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羽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不同,它有着中国古代悠远的历史文化背景,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又有着复杂的语言文字结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以读激趣。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读后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文中蕴涵的思想内容和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积累语文知识,促进语感能力的发展。当然,读也要采取多种形式,比如除传统的默读、轻声读、分角色读、同桌对读外,还可让学生站起来放开嗓门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让学生读课文时活起来,让课堂气氛也活起来。
2以幽默激趣。教学是一门艺术,面对一些抽象的问题,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无疑会感到枯燥无味,就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作为教师,教学时要学会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诠释,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适时地穿插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幽默故事、笑话,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可谓一举两得。3以表演激趣。语文贴近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学中通过表演也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对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课文尤其感兴趣,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课文,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的人物,置身其中演一演。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可让学生分别扮演邹忌、徐公、妻、妾、客人和齐王,把课文编成情景剧,进行表演,并导言:“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向君王进谏更甚,一旦触怒君王,轻则遭贬,重则杀身,甚而株连九族。因而进谏要特别讲究技巧。那么邹忌是如何向齐王进谏的?请看下面的情景剧……”经过观看表演,同学们个个心领神会,兴奋不已,课堂气氛空前活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听音乐,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游戏、竞赛、问题等形式,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提高课堂效率。
二、在轻松快乐中进行阅读训练
阅读是美的享受,通过阅读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也可以让学生在搜集信息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从而获得美的体验。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可充分利用课文进行阅读训练。首先,课前一首诗。每天由一名学生给全班同学推荐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诗并说出理由,然后大家一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最后背诵。这样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不仅积累了许多古诗,还领略了中华古文化之精美。其次,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在学习同一体裁的文章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把相关的文体知识、特点及规律性的知识先给学生疏通,再带领他们学一篇课文,剩下的其它课文让学生自己分析。如对初一新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时,先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粗读一遍感知内容,精读一遍把握要点后归纳中心,再读一遍品味赏析的思路。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课文中的精彩之处不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意义、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教师在单元教学中可以只讲一篇课文,其余的课文让学生按这一方法反复练习。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反复强化,使学生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真正做到“给学生以钥匙,让学生掌握方法”,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好语文。再次,注重课内外结合。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让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如教学生用读书笔记本,读书卡摘抄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科普知识、格言谚语、名人故事等,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收集丽词佳句,并在同学间自由交流,再写一篇阅读心得;每周抽出一节课开展“口才演讲”活动,让学生有表现自己才华的平台。总之,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语文,就能让学生在新课堂中享受到无限的快乐。
(责编李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