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觉醒》透视女主角心理成长历程

2009-04-29 06:03马云霞
理论月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觉醒重生

马云霞 潘 纯

摘要:《觉醒》是美国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先驱凯特·肖邦的代表作。本文则运用神话原型分析手法,从“成长小说”这一母题着手,从女主人公艾德娜精神思想的觉醒,性意识的觉醒以及社会意识的觉醒几个方面来分析她的心理成长历程。从而展示女主人公如何从一个传统的、没有自我意识的孤立的家庭主妇成长为关注自我精神生活,具有现代意识的女性。这也为读者更好地去理解女主人公心理路程铺垫了道路。

关键词:神话原型;无主体意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重生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9)12-0139-03

一、导论

“神话”这个概念由来已久,一般泛指关于神或其他超自然的故事,有时也包括被神化了的人(《二十世纪西方文论》188)。“原型”一词在古希腊哲人的描述中已频繁出现,只是其指涉因人因事不同而略有差别。近代原型概念出现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般指作品中自古以来反复出现的比较典型的文学现象,如母题、意象、叙事方式等。这些原型母题或主题通常包括创造力母题,永恒母题,英雄母题。其中英雄母题则具体体现在美国梦小说,成长小说,流浪汉小说和替罪羊小说这几种小说类型上(《文学批评方法手册》166)。以成长小说为例,一般主人公常常在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后逐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这种成长历程总是要经过三个阶段,即主人公的离开,到他的转变,再到回归这三个阶段。同样地,本文将运用神话原型批评这一理论,从“成长小说”这一母题着手,从女主人公艾德娜离开格兰德岛开始有所变化(即无主题意识阶段),到她彻底地觉醒认识到女人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而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即女性主体意识觉醒阶段),到她最终投向大海的怀抱,以自杀的方式来解放自己实现自我(即重生阶段)这三个心理阶段来分析女主人公心理蜕变历程。

二、无主体意识

小说的开始,女主人公艾德娜只是一个传统的。没有自我意识的温良贤淑的中产阶级家庭主妇。她对自己与篷迪里埃先生的结合感到满意而并不注重自己的感觉。艾德娜的丈夫是成功的商人,在经济生活上给她带来了保障和舒适,作为回报,艾德娜尽量展示自己的温柔和贤淑,尽管有时候不那么情愿,比如文章第三章中丈夫从旅馆回家已是晚上11点了,他情绪极好。把熟睡的妻子闹醒了,并向她讲述这一天的奇闻轶事。此刻,艾德娜虽然很困倦,却仍含含糊糊地应着。从她丈夫这一角度来看,尽管他热爱自己的妻子,认为妻子是他生存的唯一目的,但从某一程度来说,由于当时女子经济上的不独立和生活圈子的狭小,他只是把妻子看作是自己的附属品。这也说明此时的女主人公在精神思想方面还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

另外一个促成艾德娜满于现状,安于做好妻子本份角色而无视女性自身主体意识的因素就是拉蒂诺尔夫人。拉蒂诺尔夫人是艾德娜的好友,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更是艾德娜生活中的参照物。她钟爱孩子,崇敬丈夫,并认为为了孩子而抹杀自己个人的存在是最神圣的天职。她不辞劳苦一年四季为孩子备制衣服,甚至连她仅有的一项娱乐活动一弹钢琴也只是为逗乐孩子们或调节家庭气氛。她对传统道德规范赋予她相夫教子的性别角色甘之如饴,对这种埋藏自我的生活浑然不觉。完全缺乏女性的主体意识。

在性意识这一方面,此时的艾德娜也被深深地笼罩在维多利亚道德精神下。她尽力去做好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本份的角色,将年轻时的激情埋藏于心底。比如文本第五章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艾德娜在为拉蒂诺尔夫人画完画后,罗伯特对她的绘画大加赞赏,并不知不觉地一度把头轻靠在她的手臂上时,她一再推开了他。不管罗伯特是否出于无意,她认为没有理由让他这样做。随后,当罗伯特邀请她随他去海滩时,她也讲不出是为什么,在某些矛盾冲动的驱使下,她首先拒绝了,但随后却又跟着他去了海滩。尤其文本中还有这样一句描述:“一道曙光在她心中开始朦胧地亮起来一这道光线指出一条路,却又不容不得她去走那条路。(《觉醒》18)”由此可见,此时的艾德娜已经迷恋上了罗伯特,但她很清楚自己的身份,更不会以身轼法去冒犯维多利亚时代下的约束妇女伦理道德规范。

