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画派精神与山水画创作的继承

2009-05-08 10:02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继承

张 毅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长安画派与历史传统山水画创作的传承关系,研究了长安画派的创立和传承,认为作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画派,他的精髓在于坚持“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宗旨,是长安画派立身的根本。

【关键词】 长安画派精神;山水画创作;继承

传统的山水画分为水墨山水、青绿山水、浅降山水等。历史上出现了李思训(唐)、李成、范宽、董源(宋)及元四家,明清时期的董其昌、四王、四僧等等。而近代和现代山水画大师为李可染、张大千、刘海栗、钱松 、傅抱石、赵望云、石鲁、陆俨少、何海霞、关山月、魏紫熙、亚明、黎雄才等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也是多样的,有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有从传统中创新的,有自创成一体的,按地域划分,有南北、东西流派等等。

山水画从中国画中独立成科后,历代山水画家用毕生的努力实践山水画的现实表现及笔墨技术的探索。近代绘画史上分为:上海画派、江西画派、黄山画派、金陵画派、长安画派等。长安画派的发展是从40年代、60年代到70年代,为了适应时代风气与政治风云的变幻,赵望云、石鲁的艺术主张和政治信念从模糊到清晰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设计一个画派的过程。长安画派的出现是极具民族特色,而且地方气息浓厚。长安画派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画派,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出自唐代张璪中国画创作的至理名言,道出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自古以来历代山水画大师无不重视师法自然。得已树石云川,舟亭桥宇,而置陈布势、笔墨丹青用心感悟得之佳作。

近当代长安画坛出现过不少国画大师,赵望云是其中之一,赵望云是长安画派创始人与奠基人,中国画坛大众化艺术思潮的先驱者,关于长安画派的说法,有过许多的争议,有“文化源流说”、“地域区划说”、“题材取向说”、“师徒血缘说”、“笔墨技法说”、“创作方法说”等不同说法。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是长安画派初创时的创作宗旨,这不仅是一种创作模式和方法,更是一种艺术创作上的主张。“从40年代到60年代近20年的创作实践和生活实践摸索总结出来的一条道路。艺术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的源泉是艺术的根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确实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文化主张,而且是革命性的主张,是一种革新中国画创作的思想方法论。在这种思想感情支配下去寻找中国画笔墨的出路,寻找笔墨的新形式、新感觉,运用新的绘画方式表达与时代相吻合的新情感。长安画派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其他画派没有能够很好解决的问题在长安画派的老一辈画家得到解决。长安画派对于传统,不是为技巧而技巧,他们对传统的认识是一个宏观把握,不是技巧的把握,是对传统文化的宏观认识,技巧只是一种方法,不属于思想问题。长安画派的老画家在谈艺术时不谈技巧,而谈生活,谈感情,谈表现,技巧为它服务。他们把人生的精力和人生的感情溶在了绘画中间。”

有人称赵望云是平民艺术家,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乡间人,画自己身临其境的场景,在我感到是一种生活的责任,此后我要以这种神圣的责任,做为终生的生命寄托。”“在我的画里,永远不画不劳动者。”在中国画创造上他在自述中说道:“为反对旧国画作风,我曾在绘画风格上力图创造,不断进行速写锻炼。”“为了描绘现实,我爱图画,为了寻找题材,我爱旅行。”“凡眼所见的现象无不随时绘录。”他借助大量旅行写生尤其对大西北高原山川林木的描绘,形成了他“描写的机能”,摸索出一套与传统山水画艺术截然不同的笔墨技法。赵望云的“平民艺术观”与他的写生写实风格是当时新思潮新风气影响下自发地探索出来的。

赵望云为长安画派奠定了创作基础,也为长安画派及后人指明了创作道路和方向,另一位长安画派大师石鲁,石鲁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出现影响了长安画派乃至全国画界。早在50、60年代就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理念。石鲁是个全才,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成就上达到至高至及的程度,在中国画画坛上是不多见的。就石鲁的山水画而言,即用西法写生到以已法写意,从尊重客观的写实到物我交融的意境创造,最后到人格化的表现过程,从笔墨较为细弱到雄阔凝重,这不仅是笔墨语言,个人风格的变化,也寓有山水观念的变化。石鲁主张把山水“当作人来画”“当成个大人来画”甚至认为“山水画就是人物画”,山水即人的思想,是人与地精神往来的深刻思想,也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具体化。与善于以人的心态观照自然的庄子观点,与石鲁崇拜的石涛关于山川与艺术家相互脱胎于对方母体,艺术家与山“神遇而迹化”的观点一派相承,而是从强调人的主观意识的角度而言,有了进一步拓展和深层的表现。这在中国画坛上是不多见的。

