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创新数字化校园校本教研新模式

2009-05-04 04:48卜忠飞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新模式网络

卜忠飞

摘 要:随着教育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传统的集中式教研模式已不能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为学校提供了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可能,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尽快地重新认识并学习掌握网络环境下教学教研的新模式。笔者从扬州教育信息化建设参与者的角度,以学校具体应用为例,对校本教研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校本教研;新模式;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8-0033-04

校本教研依据以校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以人为本、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校本教研以“扎根学校,培养教师,服务教学”为目标,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为内容,以提升教师教学教研能力为目的,是一种融合学习、工作、教研三位一体的行为活动。校本教研强调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群体的合力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引领,三者的整合是校本教研中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前提,校本教研是学校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传统校本教研在新形势下的局限性

新课改提高了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及时“自我充电”,这对校本教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会议集中教研方式逐步暴露出“先天不足”的缺陷:

1.传统校本教研效能低

传统教研活动只是做好各种“指定性动作”,大多数学校都是按照每学期初安排的每周教研活动计划将学科组教师组织起来,由教研组长布置一些事务性工作,教研会议缺少实实在在的研究过程,缺少过程性资料的存档,缺少组织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讨论与研究的环节,缺少教师的“自选性动作”。同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在面对面式的讨论会上不愿意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表露出来,担心自己尚未成熟的成果被他人批评或者剽窃;对其他教师发表的教学经验还得要照顾其面子,明知他人存在不足却避重就轻,不肯定也不否定,从而不会给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教研组长、资深教师以及行政领导发表的意见更是唯命是从,不敢“摸老虎屁股”,这些行为极大地降低了教研活动的效率和效能,无法达到教研活动真正的目的,教研组的合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2.传统校本教研吸引力不足

在当前社会对教育高期望值的压力下大多数教师的负担都很重,教师除了上课之外,还得管理班务、学生工作,准备各种评比、验收、考核、检查,完成各种上级交办的各类任务等,稍有空闲还得要面对各种会议,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自我学习新理念、研究新教材、掌握新技术,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教研行为。同时部分教师由于评上高级职称,或者管理性、事务性工作繁忙,再或者由于毕业班升学压力促使其全面扑在补课补习上等等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失去教研动力,缺乏思考环节,严重阻碍自身专业成长,完全成为一个“教书匠”。

传统校本教研工作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还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教研内容无法直接体现教师的内心需求,难以吸引教师主动参与,无法提供教师之间思维自由碰撞的平台,从而缺乏对教师的吸引力,教研会议的无成果、无效果严重挫伤教师参加教研会议的积极性。

3.传统校本教研成本高

传统校本教研会普遍存在三个方面的成本投入:一是时间精力的投入,教师参加教研会议时往往都是教研组长或资深教师提出要求布置工作,几乎没有全员讨论环节,大多数教师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执行。二是财力物力的投入,部分学校有多个校区,或者教研组成员众多,将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教研活动事务相当繁琐,算上灯光水电会议室的费用,大大增加了教研工作的成本。三是校内外专家“走出去、请进来”的投入,学校为提升校本教研层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往往会邀请上级教育主管教研领导专家做讲座、搞培训,每学年还得让骨干教师参加各种校外教研交流活动,也使得教研活动的成本不断增加。

以上传统校本教研模式所表现出的种种问题在大部分学校中真实存在,笔者曾经参加过扬州市某学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教研活动,该学校安排的流程是首先让一位年青教师执教公开课,然后组织教师对公开课进行点评。笔者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现在授课时,执教者机械表达学校教研组长的意志,刻意模仿教研组长的教学方式,基本看不到执教者对课程自主理解的体现,而听课教师有的在闲聊,有的在使用学生机上网,听课教师对公开课的内容缺乏一定的了解,具体点评课时教研组长的发言就成为大家讨论的基调,不断重复引用,更多的是谈论一些法规政策、其它信息技术活动等,学校为这次教研活动做了精心准备,除了向参与者提供教学简案、多媒体会议室外还准备了茶水、水果等,而学校对教研活动结果的检查却不够及时。整体看来学校这次信息技术的教研活动缺乏明确的主题,更谈不上体现教研活动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指导性,真是授课者“做秀”,评课者“做假”,组织者“做虚”。

二、网络校本教研的新优势

1.展现自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改所倡导的“参与式”课程不仅赋予教师一定的课程自主权,更凸显了教师在提高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才能最大限度鼓舞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激励教师担当更重要的责任,做课程改革的行动者,激起自下而上的改革,最终达成新课程改革的理想目标,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自我教学业务水平。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动笔,努力做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特别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教学,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教师们去思考、钻研,这既是时代赋予教师们的责任,更是时代赋予教师们的机遇。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教研活动可以借鉴他人的教学心得、成长历程和取得的成绩,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现状,对比、模仿、学习后进而产生新的专业发展动力。同时在“透明的”网络环境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对教学的看法,综合同行或专家教学中的特点以及对自己教法的评价,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从而切实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教无定法学有法,现代型教师应该掌握网络环境下教学教研工作的新流程:教学实践——理论学习——自我反思——网络教研——交流进步——教学实践。网络的独特优势改进了教师开放、自由、无限制的交流方式,使得网络教研效率大为提升。

