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效课堂教学

2009-04-29 00:44:03徐俊峰
中学理科园地 2009年3期
关键词:分力合力阶段

徐俊峰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提到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有效地发挥它?我认为必须提高教学效率。其教学效率=同学们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教学花费的时间。在这个公式中,分母“教学花费时间”基本是固定的,即每一节课时间为45分钟,因此,对一节课的教学效率进行评估,着眼点应该在分子上,通过提高分子的量提高教学效率。在分子中,关注的对象首先指向学生,它充分体现了“学习是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应该将效率集中在学生的智力活动时间上。分段式课堂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沿着“正向效果”推进,而不是引起学生逆反心理的“负向效果”方向发展。

分段式课堂教学法就把一节课内容,按照它的内在知识结构,划分为若干阶段,根据教材的整体l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自学阶段;二是讨论阶段;三是练习阶段。这三个阶段互相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既不是彼此割开,也不是按部就班,它关键在于引起和促进学生心智活动为教学活动的起点,以心智水平提高为目标,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质量。

一、自学阶段

这个阶段是在教师指导下,提供必要的本节课感性材料,作为揭露物理现象或事实本质特征的基础。通过学生自学探究,阅读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实践教材中的基本规律,论证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教材中有不少内容要看懂并不难,难在抓不住重点和关键。针对学生缺乏分析、概括、综合等能力,在自学探究前布置适量的自习提纲,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实验、论证。编写的自习提纲要有针对性,针对教材的重点和关键,针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要富有启发性和联系身边生活的趣味性,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形成自己的物理概念,如高中物理必修1:第五章力与平衡,第一节,力的合成,采用如下的自习提纲:劳动课时,有两个同学共同提一桶水浇树,另一个力气大点的同学自己就可以提一桶水,这两种现象对水桶的作用效果相同吗?请你与同班同学体验一下,根据体验的结果总结一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课堂上让学生边阅读边回忆课前小实验,学生就能发现:一个人提和两个人共同提的最终结果都是将水拿起,他们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对桶来说,不论是一个人施力,还是两个人施力,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我们本节课就要研究力的等效与替代。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讨论阶段

这一阶段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边讨论边总结。讨论的问题和总结的内容要紧扣教材的重点和关键,要针对学生自学中产生的疑点和教材中的难点,要揭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使学到的知识不仅系统化,还得结构化。例如:本节课通过讨论建立起了共点力,合力与分力的概念,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1、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阐述了由于合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所以可以用合力等效替代那几个力(分力)的作用;合力与那几个力(分力)等效替代是可逆的,也可,以用几个力来等效替代合力;合力与几个力(分力)作用效果相同,不能理解为物体在受到几个力(分力)作用的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

2、力的合成问题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力的合成就是找一个力去替代几个已知的力,而不改变其作用效果,若有一个力F和F1,F2用相同,那么F1,F2的关系可用实验探索来研究。

3、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贯彻的是矢量合成思想,如果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比较特殊的是,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合成时,可以通过规定正方向的办法,把力的合成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两个力同向,合力F于F1+F2,两个力反向,规定F1的方向为正方向,则F2可表示为-F2,因此,合力F等于F1-F2,两个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两个力反向时合力最小,所以合力的范围(F1-F2)≤F≤F1+F2,在两个分力F1和F2大小不变情况下,随两个分力间夹角的增大(小于180°),合力F1逐渐减小。我们可以用图解法,计算法和公式法三种方法加以讨论。

讨论阶段就是通过提出相关问题开展讨论,在分析的基础上澄清一些基本问题,再由教师综合归纳,重点讲授。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要紧扣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联系疑点,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有的放矢。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只有让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头脑的思维活动,才会有深刻的印象,也只有亲自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才能牢固地掌握好所学的知识。通过讨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练习阶段

练习是巩固、发展、加深和扩大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思维、运算分析和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练习的内容不在于题目的难度,而在于价值的高低。选题时要突出主题,要有针对性。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典型性,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以基础练习为主,综合练习为辅,教学中选择以下三道基本题进行练习:

1、力F1=60N,方向向东,力F2=45N,方向向北,求这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生活中常见电线杆的两侧用钢丝绳把它固定在地上,如果钢丝绳与地面夹角∠A=∠B=60°,每条钢丝绳的拉力都是300N,求两根钢丝绳作用在电线杆上的合力。

3、当载重卡车陷于泥坑中时,汽车驾驶员用钢索把载重卡车和大树栓紧,在钢索的中央用较小的垂直于钢索的侧向力就可以将载重卡车拉出泥坑,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个办法吗?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其教学行为一般需要满足三个要求,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老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式,借助一些技巧,使所有学生产生“老师教学就是为了我”的感觉。那么,分段式教学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这种教法的优点体现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体现在教学的针对性强,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随时了解学生,体现学生获得的是完整的知识体系。不是知识的片段,从而保证了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这样,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追求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有收获,教师有变化,而且追求以更少的投人获得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国金,教材完全解读[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陈大伟,教师怎样解决课堂教学问题[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分力合力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科学与社会(2022年1期)2022-04-19 11:38:42
“芪”心合力
陕西画报(2021年1期)2021-04-22 14:14:20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莫愁(2019年36期)2019-11-13 20:26:16
当两分力的方向不变时,是否分力越大,合力也越大?
合力
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人走路时为什么要摆手?
奥秘(2019年1期)2019-03-28 17:18:47
外圆车削中的切削力分力夹角与切削参数关系分析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探究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18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海峡姐妹(2015年6期)2015-02-27 1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