艺术是生活的精神升华,“艺术是精神产物”(石鲁语)何海霞是长安画派的继承和发扬者之一,是全国有名的山水画大师。

何海霞青年时代先后拜韩公典和张大千为师,临古乱真,传统功力深厚,后来加入西北画家行列,成为长安画派一员。有人说何海霞不是长安画派的代表。长安画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内涵,是一个方向,而不是认笔墨来界定是不是长安画派的代表画家。何海霞是长安画派的继承和发扬者,是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无可非议。早年他随从赵望云、石鲁,深入黄土高原,秦岭山区写生,深入生活。他力图使生活与传统程式对接。他对年青画家说“从生活怎样到艺术?我有一条经验,就是到大自然中去,从来不依靠速写本,在屋子里画画也从来不看速写本,凭脑子记,目识心记,绘画要摆脱自然束缚。”“目识心记”是他将自然法则与山水画传统法则融为一体的有效途径,也是画家精神表现的有效方式。

长安画派的代表很多,赵望云、石鲁、何海霞、黄胄、方济众、徐庶之、康师尧、罗铭等等。当代长安画派已成为历史上第三代的继承,“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已成为现代画家创作上的“金箍咒,”翻看已故长安画派的大师们的作品,每幅作品都是从生活中来,从画中可读到实际生活的感受,品到生活中的芳香。现代一大批长安画家,能否继承和发扬大师的创作精神,能否延大师道路走下去是个未知数。历史是不可以重演的。历史造就了一批大师。而如今面对中国近30多年历史来看,改革开放给画家们带来的是一股热风,当代画家已忘记大师的教诲,追寻各自想要得到的东西,已很难看到静心制作的好作品,这是历史造成的。同样可寻的另一批画家,摆脱历史束缚,寻找新的模式和创作方向,踏着大师足迹向前延伸。目前50-70岁左右的画家有刘文西、赵振川、王西京、郭全忠、陈忠志、苗重安、崔振宽、李世南、杨晓阳、王有政、江文湛、王金岭、张振学、陈国勇等等为代表的第三代长安画派继承者。能否用是与否来界定他们是不是长安画派的继承和发扬者,用学术眼光看已很难找到准确的答案。刘文西以描写黄土风情,人物画在全国是非常著名的。有人说赵振川的笔墨继承和发扬了父辈的精神描写和表现长安的山山水水,是长安画派的继承者。崔振宽、张振学、王金岭、陈国勇又该划分在什么区域。不难看出长安目前的绝大多数画家遵循老辈大师所指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宗旨,力求从艺术上的探索,笔墨上的实践和精神上的表现。

陕西是个人文底韵厚重的地方,无不让人感受到自我之大、自我欣赏、自我标榜,这种夸耀意识是夜郎自大的表现,根本看不到一种危机意识的存在。目前陕西大批中青年画家寄希望外地域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及宣传,梦想有一天一夜成名的想法不在少数人。让画家成为群体,形成合力的难度太大、太复杂,各自为阵。80年代后有一大批接受开放观念和新现代意识的画家,创作的现代作品中表现出的浮躁、盲目、表象粗制烂造现象的确屡见不鲜。已没有人去思考大师们所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宗旨,现代画家已不注重传统的继承,追求现代时髦,追求一时价值,完全让绘画成为商品。不注重艺术的修养和生活的体验凭空造物,已成为陕西绝大多数画家追求的目标,张扬个性,自我膨胀意识加强。从他们身上已很难看到长安画派的影子,这是陕西画界的悲哀。

长安画派的创作精神理念是离不开现实生活,“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是长安画派创作的宗旨,长安画派的创作特别强调生活理念,离开生活就无从创作。已往大师们的作品无一不是来之生活,高于生活的精神升华……

【参考文献】

[1] 王非·论长安画派.美术学,2002.1.

[2] 李鸿照·从束鹿赵望云到长安画派—赵振川谈赵望云.美术观察,2006.2.

【作者简介】

张毅﹙1962-﹚,江苏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学历。现为陕西省山水画研究院院长、陕西国画院画家、西安中国画院画家、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会专职副秘书长兼秘书处处长.

猜你喜欢
继承
浅析山东茂腔的起源、发展与继承
论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继承流转性
试论甘温除热
中国传统节日符号化再设计的继承与创新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