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犯罪类型及其原因

2009-05-08 10:02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类型

郭 冬

【摘 要】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形式呈多样化,犯罪主体呈低龄化,犯罪手段呈智能化。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全社会必须构建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立体网络。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类型;原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且向低龄化、成熟化、智能化、暴力型、团伙犯罪转变。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在整个青少年犯罪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达80%以上。[1]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的热点问题。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青少年的犯罪特点

1、从犯罪形式看,犯罪呈现多样化

一是盗窃犯罪增多,许多青少年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在受到父母或家庭、学校的约束时,就开始小偷小摸,从而走向盗窃犯罪。

二是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人数增多,有很多学生是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在家庭暴力或家庭冷战中成长,养成孩子冷漠、内向、残酷的性格。还有的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一点委屈,少有的言差语错就要采用残忍的报复手段。

三是网络犯罪迅速兴起。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针对和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逐渐兴起,成为新的犯罪形式。

2、从犯罪主体看,辍学少年人数居多且年龄逐渐趋向低龄化

据新华社消息:近六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占57%左右。在这个年龄阶段,法律对他们无可奈何,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对他们是个误区。这类人群,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有的小学期间就辍学,甚至就没上过学,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

3、从犯罪手段看,作案手段智能化、成人化并且手段残忍,两人以上共同犯罪增多且犯罪后果严重

未成年人犯罪的手段,由过去的盗窃型,逐步向抢劫杀人等极端化发展,由简单的冲动冒险向预谋性的团伙犯罪、集团犯罪方向发展,更为严重的是由非暴力犯罪向暴力犯罪甚至严重

暴力犯罪方向发展。

二、青少年产生犯罪的原因

1、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环境,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引导者。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子女成长影响力最大,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人的性格、习惯、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家庭结构、父母的性格以及教育方式都有很大的关系,一个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气氛,一种合理的培育方法,能够培养孩子正常健康的性格气质、人生观和道德观。而那些特殊家庭和无休止争吵的家庭的孩子往往容易性格偏执,走向极端。

首先,家庭的不健全是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中央综治委在对全国18个少管所和监狱的调查中,有26.6%的青少年罪犯来自破碎家庭。[2]父母死亡或者离异以及服刑,这使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受到严重的破坏,在父母缺失或者单亲家庭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由于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自卑心和报复心比较强,容易养成偏激、冷漠、敏感、敌视等性格。这些人格上的缺陷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一大原因。

其次,父母的性格、家庭的和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不和谐的家庭会让孩子在无尽的争吵和冷漠中养成各种不好的个性,一旦遇到诱因,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国外有研究表明,幼年时受过暴力虐待(包括精神和肉体两个方面)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也极具攻击性,而那些穷凶极恶的连续变态杀人犯最早的攻击行为(虐待、杀死小动物或被害人)出现在少年期(11、12岁),不能不说实施家庭暴力的父母对他们起到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再次,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是影响孩子的重要原因。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孩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限的溺爱而造成的为所欲为;另一种就是极端严厉的控制住孩子的学习、生活造成孩子的叛逆。过度的溺爱造成了孩子依赖性强、狂妄、自私、冷漠、纵欲等性格,他们没有责任心,不知道如何正确与人交往,放纵自己的一切行为,过分追求享乐,当他们的需要无法满足时,往往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而那些被完全控制在父母严厉监管下的孩子,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缺乏自理能力,而且自卑、胆小、抑郁,除了易做出自残、自杀等行为外,他们极易被不良诱惑所引诱,犯下重错。

2、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因素

目前,我们的教育仍采取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了追求高升学率,很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只注重主课教学,而忽视知识的全面培养,很多学生根本不懂法,也不知道什么是违法,还有很多学校,只看重分数的多少而缺乏心理教育和品质的培养,他们用分数来评判一个人的优秀与否,只要成绩好,一切的行为过错和心理的不健康都可以原谅。对有些学生自私、狂妄、个性偏激的性格不以为然,不予纠正。有名的马加爵案件就是心理不健康的一个特例。

3、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因素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指出,犯罪是社会不协调的产物,而非仅仅教育导致的结果。社会上的负面影响,会使所有正面的教育功亏一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5+2=0”现象(5天学校教育后,学生在社会上受2天的影响,学校正面教育就等于零)。

社会上的负面因素:一是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极大冲击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二是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据新华社消息:近六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中65%左右是因为上网成瘾,全国犯罪总人数50%以上与网瘾有关。网络中刺激性、暴力性东西的宣传影响青少年的思维和判断,尤其是一些大型的网络游戏,充满了凶杀、暴力和血腥,使很多青少年整日留恋网吧、游戏厅,深陷游戏而不能自拔,甚至有的还模仿和尝试。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犯罪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在11月2日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李长春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事关人民利益、社会和谐。做好这项工作,任重道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了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我们要在全社会构建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立体网络,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条龙”的教育、挽救、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帮教体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运用各种手段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还未成年人一个健康的生活、生存环境,使青少年成长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参考文献】

[1] 徐卫东.试析刑事责任中的青少年,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4-05-07.

[2] 徐爱东.影响青少年犯罪四大主因.民营经济报,2007-08-17.

【作者简介】

郭冬(1972-),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本科学历,讲师.

猜你喜欢
青少年犯罪类型
论青少年犯罪现状及预防犯罪的策略
有关青少年犯罪的人格理论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问题研究
找寻犯罪根源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