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首都医科大学委员会
首都医科大学是一所医学院校,其根本使命是培养医药卫生人才。医生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行业特点,对医学院校的医德医风教育与实践提出了至高要求。校党委紧抓教师、学生、医护人员3个关键人群,开展了广泛、深入、持久的医德医风教育,形成了立德树人、效果明显的医德医风教育特色。
一、在师德中强调医德,建设既有高尚师德又有高尚医德的双天职教师队伍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校党委把师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实践和探索,确立了“规范、教育、管理并重,扎实推进师德建设”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以规范和制度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和管理监督体系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师德建设工作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1.构建师德规范,明确师德制度
一名合格的首医大教师,要有怎样的形象?围绕这一问题,1998年,校党委组织全校教师自下而上开展了师德规范大讨论,产生了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个师德规范,明确提出全体首医大教师要“坚定方向,献身教育;严谨治学,求实创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人道博爱,救死扶伤;遵纪守法,团结协作”,成为教师行为的重要规范。
2004年,学校制定了《首都医科大学文化建设发展规划(2004年~2010年)》,研讨、凝练、确定了校训、校风、学风、校歌。校训是:扶伤济世,敬德修业;学风是:勤学、博思、求精、创新;校风是:爱国奉献、艰苦奋斗、救死扶伤、严谨求实。自下而上开展了“首医抗‘非典精神大讨论”,形成了以“救死扶伤、无私奉献”为核心的“首医抗‘非典精神”;总结教学评估中首医人的精神面貌,凝练成了以“拼搏、奉献、团结、至善”为核心的“首医迎评精神”;在规划研讨过程中,形成了以“与时俱进,争创一流”为核心的“首医规划精神”。以校训、校风、学风、抗“非典”精神、迎评精神、规划精神为主体的首医精神架构的形成,为学校师德建设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具特色的要求。
2005年,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过程中,结合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党员的先进性具体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当好先锋模范;树立高尚师德,自觉敬业奉献;丰厚才学功底,提高育人能力;追踪学科前沿,争创一流业绩;加强协作创新,共促事业发展。”同时,明确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教师党员的具体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勤奋学习;践行高尚医德,医护技术精湛;模范廉洁行医,提供优质服务;追踪学科前沿,争创一流业绩;锐意开拓创新,建学院型医院。”这既是对党员教师的具体要求,也是对广大教师师德的更高要求。
2006年,面对韩国黄禹锡学术造假事件对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的冲击,学校未雨绸缪,制定发布了首都医科大学《师德建设五年规划(2006年~2010年)》、《关于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科学研究学术与程序规范(试行)》、《关于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的规定(试行)》、《关于实行“教学一票否决制”的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对10项师德问题、4项教学问题、6种学术不端行为、6种学术失范行为进行明确界定并提出了处理办法。师德有关要求更加具体,延伸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各项环节。2007年又制定下发了《首都医科大学师德建设责任规定》,明确了有关领导干部和单位在师德建设中的主要责任,建立了师德建设责任制。
2.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师德教育
校党委宣传部充分运用报纸、网络、橱窗、广播、电视等校园媒体,宣传首医精神,弘扬学风、教风和校风。在每一次重大仪式、重要活动和重要会议中把校歌定为必唱曲目,强化首医精神。建立了校史馆,大力宣扬学校的历史、人物及其成就;建立了院士墙,宣传首医院士的成就和精神。举行李素芝事迹报告会,大力宣传华益蔚等先进典型。在首医新闻网开设“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栏目,写身边人,说身边事,展示党员教师的治学态度和精神风范。
2005年~2007年,在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计划的支持下,学校逐渐建立了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体系。3年投资近60万元,共计开展39项教育活动。2005年,开展了“爱祖国、爱北京、爱首医”校歌合唱比赛,37支队伍、2,000余人参加比赛,唱响《首医之歌》。在教师节举行隆重表彰大会,首次设立了“吴阶平桃李奖”、“吴阶平优秀教师奖”,作为首医教师的最高奖,4名院士、6位教授受到表彰,吴阶平先生亲自颁奖。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请名师对讲授艺术、育人效果进行点评,强化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与能力。各有关部门还组织了教师暑期“红色之旅”、研究生导师培训班、新教师上岗培训班、专兼职辅导员培训班等。2006年,组织了以融入首医为主题的新教师培训班、以“弘扬院士精神”为主题的“院士档案”、以“形象化教育”为主题的“教育影像库”等10余项师德建设项目。2007年,组织了“双天职教育”,大力倡导“以教书育人为天职”、“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职业价值观,开展了“我的天职观——百名师生谈天职”大型采访活动、“天职与责任”演讲比赛、“师德照我心”征文、评选“我最尊敬的老师”等系列活动。同时,推进基层学院积极开展师德建设活动。药学院开展了学术诚信建设,基础医学院组织了“践行荣辱观、做师德楷模”师德宣传月,宣武医院进行了临床教师师德专项培训,中医药学院开展了“大医精诚、为人师表”主题教育活动等。
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积极探索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努力固化教育成果,先后建立了新职工师德教育机制、师德激励机制,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每年在新职工入校教育中,专门安排主管校领导作师德报告,进行师德培训。2007年,学校又以学院为重点,推进师德长效机制在基层的建设,现正着手进行的有:中医药学院的“拜师制”,化学生物与药学院的导师制师德评价机制,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节点提醒机制”、“教鞭传递仪式”,基础医学院的“师生共建机制”等。
3.把师德建设纳入教学、科研、管理过程中
一是把师德建设纳入教学管理中。学校规定,因人为因素出现重大教学事故,实行“教学一票否决制”;规定研究生导师是当然的学生工作队伍组成人员,必须负起对研究生的教育责任,凡不能有效完成任务者失去研究生导师资格。针对具体的教育教学,各院系、教研室也有相应的措施。例如,应用体育学系规定,列队时,教师迎风迎光,学生背风背光。二是把师德建设纳入科研管理中。成立医学伦理委员会,对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课题、对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的国际合作项目等进行审查。从2005年起,依托校图书馆对职务评聘中的文章、成果实行查新检索,防止“以低充高”、“以次充好”。三是把师德建设纳入人事管理,作为对教职工年度考核的第一个方面。在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中,把师德作为上岗条件,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如在2005年教师岗位聘任时,个别教师因为一篇文章申报失真而降了一级岗位,震惊了全校。把师德建设纳入管理中,使师德建设成了“硬约束”,增强了教师加强自身师德建设的主动性。
