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耀清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突破了传统的语文课程观,它用综合的、语文的、实践的、开放的观点来理解语文课程,使语文教学凸现了生活化、个性化的倾向;它使语文教育拥有了更宽阔的渠道、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形式,语文课程也由此真正地走进了历史文化和人类生活的大背景,真正地走进了自然世界、自我世界和社会实践。那么,在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哪些方面值得重视呢?
一、 综合性学习要突出“综合性”
综合性学习沟通了听说读写,沟通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了课内外、校内外,沟通了文本与生活,它能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语文能力的整体提升,也有利于学生知识、情感、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莲文化的魅力》是人教版课标本八年级语文综合性活动课程,教学中,可将课程分成“说莲——赏荷——议莲”三个环节。在“说莲”环节中,前期准备工作是让学生查阅资料或向专家、生物老师、美术老师请教,并写出有关“莲”的调查报告。为获取更多的信息,学生不自觉地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生物学、美术、思品等学科结合起来,从莲的生殖到千年古莲发芽之谜,从莲的自洁到人的出淤泥而不染,每一个过程无不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赏荷”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走出文本,走出校园,走近荷花,欣赏荷花,沟通了文本与生活,拉近了文本与生活的距离,形成了透视生活、鉴赏美的能力。在“议莲”环节中,激励学生将古诗文行间字里的“莲”挖掘出来,以“莲”为话题展开了与古人超越时空的对话,学生在品诗、论人的互动中,承传了古人的风范,塑就了良好的品行。所以,综合性学习,实际上是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人文素养全方位、多层次地整合于学生身上,从某种程度来说,学生的全面发展中的“全面”有多宽,综合性学习就能涵盖多宽。
二、 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语文性是说该活动是以语文运用为核心的活动,是与语文密切相关的活动,活动中要切实运用语文知识加以指导综合性学习的全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并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语文学习和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以灵敏的嗅觉捕捉相关学科中的语文气息,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语文视野。比如对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走上辩论台》组织教学,针对“中学生上网的利弊”这一话题展开辩论。之前,你尽可以让学生收集网络的有利和有害的一面,然后进行加工、整合,但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而不是对网络知识知道的多少;若辩论的一方对网络知识了解并不十分多,但他们通过密切协作,能有效地运用敏捷的思维和流利的表达战胜对方,这不也是综合性学习的巨大收获吗?当然,这里的“突出语文性”并不是忽视语文学科以外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支撑起了学生在这些学科领域的语言表达和语文能力发展的空间。试想,假如没有一点网络知识,凭空去和人家辩“中学生上网的利弊”,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能力发展失去了支撑点,还能“辩”得起来吗?
三、 综合性学习要注重“实践性”
综合性学习课程与阅读、写作等课程不同,它是一种经验性课程。经验的获取来自对实践的参与和对过程的体验,其间,学生能丰富自己的阅历,整合知识并运用知识生成新的知识,他们情感态度的发展及组织、协调、合作能力的发展速度,将会比在知识性课程中更为显著。也许综合性学习课程让学生得到的大多是隐性的、不显著的收获,但常常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叹,并且随着经验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体验的深刻,这种体悟是终生受益的,而这些是在单纯的知识性课程中很难找到的。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名人传》以后,学生深深地被三位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和成长经历所感动,但这些“伟大型”的名人与现实生活中的“偶像派”名人在学生内心形成了强烈的冲突,地位上也有极大的反差。学生甄别能力不强,在他们看来,“伟大”永远也掩盖不了他们心中的“偶像”,于是课桌上、书本上都贴满了影视明星的图片。为了塑就学生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他们观察生活、审视人物的能力,我另外设计了一节题为《我心中的明星》综合性学习课,通过让学生读名人的故事、说名人的是非、评名人的功过、写身边的名人等实践活动,学生获得了对各类名人的丰富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由简单而感性的“偶像崇拜”转向复杂而理性的“辩证认识”,促成了学生的经验转变。在互相对话、交流和反思过程中,不仅引发了学生生动的言语实践,更铭刻了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同时,学生在读、说、评、写的实践过程中,阅读能力、思辨能力、认识能力、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同步提升。
四、 综合性学习要体现“开放性”
初中语文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课程后面,总附有一些参考资料,教参上也罗列了一些相关资料,但教师不要简单地利用这些资料,而要根据教学需要,整合材料,甚至另辟蹊径,让学生放开手脚从自己身边的生活中去搜集更真切的、更鲜活的材料加以补充,这些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例如在教学《漫游语文世界》这一综合性学习课程时,教师不局限于给定的材料和获取的途径,而是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多视觉地观察语文现象,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去探寻语文的踪迹,教师只扮演教练、编者的角色,只负责组织、引导学生的活动行为,结果,意外的发现接连不断:有的学生发现著名播音员也读错别字;有的学生第一次发现自己家门上春联的上联和下联贴倒了;有的学生发现某医生因处方上的一字之差引来了一场官司……试想,若不是对语文世界的真正“漫游”,怎能有如此新奇的发现?
五、 综合性学习是生活化的活动
以前,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视野封闭在狭小的教室里和仅有的课文中,学生远离了美丽的自然、多彩的生活;还习惯于要求学生用程式化的词句去诠释不一样的见闻和不一样感受,于是学生开始厌恶将生活贴上标签的语文课本。现在好了,综合性学习使学生走出了课堂、走出了文本,走向了家庭、生活、社会,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生活是那么的博大迷人,每时每刻都在向学生展示绰约风姿:读书看报拉家常,娱乐广告逛商场,何处不语文?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定会学到比课本上更珍贵、更有用的东西。例如在《漫游语文世界》教学活动中,将语文引入生活,让学生利用双休日上网络、下农村、走亲戚、逛商场,深入探寻生活中的语文,你无法想象学生面对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语文现象时是多么的兴奋和投入,他们搜集到了广泛、新鲜、活泼的语言材料,他们发现了语文在生活中的千姿百态的表现形式,他们产生了学习语文、用好语文的兴趣和信心。所以,综合性学习只有走进生活,才会得到学生参与和喜爱,也才会显现其独特的活力和诱人的魅力。
六、 综合性学习是个性化的活动
综合性学习虽然是集体性、合作化的语文学习活动,但它允许每一个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的不同,因为它是一种充满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它特别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与发展,特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在活动中,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题、探究、参与、表现。八年级语文课程《献给母亲的歌》是以母爱为话题的综合性活动课,本课安排了四个方面的活动内容:道不尽的母爱;剪不断的“脐带”;多角度看母爱;报得三春晖。这四个方面分别训练的是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语言交流沟通能力、观察认识能力、情感升华能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指导他们侧重参与各自感兴趣的且力所能及的活动,促使他们生成了个性化的动手能力、个性化的语言交流能力、个性化的独特视觉、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同时,尽可能通过协作,互相分享其他小组的过程和结果,既有共同收获,又有各自成果。设想一下,如果让学生全员参与全部的活动,不仅需要太多的时间,而且很容易做成“夹生饭”。因此,笔者个人认为,综合性学习应是一种“集体参与、合理分工、共同活动、彰显个性”的学习行为。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