在社会意识这一方面,文本中的开始部分,艾德娜还是能协调好自己作为母亲、妻子的角色与自我实现的冲突。作为一名母亲,虽然艾德娜生性不是那种贤妻良母的女人,但她不想让人认为她对孩子缺乏爱护和关怀,因此她也模仿拉蒂诺尔夫人,提前为孩子们做冬季的睡衣。对于丈夫,在与丈夫的一些琐碎的争吵中,她最终总是屈服于丈夫的发号施令,而独自一人默默啜泣。虽然她对自己为什么哭也讲不清楚,但是她认为丈夫对自己始终不渝的忠诚足以使这些不快的经历显得无足轻重。这很明显地表明了此刻的艾德娜的社会意识并未觉醒。她并未意识到自己只是丈夫的附属品,而孩子则是她自我实现的羁绊。

三、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自去格兰德岛度假后。女主人公艾德娜的精神思想方面也逐渐开始发生变化。她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这首先体现在她学习游泳上面。正是在游泳的过程中,艾德娜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人而独立存在的重要性。在《觉醒》这部小说中,大海象征着自由和独立,海滩上激起的浪花也不断地唤醒艾德娜做为女性的主体意识,使她一步一步地觉醒。尤其是当他们从格兰德岛度假完回到新奥尔良市时,她去拉蒂诺尔夫人家拜访,呈现在她眼前的家庭和睦而又循规蹈矩的生活画面并没有给她带来渴望。相反地,她从这幅画中看到使人绝望的无聊和厌烦。她开始对拉蒂诺尔夫人产生怜悯之心,可怜她过着这种单调无味的生活,可怜她满足于现状而缺乏自我意识,可怜她永远尝不到生命的极度兴奋的滋味。

另外,艾德娜与瑞芝小姐的接触,让她看到了瑞芝小姐对音乐,对艺术的不邂追求。瑞芝小姐的高傲,桀骜不逊,以及她对男人的嗤之以鼻让艾德娜深深为之震撼。瑞芝小姐弹奏钢琴,并非是像其他妇女那样是为去取悦他人,而是出于自身对音乐的爱好。同时她也凭借娴熟的钢琴技艺赢得了人们的赞同。瑞芝的钢琴曲使艾德娜内心激起一些情感,正是这些情感在她心灵深处汹涌起来,不断支配和鞭笞着她的心灵。她精神思想觉醒的高潮则来自于她对艺术的追求,她开始遵循自己的意愿,不再做家务和接待客人,而是专注于画画。她还利用母亲遗留下的钱以及画画赚的钱来追求经济独立和人身自由,甚至亲手置办自己的鸽子窝。正如文中所描述的那样:“鸽子窝使艾德娜心满意足,虽然她有一种从社会地位上下降的感觉,但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她感到在精神世界的提高。这给她增添了作为一个人的力量,而她也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一切,来观望和了解生活的最深处。”(《觉醒》123)这说明这一阶段的艾德娜精神思想已经彻底觉醒,她已感受到了自己的心声,认识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并采取行动,付诸实践来摆脱婚姻,孩子对自己的束缚,去追寻精神上的充实感。

同时,在格兰德岛上遇到罗伯特后,艾德娜与罗伯特之间的种种默契,他们之间某种心心相通的愉悦使他们的感情不断加深。她的性意识也逐渐觉醒。她意识到她对罗伯特的感情与对丈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此刻,自婚后一直埋藏于心底的那份年轻时曾有的激情也如火山般爆发出来。她开始不满于自己被赋予的社会家庭中的角色,并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主体有权去争取自己的爱情。文本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在格兰德岛时,在艾德娜第一次学会游泳。感受到了自身力量从而变得更为胆大后,她于第二天早上盲目地凭感情冲动去办事,无意识中找罗伯特陪她去谢尼做祷告。当罗伯特把她送回家后向她道别时,她也意识到目前的自我一与另外一个自我在某些方面是有区别的,并对罗伯特的离去感到非常遗憾。随后在等候丈夫回来时,她甚至低声唱起罗伯特与她两人穿过海湾时唱过的一首短歌。(《觉醒》52)”这说明此刻艾德娜的性意识已经觉醒,她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对罗伯特的感情。她也意识到自己与丈夫的结合并非出自爱情,并第一次向瑞芝小姐坦言自己爱上了罗伯特,还毅然决定去租间小房子,以便放弃丈夫对她的慷慨恩赐,从而使她从对丈夫的忠诚中解脱出来。艾德娜性意识觉醒的高潮则是自罗伯特从墨西哥回来后在瑞芝小姐那与艾德娜邂逅。她质问罗伯特回来的原因,并不止一次地想象着他们第一次再会的情景,然而罗伯特的冷淡态度不能满足她那饥渴的心。尤其是当艾德娜与罗伯特在一个僻静的花园再次邂逅时,她质问罗伯特为何避开她。当她得知罗伯特去墨西哥是因为他爱上了她而不得不离开她时。她向罗伯特坦言:“我不再是由蓬迪里埃先生任意摆布的私有物。我要自己选择出路,(《觉醒》142)”至此,她的性意识已经开始冲破社会伦理道德的桎梏,勇于遵循内心的意愿去追求自己的真爱。她已决定她将与罗伯特相依为命,而其他任何事情已无关紧要。

