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2009-05-08 10:02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全民健身体育教学高校

辛 斌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分析了体育教学改革和全民健身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认识误区,认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应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形成人生体育教育的整体结构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发挥学校体育组织管理人才的优势,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关键词】 全民健身;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健身计划纲要》,这是国家发展社会事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体育健身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规划。对于实现全民健身计划对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将产生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一、全民健身计划赋予了高校体育教学新的历史使命

青少年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实施对象。做好体育教学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和健康水平,并引导其将来终身参加体育活动是全民健身计划赋予体育教学工作的历史使命。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极相协调,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意识,教会其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体育能力,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健身教育打好基础。从而有力地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达到全民健身之目的。

1、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努力培养学生身心自我完善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我身体重要性的认识,使之具有终生锻炼身体的欲望,不仅在学生时代,而且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独立自主地从事身体锻炼,以保持体育教学效益的连续性。为此,高校体育教学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将传授健身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终生健身的体育观,充分发挥体育的各种教育功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协调发展,身心和谐统一,为终生健身打下基础。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建设仍面临着的困难,体育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学大纲对教育内容规定得过多过细,体育教学过程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化,教学评价注重运动成绩和终结性评价等。而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它具有与社会生活衔接的特点,在一定意义上,成人体质健康程度和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与技能,取决于青少年时期的体质状况和接受体育教育的程度如何。所以高校的体育教学必须更新观念,开拓思想,在形式上、内容上、方法上都应有所改革和创新。

2、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观点和思路

(1)一是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二是要“以人为本”,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三是要激发运动兴趣,使体育成为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四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五让学生有选课自由,择师自主的权利。

(2)大学生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时期,高校体育教育必须形成人生体育教育的整体结构和教学模式。既要重视体育理论、体育欣赏、健康理论、营养与卫生理论教育,增加理论教学课时,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又要把实践课程的内容应尽可能从促进大众健康角度考虑,以满足生活与生存的现实及长远需要为原则,并考虑它在精神方面的价值。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1、要使体育课具有吸引力,关键是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体育课实行选课自由,择师自主的形式进行教学,不仅学生感兴趣,还鼓励教师不断吸收新技术、新知识,来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和兴趣。更注重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所长,启发和诱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进行学习和锻炼,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有利于今后进行自我锻炼,并过渡到成年期,对终生增强体质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2、在教材的结构上重视体育理论教育

突出对学生终生受用的体育科学知识和体育意识的培养。只有当学生真正认识和亲身感受到体育的好处与乐趣时,才能产生兴趣,执著追求。

3、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的基础

社区体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生活逐步改善相伴随。人们自身对体育功能和作用认识的深化,是社区体育、家庭体育广泛普及的重要原因。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健身娱乐,其群众性,社会性较突出,且个人参与的自由度较大。而学校体育的对象是青少年,要培养更多青少年对体育热爱,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体育的改革特别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仍能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是能够为学生离校后参加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的实践打下基础的。因此,要使全民健身计划得到良性循环的发展,就要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摆在战略重点的位置。这是因为在落实健身计划的过程中,人们要锻炼,就需要方法和手段,掌握方法和手段需要教育和时间。只有学校体育才能使人们接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人们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能力,使受教育者热爱体育运动,自主、自发地参加体育运动,享受运动的快乐和运动的本质,使运动文化成为将来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参加体育运动,使其在全民健

身计划的具体实施中起骨干作用。

三、全民健身计划与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求体育教育目标的近期效益,过分强调学生的现实锻炼,片面地将增强学生体质,教育目标只集中于在校期间学生的体育状况上,在课程、教材内容及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上,仍没有突破传统的模式。内容上主要还是竞技运动项目的排列组合,偏重于竞技技术的传授。教学的组织形式处于陈旧、呆板、封闭的状态,学生很少有选择的余地,是被动的。教学的方法过于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体育本体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及个性发展,从而抑制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造成了学生离开教师走向社会后就不知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如何去强身健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

2、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

(1)全民健身意识误区。目前,我国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有:A.老年人保健意识。大多数年青人认为健身锻炼是中老年人的事,自己身体强壮不须要锻炼;B.药补意识。认为锻不锻炼身体无所谓,只要进食补药就能健身:C.非体育性的娱乐意识。用打扑克、玩麻将来代替体育锻炼;D.被动的欣赏意识。自己不参加健身只欣赏体育比赛,充当体育观众;E.唯竞技意识。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仅仅是为了参加某项比赛并取得名次。

(2)缺少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及开展经验。群众健身活动在我国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城市有组织指导者、管理者,健身活动就开展得好些。群众健身活动的对象年龄不一,体质不一,爱好不一,身体素质不一,对组织者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不能用单一的活动方式来组织和指导,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开展多种既适合大家的又能提高锻炼兴趣,达到增强体质目白的各种活动。这要求我们有一大批责任心强、具备专业素养的体育指导人员充当健身辅导员,能运用先进的知识,合理地将“自由锻炼人”有秩序地组织起来进行锻炼,予以指导,达到普及和群体效应,使健身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之必需。

(3)缺乏健身活动开展的场地、器材。最近几十年来,国家为体育场地的建设投资经费之多。但这类些体育场馆在闲置时又有多少真正为一般百姓无偿开放,人们只是“旁观者”,不是“参与者”,因此造成场地多,利用率低,这样大大地阻碍了全民健身锻炼的发展。

四、措施与对策

1、更新观念,增强全民健身意识

健康是人人追求的崇高目标,也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保证,健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因此,国民健康是社会的共同责任,人人进行身体锻炼是使综合国力得以提高的表现。

2、搞好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全面合格人才

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身心协调发展的合格人才。同时实现学校体育社会化,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发展的体育新模式。

3、发挥学校体育组织管理人才的优势,推动全民健身

我国各类学校有体育教师近10万人,其中高等学校体育老师有2万多人,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训练经验,其中不乏事业心强,理论全面,训练水平高的有识之士,这是从事全民健身活动指导和管理的潜在人才资源。只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全民健身一定会沿着健康向上的道路蓬勃发展。

全民健身是全社会的,它涉及的内容很多,接触的范围很广。我们可以向社会招聘专业人员和进行专门培训;将自觉锻炼者组织在一起进行专业指导,达到其锻炼目的,发挥专业人员的一技之长。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为己任。将高校体育教学的着眼点与全民健身意识紧密结合,发展国民的普遍健身行为,促使全社会重视它,做到群策群力,从实际出发,将全民健身活动推向新的高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课程—教学论[M].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朱丰诚.关于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思考.体育学刊,1995,(创刊号):37.

[4] 董育平.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归因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

[5] 周辉.对普通高校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探索[J].学校体育研究,2000.

[6] 俞海潮.大学校长谈教改[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辛斌(1967-),男,大学本科学历(成都体育学院),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体育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全民健身体育教学高校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