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妍敏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欣舒胶囊
[中图分类号] R421.8+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12-084-0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心欣舒胶囊主要由丹参、黄芪、地黄、五味子、赤芍、桂枝、人参茎叶总皂苷成分组成,主要功用为益气活血,滋阴荣心。临床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炎等病的治疗,已有研究表明,心欣舒胶囊可以明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我们应用心欣舒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2009年7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9例,年龄40-80(68.1±10.4)岁,均符合ACC/AHA 2000年指能标注[1]。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治疗组(22例),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心电图ST-T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盐制剂、低分子肝素钙、β1-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欣舒胶囊(杨凌东科麦迪森制药有限公司)5粒/次3次/d,共用14 d。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程度、缓解及消失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胸闷、胸痛、气促、乏力及心悸等冠心病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用药前后的12导联心电图。同时测定用药前后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等。
1.3疗效判定标准
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50%~80%; ③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不到50%。
心电图改善的标准:①显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恢复正常;②有效:心电图缺血性下降的ST段回升1.0 mm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或主要导联的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③无效:达不到上述指标者。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心欣舒胶囊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ST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主要是易损斑块的破裂以及冠脉痉挛致血管内皮受损,从而导致血小板活化、黏附、聚集,血栓形成。以不全阻塞性血栓或附壁血栓为主要特征,为富含血小板的非阻塞性白色血栓。基于上述理论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和血管再通可改善心肌缺血[2]。心欣舒胶囊主要由丹参、黄芪、地黄、五味子、赤芍、桂枝、人参茎叶总皂苷成分组成。其中丹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作用。丹参另有肝素样作用,且比肝素安全,可促进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从而减轻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3]。心欣舒胶囊的药理作用为(1)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动脉硬化。减少主动脉壁胆固醇的沉积并抑制合成,抗脂质蛋白氧化,使氧化脂蛋白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减弱,缩小动脉粥样硬化面积。抑制血小板钙调蛋白,降低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增加血小板内cAMP含量,减少红细胞压积,降低血黏度,防止血管壁胶原沉积。减轻纤维蛋白凝快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刺激动脉内皮分泌PGI2。(2)对缺血心肌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的心肌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清除心肌缺血时产生的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改善心功能。
临床研究表明,心欣舒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改善胸闷、气促、心悸等症状,不仅能使心绞痛发作时间间隔延长、持续时间缩短、发作频率减少,而且,心电图缺血性ST-T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明显,疗效肯定,通过观察无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使用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Eugene B,Elliontt M,John W,et al.ACC AHA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Executive Summary and Recommendations[J].Circulation,2000,102:1193-1209
[2]满昌强,车媛媛,李 博.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11期.
[3]刘晓红.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14期.
(收稿日期2009-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