在社会意识方面,自从格兰德岛度假回来后,她的社会意识已开始慢慢觉醒。比如回到新奥尔良市后,艾德娜第一次没有像平时那样在周二迎接宾客,而是独自一人出门去了。而这种周二接待宾客的惯例自六年前她结婚后,她一直认真地遵守着。在丈夫指责她的做法不对并对当天的晚餐抱怨一通而离去时,她也并没有象以前那样跑到厨房里对厨子指责一番,然后花一通宵的时间去研究一本烹饪书去迎合丈夫。相反地,她强迫自己吃完晚餐后回房休息,并任性地取下结婚戒指丢在地毯上。这说明此刻艾德娜已经开始对社会所赋予她的家庭主妇的角色感到厌烦,她已开始追逐自己的生活方式。她开始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并完全放弃了每周二的接待,对所有来访的人也不回访。在主持家务方面,她也不想作出徒劳的努力,她随心所欲地进进出出。在可能的范围内放纵自己刹那间的任性。作为一个母亲,在对待孩子方面,一次在与拉蒂诺尔夫人聊天中,她说自己永远不会为孩子,也不会为任何人牺牲自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艾德娜也意识到母亲角色与自我实现的冲突。虽然她可以为孩子放弃一切,甚至是生命,但她不愿意为孩子过着虚伪,不快乐的生活。所以正是社会道德所赋予她的母亲角色,妻子角色阻碍着她的自我实现,成为束缚她的枷锁,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这也为她最后的自杀埋下了伏笔。

四、重生

艾德娜精神思想,性意识以及社会意识方面的觉醒使她坚定了实现自我价值,构建自身主体意识的决心。她也作出选择,决定冲破社会伦理道德的藩篱,冲破世俗的偏见,准备与罗伯特不离不弃。然而,当她陪伴拉蒂诺尔夫人分娩,目睹这个受尽痛楚折磨的场面后,她感到惶惑。尤其是当拉蒂诺尔夫人对她轻声说:“想想孩子们,想想他们”后,她更加惶恐不安。这也说明觉醒后的艾德娜面临重重困难,她很难协调好自己身为母亲这一角色和自我实现的矛盾。当她返回家中。期待投入罗伯特的怀抱中时,罗伯特却留下“我爱你,再见一因为我爱你”的字条而独自离去了。罗伯特最终不能逾越社会道德对他的限制,尽管他深爱艾德娜,但却因她是有夫之妇而放弃了她。此刻拉蒂诺尔夫人的话,尤其是罗伯特的离去使她看清了她所面临的重重困难,觉醒后的她感到困惑。她感到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值得她留恋的东西了,她甚至可以预料到有那么一天,她会逐渐成为孩子们奴役的对象。她会为他们而放弃一切,包括自身的追求。当然不会有那么一天的,艾德娜最终选择投向大海的怀抱以结束这一切。当她生平第一次赤身裸体地走向大海。沐浴在温煦的阳光和暖暖的海风中时,她感到自己像是一个刚出生的小生命。她第一次这么彻底地接触大自然,海水浸漫着她。给她带来一种快乐,而她也继续向前游去。艾德娜最终选择大海的怀抱来避开她的困境,这并不是她生命的结束。相反地,这是一种重生。这一次,她真正地将自己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不再考虑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的约束,真正地去按照自己的意愿构建主体意识。

五、结语

综观这部小说,女主人公艾德娜短暂的一生正是她主体意识的孕育、苏醒和成长的过程。她精神思想上的觉悟、性意识的苏醒以及社会意识的觉醒使她认识到了自己与丈夫的结合并非出自爱情。婚姻已成为束缚她的枷锁,孩子也成为她的牵挂,使她有生之年成为孩子奴役的对象。这一切阻碍了她作为一个有主体意识的个体去追寻自己的爱情,去实现自我价值的梦想。于是在彻底觉醒后,艾德娜最终选择投向大海的怀抱。不再受社会所赋予她作为妻子,作为母亲角色的束缚,真正地实现了自我的重生。艾德娜模式的女性意识觉醒从某一角度来说是十九世纪美国妇女生活的写照。这表达了当时妇女对自由,对独立,对成功的渴望。而作者凯特·肖邦也凭借这部作品奠定了她作为女性文学创作先驱的地位,这也为以后的作家从更广,更深的角度去发掘女性主义铺垫了道路。同时,女主人公艾德娜的深刻形象至今也激励着人们积极地勇敢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去实现自我价值。

猜你喜欢
觉醒重生
《碎布重生》
废弃共享单车的“重生”之路
微软重生
浅谈《觉醒》中爱德娜身边的三位男性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位居两极的《旧约圣经》女性形象
重生
“觉醒”背后的美国华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