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昭琴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新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迫切任务,作为数学教师,要以新理念为基础、以数学文本为依据、以培养学生为目的,优化课堂教学。
一、关注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仔细观察我们的学生,他们的说和做,无不具有创造因素,好奇、好问、好动、好想,他们生性中的求异意识比较强烈。比如:在解答"1与2点之间时针何时第一次重合?"有的学生不是列方程求解,而是直接摘下手表转动来观察结果。这种解法不拘泥于课本知识,突破常规,闪耀着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正是我们数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吗?因此,作为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创造环境,让好思、好动的他(她)们发散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你现在有什么方法能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观看小话剧(演员本班同学):学生不小心打破平行四边形的玻璃教具,如何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观察玻璃残片的特征,口述这是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分小组讨论,拿出修补的方案,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证明。(教师巡视并参与到讨论中,然后派各小组代表上台用尺规作图,并陈述本组设计的方案,及其科学性。)请你归纳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些?
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未知领域,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发展。教材中《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分两课时,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我将其设计成一节活动课,设计挑战性的情境,把一个"包袱"甩给了同学们,如何把三角形的玻璃残片补成平行四边形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探究意识,自己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变学生的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和时间,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让他们分组去观察、去操作、去猜想、去类比、比归纳、去合作。通过有意制造矛盾、设疑问难,以疑促思,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了探究能力。
大量事实证明,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关键是教师要放下架子,抛开条条框框,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可以这样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直接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为重要。这几年,我通过尝试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实行"合作小组"、"自由论坛"、"互动评讲作业"等互助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了探究能力的发展,在数学竞赛、统考中成绩均居全县前茅。
二、关注学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都凝聚着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数学思想方法。它将长期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纳也指出,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学知识更易于理解和更易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使数学学习变得容易。如在《完全平方公式》教学中,我首先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接着进行交流对话,探求新知,让学生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和理解公式特征,最后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叙述。
通过富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激活学生原认知,使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和思考,在交流中发现、归纳完全平方公式,遵循知识的产生过程,从特殊→一般→特殊,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各种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换元思想,化归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发现能力、求简意识、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加强双基教学中,不仅要学生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以促进数学能力的形成,提高思维品质。如数形结合思想,能激发思维的灵活性,使问题变得简明易解;如探索转化方法,渗透转化规律,不仅能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等。因此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问题,教会初中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实现"教数学化"、"学数学化"。
三、注重开放思维的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都出现了一些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开放题,在考查学生思维水平方面,显示了强大功能。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思维训练,使思维得到锤炼,创造思维得到发展。如初中第二册《列方程解应用题举例三》的例2教学可以改编如下: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校要建塑胶跑道了。刚才老师在校长室的办公室桌上看见一张没有写完的单子:甲队单独做要10周完成,乙队单独做要15周完成,☆☆☆"后面的部分被墨水染污了。需要几周?现请你开动脑筋,也在被染污的地方补上适当的条件和结论,使其成为一道完整的工程问题。(注意数据的选择)各小组讨论后,纷纷发表见解并进行简要解答。接着又进行第二步变形:为了缩短工期,现请丙工程队加入帮助,已知丙队单独做要12周完成,你又可补充哪些条件与结论?
老教材的例2题型老化,现代生活气息不浓,学生兴趣不大,改编成我校修建塑胶跑道,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和爱校热情,产生急于解决问题欲望。目前课堂教学中,仍有这样的现象:教师不放心,讲得多;教师不放手,牵得多。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展开,能否替代学生自己的趣味性,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活跃创造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多角度知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2的教学源于教材,却高出教材,集一解多变,多题一解于一体,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设计思维层次递进的变式题,通过变式教学,学生掌握的不仅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是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因此实施开放思维的训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课本中有很好的素材适合改编开放性教学,教师要善于挖掘典型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进行适当地改编,注重开放思维的训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从"学会"转化为"会学",把学习当作是一种快乐,创新作为一种享受。
总之,学生进入社会后,几乎很少直接用到数学中的某个定理和公式,但数学教学中所体现出现的思想方法、以及善于合作交流,敢于探索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是人们一生中长期受用的,因此,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关注"人"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去探索、去创新,获得终身受益的数学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