规范、教育、管理并重的师德建设模式,把师德建设落到了实处,取得了满意效果。2005年一项调查显示,“尊重生命,维护生命的尊严,每个师生员工都把保障健康、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神圣责任”在教师中具有高度共识。学校涌现出像吕国蔚、徐群渊、彭师奇等一批教学名师,广大教师立足三尺讲坛,育人意识大大增强,在学生中反映良好。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师生对师德的评价满意度达99.6%。
二、在德育中突出医德,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医学院校的学生应当是既有高尚医德又有精湛医术、能够担当未来救死扶伤使命的高素质人才。学生中出现一件“次品”可能影响的就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校党委高度重视学生的医德教育,针对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医科院校学生成长规律出发,努力创新德育途径,拓展德育内容,强化德育效果。
医德教育从入学开始。每一个踏入首都医科大学的新生,在拿到第一张《首医报》新生版时,都会看到校长专门为新生题写的寄语: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奉献。都会看到吴阶平老校长亲笔题写的校训、校风、学风及其释义。都会看到各学院院长对学子的殷切期望。在庄严的开学典礼上,都会全体起立,身着白衣,高举右手,面向校旗,跟着老师大声宣读《医学生誓词》。护理学院的学生,还要单独举行一次授帽仪式,在烛光下,在悠扬乐曲声中,面向南丁格尔画像,双膝下跪,由德高望众的护理界老前辈亲自佩戴燕帽,接过不熄的灯烛,从此踏上救死扶伤的人生道路。庄严凝重的入学教育给学生以极大震撼,让他们一入校门,就体味到医学医德的浓重气息,认知医学本义。课堂上,教师在传授医学知识的同时,普遍融入了德育内容,强化了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从新生开始即设立导师制,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强化德育。
开展四大主题教育:“健康卫士工程”掀起了学习思考如何成为合格医学人才的热潮;“新世纪首医人形象工程”坚定了大学生献身医学的信念;“献身医学、展事业宏图,服务基层、为百姓健康”活动紧扣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乡镇医院、社区医院广阔舞台上建功立业;“树学风、从小事做起,知荣辱、找身边榜样”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团结互助。
开设三大讲坛:学校开设了院士、名医(名师)、院长系列讲坛,邀请医学大家,一月一次,来校讲座。他们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国家利益至上”、“在创业中实现人生理想”等核心价值观,开阔了视野,坚定了为医学事业奋斗的志向。
校红十字会自1987年成立以来,积极组织广大学生会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如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急救技能培训、社会救助、临终关怀、爱心家园、社区服务活动等。众多首医学子活跃在佑安医院艾滋病房、儿童医院、松堂关怀医院等,用专业知识和关爱生命的情怀为艾滋病人、儿童、老人送去温暖。校红十字会多次被评为全国、北京市红十字先进集体,红十字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名牌”。
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学校广泛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分为课内社区医疗实践和课外假期社会实践。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伊始,进行为期一周的课内实践,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认识临床,进一步体味医学医德。假期社会实践为学生了解国情、奉献爱心提供了广阔舞台。学校先后组织了数十支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分赴北京城乡及河北、河南、广西、贵州、内蒙等地区进行以奥运宣传、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暑期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民情、健康情,奉献爱心、热心、报国心,增强了医德爱心,提高了服务本领。2007年,学校在丰台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一个学院联系丰台区的一个乡镇,实施了“一院一乡”计划,学生们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医疗咨询和健康服务活动,宣讲奥运精神、奥运文明礼仪、奥运英语等,亲身践行“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校训。2006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校11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团被评为“北京市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每年学校都要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身着学位服的学生,一个一个经过德高望众的师长跟前,由师长为他们拨开象征毕业的帽穗,与师长合影;校长和师长发表热情洋溢的送别词,希望他们“牢记校训、奉献与奋斗的精神”,“关爱生命、护佑健康”。
持续不懈、扎实过硬、富有医学教育特色的德育工作获得了明显成效。首都医科大学毕业生多年来一直以过硬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医德医风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中有多人获得“首都十大健康卫士”、“首都十大白衣天使”等医药卫生战线殊荣。在校生中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生,其中,救人后不留姓名的霍学云同学进入2006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前20名提名。
各临床医学院也充分运用本单位丰富鲜活的德育资源,加强对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德医风的培养。医学大家王忠诚、张金哲、胡亚美、翁心植等都曾抽出时间,为学生专门讲授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强化学生的医德教育。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是学校唯一直属的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多年来,宣武医院党委以办人民满意医院为目标,认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三项教育活动,加强行风建设,不断优化行业风气。医院把正面教育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结合起来,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开展了专项治理自查自纠工作,形成了维护医院良好秩序、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强烈氛围,增强了医务人员遵纪守法、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意识。全院上下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彻落实到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尊重、关爱病人和维护病人权益成为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2005年,市统计局公布了连续3年对首都50家大医院“医德医风、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的暗访式调查结果,宣武医院综合满意度排名第一。■
[责任编辑:王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