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有
二、如何成为好教师
当前,我们正处在教育大变革的时期。改革洪流滚滚,大浪淘沙。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也有被淘汰的危险。每一次教育的变革都会涌现出一批教育明星。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对变革与其被动适应,不如积极面对,因为机遇青睐于有准备的人,成功青睐于有思想的人。对希望获得成功的人,对希望成为好教师的人,我们给出以下建议:建议一:拥有理想,热爱教育。好教师必须有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理想,必须有把学生培育成人成才的理想,必须有在育人过程中促进自己专业发展实现专业自我的理想。教师只要拥有这些理想,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工作热情,就会把教育培养学生作为自己人生最大的乐事,正如孟子所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热爱教育就有了搞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个热爱表现在爱事业、爱学生、爱教学等各方面上。建议二:了解学生。学会沟通。可以这么说,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沟通上出了问题。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知识技能、发展能力、提高思想品德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想达到教好书、育好人的目的,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会与学生沟通,增强与学生的相互信任、理解和支持,发挥教学的最大效能。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必须有几个条件:有同理心,对学生要真诚、接纳与尊重。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就会出现沟通障碍。
由于教师行为不当,形成常见的沟通障碍的原因有:命令、控制、指挥(如“不许……”);警告、威胁(如“如果你再……”);训诫、说教(如“你应该……你必须……”);过度忠告或建议;中伤、揶揄(如“我就知道你不行……”);不着实际的泛泛之辞(如“不要难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___”);不耐心聆听(如“你不用再解释了……”);强加于人(如“你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了吗”);随意指责与批评等。为了顺利地沟通,教师必须掌握一些沟通艺术。在这里主要谈谈口语和体态语。
(一)口语
1教师常用口语技巧
(1)幽默。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恩格斯认为,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
(2)委婉。使用吗、吧、啊、嘛等语气词可表达委婉的意思。必要时可灵活使用否定词,如“我并不觉得这样好……”,或以问代答,如“能再节约一点吗?”
(3)含蓄。在只需意会不必言传的情况下多使用含蓄语言。有时可曲表观点(在很难明确表示意见时),有时可巧避锋芒(用含蓄语暂时回避),有时可暗示批评(进行旁敲侧击),有时可美化语言(如用“失误”代替“失败”,用“失过足”代替“坐过牢”)。
(4)反语。古语有“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太极拳理论也有“欲进先退,欲前先后”,这说明运用反语能促进理解,从而有利于沟通。如提出“吸烟的好处”,就更能让对方知道吸烟的害处,从而接受你的观点。
(5)模糊。在师生沟通中,有时会因某种原因不便或不愿把自己的一些意见明确地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模糊的口语技巧,把输出的信息“模糊化”,如“是好学生老师都喜欢”。
(6)沉默。有时采取沉默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
2教师常用批评与表扬的口语策略
(1)批评学生的口语策略一六步进阶法。
对学生提出批评时,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反省内心对话是否正确,是否遵循“是批评,而决不是责备”的原则切入话题——伺机说明批评的理由——提出明确中肯的批评——请对方提出解释——请对方建议如何加以改进——总结对方承诺的行动。
(2)表扬学生的口语策略——“九制秘方”。
表扬学生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表扬学生的行为而不是人格;表扬不能太廉价或过度;不要随便将学生互相进行比较;公开表扬与私下表扬双管齐下;表扬要尽量公平、一致;隐恶扬善,找好不找坏;珍惜学生受表扬的这一刻;表扬语言要随机应变;表扬与奖励要结合好。
(二)体态语
体态也是一种语言,正如“眉来眼去传情意,举手投足皆语言”。在师生沟通中了解和运用体态语很重要。首先,人的体态倾向会流露出人的态度,如微微欠身表示谦恭有礼。其次,人的体态是一种符号,起着直接沟通的作用。
1读懂学生的体态语一学生体态语透视
