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数学课堂生成

2009-05-07 05:48肖德兵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预设师生数学

肖德兵

传统教学注重教师预设,以教师预设的严密为评价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强调预设与生成的有效结合,尤其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为评价标准。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生成,注重课堂教学生成的策略研究是对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自主构建知识学习方式的关注,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接近数学本质探讨的数学活动。它能构建数学课堂和谐,形成师生智慧的课堂碰撞。

一、预设精心 生成精彩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数学教师应当为生成性教学寻求灵活的预设,让预设促进有效的生成。为生成精心预设即是将预设的目的导向课堂生成,将生成产生的基础建立在教师课前的预设上,关注预设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关心课堂生成细节的前期准备。数学课堂教学中为生成精心预设从方法的角度要求教师在预设时研究学生已知,以已知为出发点构建灵活的预设,为生成铺垫;要求改变教材使用观念,在预设中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注重学案设计,在预设时教学目标预留弹性区间,设计可适时调整的教学环节,设计出重方向轻细节教学预案;要求教师注重学案设计,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节的学习中,为了引导学生学习不等式的传递性,课前我做了精心的预设,设计了合作讨论活动: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a>b,b>c则a>c,由此让学生明白不等式的传递性。因为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千差万别的,我猜想了多种可能的生活实例,做了诸如数量多少,质量大小,体积大小等多种设想。

预设精心才能使生成有效,只有灵活的多方向的预设才能促成课堂有效的生成,新课改下的精心预设如上例是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案,不是线性的教学步骤。上例通过对学生心理和学生生活体验的分析从学生的角度设计了多角度,多范围的预设,才形成了有效的生成,才产生了高效的课堂。

二、氛围激趣 高效生成

高效的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的创设包含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理解,包含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新课标下生成性的数学课堂氛围的创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关注互动对话,因为互动和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纠正,并产生新的视界的过程,它是课堂生成的基础;构建动态开放课堂。课堂上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发展教师的应变智慧。生成是教学对话情境下师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超越性获得或发展,这种获得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智慧,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和处理偶发情况,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善于捕捉和发掘教育契机的能力与素质。在"平均数"一节的学习中,为了课堂有效的生成,引导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在导入阶段设计了一个游戏。我临时选了7位同学上台抓粉笔,其中三位同学为A组,四位同学为B组,其他同学根据他们一次性抓的粉笔个数统计成两个表格。

游戏导入使课堂学习具备了应该有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就能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体验融入学习中,就能促进有效的生成。让学生发现问题,更使课堂充满了和谐自主的气氛,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有效的生成知识和能力便是显而易见的了。

三、巧妙捕捉 放大生成

关注生成的数学课堂生成点随处可见,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点,培养课堂生成的捕捉智慧。可以在数学教材的解读理解中捕捉生成点,新理念关注教材的多元解读,因为那是不同观点碰撞,产生思维火花的过程;可以在课堂互动中捕捉生成点,生成性的数学课堂是互动的课堂,关注师生、生生之间对数学理解的探讨与交流;可以在探究创造中捕捉生成点,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组织探究性学习,对于实现数学教学三维目标,有着明显的作用,捕捉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成是教师智慧的体现;可以在课堂延展中捕捉生成点,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要求拓宽数学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数学素养。在《有理数的加法》一节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入足球队的事来提出新知,在引入过程中部分女生就是打不起精神,我眼神看到部分女生,有些调皮的男生说:老师,他们不喜欢打球,他们喜欢化妆品,老师举这个例子他们不感兴趣。我一想这是一个课堂生成点,于是我引导:这样吧,同学们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事或物举几个例子。学生精神倍增,纷纷举例:

按部就班的数学老师是教书匠,善于抓住课堂生成点,引导学生有效生成的数学教师是艺术家。课堂上只有利用每一个可能生成的点,才能激发学生高效的学习数学。课例捕捉到学生的一句话,把它作为数学学习的生成点引导,使课堂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不但认识了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更懂得了数学生活化的内涵。

四、注重点拨 引导生成

动态的课堂必然产生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会产生许多即发的、非预期性的因素。这些因素在生成性的数学课堂中是一种有效的生成资源,教师在面对这些生成资源时,要及时捕捉,适时引导,通过点拨促成学生的有效生成和主动构建。预设中的生成点教师要学会倾听,及时引导反馈互动,在此基础上调整课堂策略;及时设置触发生成的问题引导探究,促成有效的生成;当课堂出现了与教学内容完全无关、课前根本无法预设的突发事件时,可借助其积极有效的一面,为促进课堂生成服务。教师首先要学会延缓评价,进而反思引导,在此基础上把它作为资源善加利用,设置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生成。教师要把课堂"意外"看作形成课堂生成的有效资源加以利用,在点拨中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对知识感受深刻,还能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预设是教师对学生和数学的静态思考,是基于教师的角度,是从教的意义而言的。生成是体现学生对数学的创造,是基于学生的角度,从学的意义理解的。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主体,强调学习方式的构建,强调在关注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学生的自主建构,因此,对数学课堂上学生生成策略的研究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在生成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在这动态的建构中,使自己的数学获得生命,教师也能使自己的数学教学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预设师生数学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麻辣师生
浅析预设的应用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