2.集思广益,形成多种教学合力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对教师而言不再是单兵作战,也不再是“一言堂”,教师可以自由发表自己对教学的看法。众人拾柴火焰高,对于一节公开课或者电子教案,如果让教研组的全体教师都来自由地发表看法,相信对所有人来说这个过程本身也就是再学习的过程,而且在交流中思维的碰撞总会让教师有新领悟产生,从而互补长短。并且可以打破传统教研模式“了无痕迹”的缺陷,网络教研模式能使学校所有的学科教研组在网络平台上留下讨论、交流、争论、辩驳的过程,使得不同学科组、年级组的教师也可以互相方便地学习研讨教学教研心得,这对学校全体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促进其快速成长的“特殊营养”。

3.便捷高效,创新教研新模式

传统教研模式下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自主学习查找资料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能及时高效地解决问题。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提出新的观念,让教师教学教研过程中借助网络手段及时、准确、便捷地解决问题,和以前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教研,可以通过QQ、论坛、博客、邮件等多种方式提出自己的想法,本组教师、本学科教师,甚至是其他学科教师都可以在不同的时段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困惑者通过筛选,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制订最佳解决的方案,并付诸实践。

总的来说,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互联网络的共享、高速、互联互通使得教师可以跳出不同学科、不同学校、不同时段的限制,与名校名师、专家教授的请教研讨不再难以企及,与平行学校教师的教学讨论、合作实验不再难以操作,与家长学生沟通,汲取反馈意见不再难以实现。

三、网络校本教研的保障措施

网络教研这一新兴事物的出现必然会伴随着反对声音。时代在发展,学校需要进步,为了保障网络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为了凸显其重要作用,学校必须得通过宣传推广、建立制度、严格落实、强化考核四个环节来保障网络教研工作的顺利实施。

笔者以扬州市梅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例,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开展多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与实践探索,培养教师学习、研究和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面对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在网络教研方面制订多种保障措施,有力推动学校网络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学校在所有和教科研有关的制度制定、各类奖惩、活动评优中,都加入和网络教研有密切关系的考核条目,加大对教师评价考核类别中网络教研工作的比重。每个月每位教师的优秀教学反思、电子教案的网络上传,教师网络教研讨论板块稿件的录用,校园论坛中教师个人的表现,学期结束优秀信息技术研究论文的评选情况等等,直接与教师的工作考评以及评优评先和本级名师的考核、上一级名师的申报相关联;每个月每个教研组在校园网教师板块中投稿的入选率,每个教研组在教研论坛中的发帖、跟帖率以及发帖质量,教研组、课题组、年级组网站的网上投票评比等等,直接与优秀教研组、优秀课题组、优秀年级组的评比相关联;学校每个内部部门网站的活动发布情况,部门网站栏目设置、信息公开、网站维护,每年校本教研的教师培训部门人员的参与度,教师在各类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科研比赛的成绩等等,直接关系到年终先进部门、先进个人的评比。通过出台一系列的制度,促使教师将网络教研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一种内在需要,使网络教研具有普遍的群众基础和强劲的生命力。

四、网络校本教研的典型应用

扬州市教育局从2006年起区域性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使一大批优秀学校在网络教研方面脱颖而出。笔者从参与者的角度亲身感受到各学校的点滴变化,通过包括扬州市梅岭小学在内的众多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网络教研工作的实践,笔者坚信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模式必将逐步改造、取代传统的教研模式。

扬州市沙口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学校的网络教研工作从电子备课着手,取得一定的成绩,培养锻炼了一批年青教师,学校所有教师电子备课已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五级备课流程:集体备课、个人主备、个人复备、教后再备、教研评议。

集体备课:就是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要求下通过集体教研的方式确立本学期各科各单元教材的教学指导性意见,划分任课教师的主备内容,讨论各类教育资源的利用、背景资料的整合、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的利用等内容。

个人主备:根据集体备课的划分,教师对自己的主备内容进行主备,相应学科教师都必须参与主备,并发布在学校的专题备课网站上面。

个人复备:依据个人主备的内容,非主备教师根据具体所教班级学生情况、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设计,对重难点进行再次编排。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要求个性化设计部分一般不少于30%,并用其它颜色的字体、字号标注出来。个人复备有利于对集体备课的继承,有利于教师个人业务能力的“积淀”和“创新”。

教后再备: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继续修改、完善,真正做到网络电子备课由“资源化”到“个性化”的转变过程。

教研评议:由集体教研开始到集体评议收尾,在新的集体教研会上,对教师在以上教研环节中的实施感受进行评议,去芜存菁,取长补短。

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加入行政领导随机“推门听课”环节,主要检验教师授课过程是否按照个人复备的教案进行授课、是否对个人复备教案做到个性化的设计内容不少于30%,“推门听课”措施有效保障了学校网络教研模式的健康发展。扬州市沙口小学成功的教研模式扩大了优秀教师教育资源的受益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教学教研效率,节约了学校办学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能。

五、结束语

网络教研作为一种全新的教研模式,为教师建起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成长平台,一片透明、开放、平等、民主、互动、共享、共进的空间。这种教研活动吸收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优势,摈弃了传统校本教研模式的不足之处,网络校本教研已逐步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意识觉醒的动力以及教师自我发展、个性思维张扬的源泉。当然网络教研模式并不能完全取代现有的教研模式,它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辅助手段,网络教研模式中存在的文章抄袭、信息真实性验证、恶意评论等问题还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地思考,对网络教研模式的研究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金陵.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的思考与实践[DB/OL].金陵叙事,2005,(10).

[2]陈金华.中小学校园网应用效果的评测工具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5).

[3]祝智庭.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J].教育技术通讯,2001,(5).

[4]王德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5]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新模式网络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