(1)说谎时的体态语。说谎的学生常常由于紧张而出现说话结巴、口干舌燥、脸红、心跳加速、不寻常的冒汗等生理变化。他们常会不自觉地摸摸嘴唇、摸摸鼻子、眨眨眼皮等,同时眼睛不敢直视对方,有时可能附带有抱胸、握拳、不愿与你正面相对等防卫性姿态。
(2)心怀抵触时的体态语。这些学生常用斜眼瞥视,或戴眼镜的学生喜欢从眼镜上方窥视;有些用食指触摸或轻轻地擦鼻子,这种动作与因鼻子发痒或表示反对、否定的意思而用力擦揉鼻子不同;有些用脚来回踢地面,不时望望天花板,甚至眼睛直盯着房门,头略往后仰,鼻子有朝天的趋势,呼吸急促;有些下意识地把握紧的拳头插在口袋中,交叉手臂藏在腋下或放在背后,甚至有些胆大的学生双手叉腰,或双臂分开,双手抓住桌边表现出一种敢与权威挑战的姿态。
(3)认真思考时的体态语。一只手或双手撑着头部,身体向前倾靠,有时还稍稍眨眨眼睛——这表示感兴趣,并且他与你想法一致;一只手放在脸上,手掌托住下颚,然后食指伸到面颊上,其他手指都放在嘴边,身体略向后移离对方远一点——这表示对你的说法持某种批判性的评估态度或与你想法相反;头部倾斜、认真倾听一阵子后,用手抓抚下巴,通常是用大拇指和食指——这是在表达“很好,让我考虑考虑”。(4)表现接受、合作时的体态语。坐姿改变,全身重量都移向椅子前端,再配上充满希翼的眼神,明显指向于教师的肢体语言——手放在脸颊边,挨近教师。2教师在透视学生体态语时要注意:(1)不能只观察一些个别的体态语,必须注意口头语与体态语是否一致以及个别体态语与整个体态语是否不矛盾。
(2)体态语所表达的意义可因地、因人、因时、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必须仔细区分清楚。
(3)由于师生关系中双方角色的固定性,学生的体态语中一些强度较高的消极动作一般不敢明显地表露出来,而倾向于掩饰、伪装自己。因此,比起对一般人教师应该更细心,观察力更敏锐,敏感度更高。3教师体态语的运用(1)眼神。教师注视学生要讲究艺术:严肃注视让学生心灵震撼,吐露真情;关注注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注意、鼓励;亲密注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
心、温暖。要避免出现呆视、垂视、漠视、侧视、盯视、怒视等消极的眼神。
(2)面部表隋。教师要善于运用面部表情:
表示关注、饶有兴趣的面部表情是眉毛微微上扬,双眼略张开,常伴有口微张、嘴角上翘呈微微笑意。
表示询问或疑问的面部表情是眉毛上扬,眼睛略睁大,嘴微微张开。
表示满意和表扬的面部表情是眼睛略闭,嘴角上翘浮出微笑。表示亲切、友善的面部表情是双目微眯,嘴角微翘,面露微笑。
表示严肃认真的面部表情是眉毛微皱,双唇较紧地抿在一起,眼睛略略张大。
(3)手势语。运用大拇指和手掌,以及使双手与手臂处于一定的位置都可以表达某种意义。例如,交谈中向学生伸出拇指表示夸奖,握手表示热情和友好。
(4)人际空间语言。人们之间关系不同所保持的距离也不同。按人际距离的不同可划分出各种人际关系的区域:亲密距离——50cm以内,如亲子之间、夫妻之间以及具有其他亲密关系的人们之间的距离;个人距离50~125cm,指朋友间、熟人间、师生间交往距离;社交距离——125~350cm,指较正式场合的交往距离,如国际谈判、上课或演讲场合的距离;公共距离——350~750cm,这是生人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交往距离。显然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反映了师生交往关系的密切程度,教师要善于应用人际空间语言的艺术。
建议三:简单地教。快乐地学。
简单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的最高追求。“简单”其实蕴含着教师毕生的功力,宏大而轻灵,厚重而洒脱,胸有成竹,目无全牛。
简单就是能够举一而反三、触类而旁通、左右而逢源、得心而应手。
所以,简单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是学者,是智者,是教育艺术家。具体的要求是:观念领先,学识渊博,专业见长,教育机智。简单地教是为了快乐地学。教师“简单地教”是学生“快乐地学”的前提。
建议四:规范教学,充满激情。
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是:1目标明确,完成任务;2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3方法合适,善“启”善“导”;4组织合理,教育机智;5语言清晰,富于感染力;6态度积极,配合默契。
要上好一堂课,要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必须对教学充满激情。激情是建立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的基础上的。
建议五:加强学习。学会研究。
(一)教师是学者
读书能提供教师独立的信仰、思考的方法和观察世界的视角。让读书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生活的方式和智慧的源泉。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应当读几本垫底的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二)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首先应该具有探索问题的意识,勤于反思,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其次还应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当前教育教学研究提倡校本研究。校本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行动研究、课堂人种志研究和个案研究。
