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学校突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2009-04-30 09:44吴庆生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中层凝聚力校长

吴庆生

一些新建学校由于定位失当、人文关怀缺乏及服务意识淡薄等原因,致使管理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则成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 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建造稳定和谐的人文环境

对于新建学校或大面积调整后的学校,整合师资队伍、统一思想是学校面临的首要课题。“欲谋胜败,先谋人和。”要增强学校的凝聚力,首先班子要团结,这是提高凝聚力的基础。班子不团结,教职工就会上行下效,甚至会滋生“派系”,学校工作就难以开展或形成合力。所以打造坚不可摧的领导集体是校长的首要任务。校长的胸怀大小,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人际关系,这是“人和”的重要前提。

学校实施“凝聚力工程”就是要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和容纳人。“了解人”就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关心人”就是要以情感人、凝聚人心;“激励人”就是要用目标、事业和成就凝聚人;“容纳人”就是要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1]。让新引进的教师有归属感是凝聚人心的有效方式。利用节假日聚餐、郊游和慰问等形式,让教师有“家”的感觉,激发教师的感恩情怀。

二、 准确地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来自于一些城市中学的校长,有一定的城市情愫和业绩渴求。他们怀有良好的愿景,如将“为社会引领者奠基”作为学校的治校理念,这样的定位显然过于“宏大”。比如,萝岗区所辖的广大农村地区都是以前的教育薄弱地区,不切实际的口号确有拔苗助长之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非一朝一夕。只有正视这个客观事实,尊重学生基础、教师素质和现实条件,才能准确定位,通过实现近期的“低级”目标,进而实现远期的“宏大”理想。

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实施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民主管理要从制度的民主决策开始。反思一些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制度失灵”现象,很多时候是因为学校领导把制度当成了约束教师的工具。在制定制度时,将教师搁置于决策之外,在执行制度时,又不重视教师的反映。教师如果将学校管理视为学校领导的事情,就会在情感上厌恶、行为上抵触。因此,只有实施民主决策,充分听取并认真对待教师的意见,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

三、 选拔任用中层管理人员,建立稳定而有序的管理队伍

学校的中层干部是联系校长和教师的纽带,直接代表校长行使权力。学校的各项工作执行得如何直接取决于中层管理人员。如果中层干部的德才不足以令人信服,教师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更会怀疑校长的品质。校长只有任人唯贤,学校的发展才能有容乃大。

学校中层管理人员的聘任是一个敏感问题,涉及学校的管理质量和舆论导向,更反映了学校的价值取向。中层竞聘会是选拔任用中层的有效途径。评审小组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决定了竞聘会的公正、公开和透明。让竞聘者陈述对所竞聘岗位的理解和工作思路,回答评审小组的问题,在一系列的动态场景中,通过“赛马”方式并结合平时岗位成绩选出德才兼备的管理人员。如果这种有序的用人机制实现了常态化,就能平息一些人的浮躁之气,并为有志于管理的教师提供实现自我的平台。

四、 面对不同“声音”,营造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教师对学校事务倾注关心和评论,对学校不足宣泄一下自己的感受,这些言论的主流都是善意的。事实上,这也是教师主人翁的表现。如果对此进行打压,搞“彩色恐怖”,导致集体失语、人际关系冷漠,那才是可怕的,说明此时大家对学校已经心灰意冷、人心尽散。成功的企业,总是善于倾听客户的抱怨,在客户抱怨的方面进行改进,在改进中求得发展。校长的客户是谁?是教师,是员工,是学生,是家长。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教学的服务质量是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有些学校过分倚重制度的作用,而忽视了教师群体的职业特点和为师尊严,在监督教师在校工作时间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在教育教学服务上则搪塞和敷衍。导致一些满怀抱负的教师产生了失望和消极情绪,工作应付了事。与这种畸形的制度相比,包容和信任则更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契约、精神契约,只有充分相信教师,从教师的需求出发,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培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无私奉献精神。

参考文献

[1] 仇忠海.“全面发展 人文见长”的学校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1-152.(责任编辑付一静)

猜你喜欢
中层凝聚力校长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如此凝聚力”
抓住班级群体的“灵魂”
进退之间:中小学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
从“称职”到“一流”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对企业中层管理者激励问题的思考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