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朗读:语文课堂朗读的精髓

2009-05-11 08:52李永杰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感情文本

李永杰

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我国语文传统教学方法的精髓,它蕴含着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笔者主要在分析新课程语文课堂朗读无效现象的基础上,探讨有效朗读的策略。

一、 无效朗读现象分析

1. 缺失朗读目标

语文新课程强调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张扬学生的个性,所以在课堂朗读这一环节上,教师大多改变了过去学生集体朗读的方式,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感情。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却变成了“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下面这种现象是比较常见的: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全班学生双手持书不约而同地齐读起课文。)师:(一边使劲地拍手,一边大声地喊着。)停下来,停下来,不要齐读,自己读自己的,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学生开始杂乱地读课文,最后嘎然而止。)

从这个例子中不难发现,“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这一教学行为的出发点是好的,它想把新课改的相关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但其方式错了,这种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的朗读,是不能使学生体味到文本内所蕴含的真实意蕴的。

2. 层次不清,没有深度

朗读过程缺乏层次。现今阅读课中的朗读最大的弊病是层次不清,读而少得。有的教师在学生刚开始整体感知文本时,便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时学生往往连文章写的是什么都没搞清楚,感情从何而来?有的教师看似很重视朗读,设置了许多朗读的环节,但只有读的安排,没有读的要求。一节课下来,虽朗读得花样翻新,但未见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何长进,从课始到课终并无落差,仍在原地兜圈,也不能深入到文本的意蕴中。在个别读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读是指导朗读的常用方法,也是许多课堂中最常见的“读”。虽然这样的“读”做了由点及面的扩展工作,但是这种点和面的移动却是在同一平面上进行的,没有深入文本意蕴,更不能达到实质效果。

二、 有效朗读策略探讨

1. 明确朗读目标

朗读不是没有目的的“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朗读是为了感悟和解读文本,不能只是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一环,或者把朗读作为教学过渡的一种形式。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未雨绸缪、全盘考虑,从最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方面来精心设计朗读,让学生的朗读有明确的目的。朗读是为了读准字音,还是为了体会感情?是对课文大致的了解,还是对某句关键句子细细品味?有的课文适合集体朗读,有的课文适合个别朗读,有的课文需要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课堂上的分层次朗读,教师要做到统筹兼顾。如在教授艾青的《假如我是一只鸟》时,既要有教师范读,又要有学生配合朗读;既有刚上课时的整体感知朗读,也有诗歌分析过程中的情感品味朗读;既要有整首诗歌的朗读,也要有其中一句诗的朗读。应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激荡学生的感情,使朗读真正成为有效教学的一部分。

2. 注重感悟,深入文本

感悟有多深,朗读就有多真。不应在学生还未走进文本、没有品词析句、没有体会情感的时候,引导他们读出感情。若教师急于完成预设的任务,急于展示预设的精彩,结果往往索然无味,也不能深入体味感情。有效的朗读要求学生在不断的对话中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读懂了字词句,才能收获朗读的硕果。“感悟”即“静思默想”、“潜心会文”,教师要给学生感悟的扶梯,让孩子们默默读书、细细品味、静静思索,充分地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与作者的心灵碰撞。这样,才能使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其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并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才能入境悟情。

3. 适当创设朗读的情境

朗读需要技巧的指导与演练,但更需情感的体验与认同,撇开了情感的支撑与奠基,朗读充其量只是摹音拟声、装腔作势。怎样才能走出表面读的怪圈,让情感深入进去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做的不仅是教给学生怎么读,还应结合文本的内容,努力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使教材上的语言文字化作有声有色的画面;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足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真实的朗读情感。当学生能自然地走进情境,深入文本,用自己的心灵敲击作者的心灵,与作者心脉相通,此时,朗读便达到了语言与语境的融合,情感与情理的结合,体味与表达的一体。

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正是希望通过朗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语言习惯,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通过朗读来触动心灵,引起共鸣。可以说,有效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的极好理解。在推进语文新课程的征程中,教师要让朗读课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抒发性情的舞台。

(责编雷靖)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感情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最好的感情
《青铜葵花》选段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感情工作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不分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