1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由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教育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育工作者从工作中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地说,行动研究就是“为了行动,在行动中,基于行动”的研究。
行动研究的特征:研究以问题的解决为导向,以共同合作方式来进行;研究-与行动之间不断循环;研究是一个团体互动的过程,它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研究结果具有即时性。
2课堂人种志研究
课堂人种志研究是人种志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旨在揭示学生的行为方式、意义、价值、观点和动机等。
这种研究的特点:它是微观的教育研究(主要关注课堂师生交互作用),是质的研究(记述人、地、物及谈话内容);它研究自然的情境(深入课堂现场研究),研究程序的弹性;研究资料收集途径及来源丰富(有说、听、问、看、感觉等)。3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指对单一特定的人、事、物所做的描述、分析及报告(如学生辍学、学业失败、青少年犯罪)。个案研究的特征:研究对象有单一性,研究方法有综合性,研究内容有深^性。校本研究的成果一般通过教学叙事(教学事件及其反思)、教育叙事(教育事件及其反思)和教育自传(教师日记)等方式来表述。建议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年级、科目)之间、同一群体不同个体之间开展广泛交流、合作与研究,以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建议七:心理健康,自我调适。心理健康的标准是:1智力正常或超常,IQ在80以上;2正视现实,适应环境;3心理特点与年龄阶段相符;4自我意识与自我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即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基本一致);5情绪稳定、积极,与情景一致;6心理协调,反应适度-7,悦纳自己,自尊自爱。8乐于交往,有知心朋友;9奋发向上,自强自制;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前提下能满足自己的合理要求。
为了使自己的心理处于健康的状态,教师要进行自我调适。
(一)学会宣泄
1直接宣泄: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表达自己的情绪,注意要对事不对人。如果经常对人发脾气,易引起人际对抗,导致关系不好,有消极作用。2间接宣泄:运用倾诉、记日记、听音乐、散步、在对领导有意见时打替代物、揉纸团后将其用力扔到垃圾桶里等形式宣泄不良情绪。西方人信基督教,心中有烦恼,对上帝诉说,或找个心理医生。东方人喜欢找好朋友倾诉,这也是心理保健的方法之一。
心理健康还有赖于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系统包括父母、爱人、朋友、孩子、同事、邻居等人际群体。(二)学会自嘲(自我安慰)在力所不能及的条件下,适度运用阿Q精神、心理学上的“酸葡萄甜柠檬效应”等,有助于健康。但如果过度使用,会失去真实,从某种角度讲是一种病态。
(三)转移
生气时,大脑的某个部位兴奋度很高,会越想越气,这时换件事情做做,避免言行伤害他人;极度愤怒时,离开现场。不要一个人把事情闷在心里,郁郁寡欢,这样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可以走出去,找支持你的人说说话。(四)放松训练适当运动,放松身体的肌肉,或听听音乐,放松自己的心情,可以缓解心理紧张,释放心理压力,疏通心理障碍。
(五)升华
升华是一种有建设性、积极性的应付挫折的方法。它是指当一个人因种种原因而无法达到原定目标,或个人的动机与行为不为社会所接受时,用另一种比较崇高的、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有社会价值的目标来代替,借此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减轻挫折造成的痛苦。如将失恋升华为相关诗歌、音乐、绘画、文学作品的活动上去。
总之,我们可能无法改变风向。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我们可能无法左右事情,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抱着这种态度,我们就可以做一个健康的人、快乐的人。
“如何成为好教师”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要真正成为一名好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反复磨练,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行为,这样才能一步一个台阶地迈向自己的目标。
(责编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