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实践特色大力推进边境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009-05-11 08:52韦悦珍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崇左市县城师资

韦悦珍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崇左市教育局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全市的教育工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紧密联系崇左市属于边境贫困地区,建市初期教育基础薄弱,全市的教育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差甚远,本市的城乡教育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别的实际。我们充分认识到如何加快边境地区教育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教育的差距,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别,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崇左市实现“两基”以后教育工作重点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教育列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把“教育公平”提到“它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的高度。报告中指出,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让边境地区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平等地接受优质教育。这是多年来边境地区广大群众的呼声,也是崇左市教育部门是否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崇左市教育局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实践特色,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在推进边境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取得了“三个新”。

一、 深入调查研究有了新发现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崇左市教育局注重抓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

一是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过大。基本办学条件相差悬殊,县城所在地的多数义务教育学校,具有布局集中、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等特点,而农村学校散、小、弱是其主要的特征,校园校舍陈旧简陋,设施设备不配套,与县城学校形成强烈反差;师资素质差异明显,自治区、市级A、B类园丁工程教师、市县级学科教学骨干等大都集中在县城学校。而大量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流向县城。县城学校教师进修学习交流机会多、水平普遍较高。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少,学科教师不配套;农村学校生源质量与城市差距大,在县城或城区,生源质量普遍较好。同时由于县城学校条件好,农村优秀学生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大量进城“择校”读书。由于有良好的生源,县城学校的教学质量远远高于农村学校。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和农民所处环境局限,尤其在义务教育出口被堵和不畅的情况下,农村家长和子女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这种忽视子女教育、学生无心读书的现象不在少数,由此造成了农村学校生源质量一般不高。

二是县、市、区之间教育教学质量发展不平衡。崇左市本来基础教育的质量在广西各市中就处于后面位置,但各县(市、区)之间发展仍不平衡。以2008年中考为例,全市各学科全A有630人,有395人就集中在江州区和扶绥县,占总数的62.7%,而凭祥市仅占15人,天等县仅25人。中考总平均分江州区是430.42分,天等县是418.17分,而龙州县是347.41分,大新县是341.75分。中考尖子生和平均分的差异,反映了各县(市、区)之间教育教学质量的差异和不平衡性。

三是校际之间差距大,两级分化严重。强校更强、弱校更弱,是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不平衡的真实写照。县城学校无论在师资、生源、设备设施等方面都要比农村学校优越,结果导致教育教学质量的巨大差异。再以中考为例,中考尖子生的70%以上都集中在县城的初中学校。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首先,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教育现象。在现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必然导致教育资源向县城或城区集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面广人多,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扭转散小弱的被动局面,只能是一个比较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次是认识上的偏差,重经济效益轻教育投入的观念在作祟。单纯追求升学率的传统观念影响了有关部门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策,造成对统筹城乡发展中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缺乏实际思考和具体规划。最后,是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不够。面对农村学校散、小、弱状况,尤其是村小较多、学生太少、师资紧缺状况,对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与撤并小规模学校挂钩的顾虑较多,调查研究和宣传解释不够,对盘活已撤消学校的土地资源缺少打算,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效用未能实现最大化。

二、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成效

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就是惠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近几年来,崇左市在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中,营造了义务教育必要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办学条件快速改善,师资素质不断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成果。

一是财政投入向农村教育倾斜。2004年至2006年,按照“三个增长”的要求,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2.56亿元、2.99亿元和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4%、16.8%、23.7%。同时,在校生人均义务教育经费大幅增长。2004年到2006年,在校生均义务教育经费分别为1014元、1227元和160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2%、21%、30.6%。2004年秋季学期以来,全市所有家庭贫困在校生都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达20万人次,2007年秋季之后,全市所有在校生全部享受免费教科书。每年投入4000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维修改造中小学校舍经费9756万元,建设项目283个,新建校舍107046平方米。财政的大量投入,进一步改善了我市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使得义务教育学生的学习环境大大改善。

二是通过“撤、迁、并、建、扩、改”等有效途径,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据统计,2004年以来,全市撤并教学点435个,迁建小学8所,合并初中12所,扩建初中69所,小学146所。对农村中小学的危房校舍进行拆除改造,保证了中小学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三是大规模建设小学寄宿制学校,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以前由于小学教学点太多,布局分散学生少,教学中采用复式班教学,教学质量低。现在由于财政教育经费大量投入,各中心小学教学设施完善,目前有80%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中心校就读。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办优质教育提供师资保障。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中,全面实施了名师工程,培养了一大批中小学学科教学骨干、教坛明星和市、县(市、区)学科带头人。

三、 继续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了新思路

崇左市教育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注重谋求新发展,对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财政重点倾斜,扶持农村学校。市、县财政在认真执行教育投入和教育预算政策的同时,要坚持公共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山区学校倾斜。要确保县(市、区)财政将新增教育经费的70%用于农村教育,落实多渠道筹措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具体措施,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基本建设投入力度。深化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建立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保底制度,全额预算农村学校建设和校舍维修、设施设备配置、教师进修培训等专项经费。二是加强规化建设,合理布局学校。能够撤并的教学点、村小就要撤并,集中财力、物力创办寄宿制学校。撤并规模过小的初中,学校规模上去了,师资配套了,教学设施改善了,教学质量才得以提高,教育均衡才得以实现。三是实现“治薄工程”,缩小发展差距。对义务教育发展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进行有计划的治理,根据师资管理、教学质量、教学设施等情况制定了一个全市公认的标准化学校,凡与标准化学校差距太大且师资、管理等问题突出的,可确定为薄弱学校。对薄弱学校,要制定“治薄”规划,落实“治薄”专项资金,明确“治薄”目标任务和责任,严格督办检查,使“治薄”工程收到实效。四是统筹配置教师资源,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城乡和谐发展和农村学校现状,建议城乡学校统一定编,村小按每班配备两个教职工。学科教师的配备要向农村学校倾斜,特别是英语、计算机、美、体、音、心理健康、综合实践等学科。实行农村学校教师进修提高经费全额报销制度,执行有利于边远山区学校教师稳定的补贴政策。中、高级教师的评、聘指标应向农村学校倾斜,修建边远农村学校教师公寓,努力为农村学校教师创造安心教育、服务农村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五是完善城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大城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步伐,建立和完善“校校通”、“班班通”的信息化网络建设,特别是加快边远山区信息技术建设。可通过教育卫星宽带网接收和下载信息,在少数学校暂不具备上网条件的情况下,可通过教学录像光盘、播放点和廉价的卫星教学收视点,共享最佳教育信息资源成果。

(责编覃 敏)

猜你喜欢
崇左市县城师资
“回流县城”是这代年轻人的时代机遇
县城的“饭碗”
县城买房:未完成的城市化
延津县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美丽画园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崇左市近30年气候特征分析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