题,应尽量选择最新出版,内容最前沿,最实用、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教材。教务处在教材征订前,一定要征求相关任课教师的意见,另外,任课老师应该经常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及时更新,整理相关知识点,自行编写新教材,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确保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前沿性和实用性。对达到出版规格要求的校内教材,可由教师本人提出申请,并经教务处组织系部资深教师评审,评审通过的,可在校内组织发行,并给予作者一定数量的版权费。以资鼓励。

2.模块式教学方式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大学生为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除了要拿到毕业证与学位证外,也已经越来越重视相关职业资格认证书的取得了。源于欧美的以职业资格认证教育PQCE(Professi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Education),目前在国内也越来越得到用人单位/企业的重视。就IT行业来说,除了我们所熟知的程序员,软件设计师,系统分析师,网管,网工之外。广东省劳动厅也组织了针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CITT)和职业工种鉴定,里面就包含了计算机维修工中级/高级等职业资格证考试。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各模块知识点的应用性,还要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在期末考核时,应侧重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考核内容必须结合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新要求,涉及该职业岗位技术所必需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基础能力,可进行专项技术或综合技术要求考核,为学生观念的更新、继续学习的方向、职业定位和选择提供保障。实现“双证”或“多证”毕业,以此引导教、学双方按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需要,突出操作技能和实用技术的训练,全面实现人才培训目标。力争做到理论,实践,考证三结合,以考促学,以教带考,以践固学,全方位的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3.补充实验室经费投入,增加实验课时

应切实落实实验室建设经费,健全,补充相关必需实验室设备,以便教师制定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为最终具备计算机维修技术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验设备充足的基础上,应相应增加实验课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操作时间,真正体现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方针。此外,还应该配备实验室管理员,辅助任课教师做好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学生实验操作指导等事务性工作。

4.拓宽实训渠道,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发展方向来说,拓宽学生的实训渠道,争取让学生进工厂/公司、上车间,让学生代岗实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职业技能都有很大的益处。就校内产学研建设而言,可以考虑在学院内部开设一家集电脑/数码产品组装与销售,硬件维修与服务的校园IT服务中心。以担任《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师为中心负责人,以部分技术熟练的学生为技术骨干,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又方便本院学生/教师购买质优价廉的产品。可提供的服务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电脑组装:服务中心以学院名义与广州多家电脑代理商/生产商合作(注:可绑定学院长期教学实验设备提供商),以略低高于同期电脑城的装机价格,代理各种质优价廉的主流电脑配件与数码产品,同时提供各类增值服务。

(2)电脑维护:服务中心可以采用会员制的形式,为会员学生/教师提供包年的电脑维护服务,会员只需按年交纳固定的服务年费,就可拥有享受便捷完善的专业的电脑/数码维护服务。

(3)软件产品和硬件配件销售:服务中心以优惠价格提供常用正版杀毒软件、工具软件、学习软件,及U盘、网卡、网线、音箱等配件。

(4)装机服务流程:每周一至周五接受装机服务咨询,服务中心有熟悉市场行情的同学/教师负责提供电脑配件选型指导,按市场行情确定参考价格。每周五上午最后确定装机配置和装机价格,用户交纳少量订金明确决定装机配置,并在装机配置单上签署用户姓名和装机日期。此配置单用户和本中心各持一份,作为装机后续服务的依据。每周五——周日完成装机,用户交付全部装机款项后提机。付款方式采用银行转帐方式(服务中心帐号由学院财务处实时监控)。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做为一门理论实际联系如此紧密的计算机类课程,其现实意义无需在此累赘,结合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实际,培养实用性技术应用人才已成为计算机学界的普遍共识。本文所做的粗浅探讨,仅仅是抛砖引玉,目的是希望引起更多有识之士来关心,帮助我国民办高校计算机学科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周苏.专业课程教学测评的创新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7):88-91.

[2]周苏等.大学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C].大学计算机基础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5[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秉璋等.以提高应用能力为目标进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J].计算机教育,2006,(12):28-31. [4]王坤,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4.[5]向光祥.电脑维护大师.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3.[6]赵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35).

猜你喜欢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产学研
基于“政产学研资服”一体化平台的设计图书馆建设与服务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浅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室的管理
苏浙沪三省(市)产学研合作研究
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组装课堂中的应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及改革建议解析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创新
游戏让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课堂动起来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