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的增多以及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学生党支部建设也出现了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为此,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结合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开拓创新,努力实现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发展、新突破。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党支部;现状;对策
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主要任务就是要占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培养一批又一批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思想作风硬,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于党的事业,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的年轻人才。因此,如何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已成为摆在高校党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一件大事。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础,是党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时代的步伐和祖国建设的需要。在大学生中开展党的知识教育伟大工程,把培养教育贯穿于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全过程,是我党站在战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切实做好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党进一步完善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标准和程序,规范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做好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按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做好高校党建工作,是在高等教育事业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保证高校领导权掌握在忠于党的事业的人手中,更好地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至关重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与构建和谐校园,维护高校稳定,巩固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促进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紧密;是全面完成新时期各项任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对于发挥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创新重要基地的作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高校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探索出一条新时期的高校党支部建设的新路。
当前,我国高校党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等短期行为。这与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长期性、可持续性是矛盾的,与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应该、也必须树立新的高校党建理念,明确高校改革的方向、办学的宗旨,真正认识到高校党建发展在整个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建立配套的党支部长效机制,不仅能够有效地发挥党支部在学校工作中的领导和模范作用,保证高校的稳定工作;而且可以持久地
推动学校整体校风的明显好转,有力地保障高校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现状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仅仅是要培养一批高层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更重要的是要造就一批具有共产主义信念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党的接班人。各高校都把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战略位置上,在“选配”学生党支部的干部队伍、严抓学生党员的质量、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随着高校扩招、高校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社会情况的变化,学生党支部工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随着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不断扩大,虽然从事基层党建工作者的数量也有所增加,但两者的差距还是较大,这就必然影响到工作的细致性和准确性。二是当代大学生党员存在其自身的时代特征和弱点。他们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经济意识,他们年纪轻,党的信念不够坚定,对一些错误思想观念分辨不清,抵御力差,社会不良现象和“西化”思想时刻影响着学生党员的发展。三是学生党员的民主生活会,思想汇报的形式化,使学生党员产生一种错误想法,党员的活动只不过是在走形式,没有实际内容。教育方式缺乏吸引力,实践与理论相脱节,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学生党员政治理论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政治素质是否合格是衡量一个党员的首要标准,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也明确指出要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教育学生的首位。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必然出现一些新旧交替、新旧长消的复杂情况。面对新世纪复杂微妙的国际环境,有些学生党员的信仰产生动摇,价值观不明确,对一些社会现象和瞬息万变的国际事务不能正确对待。尽管学生党员主流是好的,但这种现象不能忽视。究其根源,这是平时不注重自身政治学习和理论修养的缘故。大量事实说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的政治学习和理论素养是加强自身修养、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重要途径。
3、学生党支部干部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随着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的增多以及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政工干部较多忙于学生的奖、勤、助、贷等学生日常管理事务,不能及时抓住社会焦点和时事热点来开展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开展。此外,由于负责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干部大多是年轻同志,党务工作经验不足,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学生党员也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管理,因此,学生党支部干部队伍亟待优化结构、加强培训和学习,以适应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形势的需要。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是事关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兴衰成败的大事。高等教育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三个代表”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注重理论学习,加强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建设
首先,学生党支部应定期召开支部大会,学习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通过学习,使党员端正入党动机,使大家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第二,要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采取支部大会学习讨论、分小组学习讨论、思想汇报交流、理论培训、观看教育影片等多种形式。第三,理论学习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党员的不同思想状况区别对待,从实际出发,做到因人施教。对低年级的学生党员以开展集中教育为主,对处于实习阶段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党员以部署自学为主,让他们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重担,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坚持管理规范科学,加强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建设
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工作目标、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并通过相应的监督、检查、评价制度,规范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能,保证工作质量。其次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组织生活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理论学习制度、联系群众制度、组织发展制度、考核评估制度等,使学生党支部的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制可依,发挥制度的教育与引导功能。
3、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实践活动
高校学生党支部不仅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教育,而且要在学生党员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党员在理论教育中、在实践锻炼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教育、培养、锻炼学生党员,鼓励走出“象牙塔”,走向广阔的社会天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锻炼的有效方法。高校学生党支部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与地方开展支部献爱心、社区服务、暑期社会实践、老区参观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塑造先进性形象,真正体现“一个党员一面旗”。
4、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加强学生党支部的自我教育
一是根据各个时期党员教育的中心内容向党员提出问题,启发党员自己思考,总结自己的言行,让党员自己教育自己。结合教育内容,制定诊断标准进行自诊和互诊,根据诊断结果,由党员定出整改计划,支部检查整改效果。二是通过纪实手册,让党员真实地记录自己的学习、工作、思想等情况,支部通过调看手册对党员进行鉴定、讲评和监督,以促进学生党员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三是学生党员要佩戴党员卡,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督促党员以实际行动来接受学生的监督和考察。
5、优化管理队伍结构,加强学生党支部的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任务绝大部分由学生辅导员兼任,力量单一。为此,首先由党总支选聘优秀教师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他们擅长理论思考,有较高的马列理论素养。他们熟悉学生,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讲的道理学生容易信服,有利于抓住学生党员的心理,把道理讲清楚。其次,要加强对学生党支部委员的培训,使他们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提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能力,深刻理解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驾驭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工作的能力。第三,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的作用。学生辅导员直接担负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学生党员接触最为密切,对学生党员思想变化可以明察秋毫。通过他们的教育,及时把学生党员的某些不良想法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结合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实现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发展、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张钦,吕文静.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5).
[2] 李军鹏,钟军.关于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2).
[3] 彭锦霞.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湖湘论坛,2005(01).
[4] 安川金.用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指导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5).
[5] 郑礼平.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03).
[6] 李明.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J]开封大学学报,2003(02).
【作者简介】
李亚男,女,土家族,中共党员,湖南永顺人,吉首大学人事处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