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英
所谓创新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新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思维能力正常人通过培养是可以形成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的课堂设计要创新
创造性的设计教学,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从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尽管许多教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钻研精神,但无论在教学的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是“继承多于创造”,也很少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创新主要包括:
1.教学内容组织的创新.例如,对教材内容的重组;对概念、命题赋予不同的现实模型或不同的数学模型;对例题、习题的改造与扩充等,均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
2.教学模式构建的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模式,更注意综合一些教学模式,创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
3.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助学习、分组操作等多种形式的组织教学.
4.教育技术的创新.主要是多媒体的合理组合,课件编制更富创意等.
二、课堂的师生关系要创新
轻松活泼的数学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气候”和“土壤”.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其次,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随时处于互换的状态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独立的见解,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三、激发学生思路方式要创新
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在教学中,我注意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在学习中闪现的灵感,对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而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源泉,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所以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方法要创新
1.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对教材中例题、习题一题多解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解题教学中,不要片面追求学生的思路跟教材一致、跟教师一致,而要创设态度民主型、思维开放型的课堂.教材中例题一般只给出一种解法,但其中有不少题却有多种解法,教师要在备课中尽量挖掘出来,在课堂上通过点拨、暗示体现出来,凡是学生有能力解决的,教师只作评价和总结.
通过多种解题思路在探求中开发了学生智力,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鼓励质疑提问,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就是一种批判精神,思维的批判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的提问、质疑不仅可以锻炼其思维能力,而且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探讨问题的答案,还可以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
3.发展直觉思维,培养对美的感悟能力
直觉思维是指人们不受逻辑规则约束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直觉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多方联想,学会从整体考察问题,注意挖掘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借助对称、和谐、简单、统一、奇异、突变等数学美感,养成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等途径加以培养.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教师一定要创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学习.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品尝成功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