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伟 苏恩亮 王文君 王 顺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稳定系统LISS(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治疗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我院应用AO系统LISS钢板治疗14例骨折(其中男11例,女3例)。结果 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膝关节功能按患者主观感受客观检查结果以HSS评分法进行评估。优5例,良7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5.71%。结论 LISS钢板可保护骨膜及骨折部位的血运,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LISS所具备的生物学接骨特性成为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新疗方法,对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关键词]:股骨骨折;胫骨骨折;粉碎性骨折;骨折内固定;微创
[中图分类号] R683.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12-078-02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我院应用AO系统LISS钢板治疗14例骨折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38岁(23~52岁);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9处,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5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2例,摔伤3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9例,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5例。所有股骨远端骨折为C型(AO分型),胫骨近端骨折为VI型(Schatzker分型)。
1.2治疗方法1.2.1术前准备:入院后给予骨牵引治疗,摄正、斜、侧位X线片,必要时行膝关节CT。
1.2.2手术方法:选用腰硬联合麻醉,C臂X线机透视下先尽量闭合复位,必要使用牵开器,若闭式复位不成功则切开复位直视下行关节内骨折复位,克氏针或松质骨螺钉固定骨折块,钢板顺切口置入,紧贴骨面,,用克氏针将接骨板关节端固定,C臂X线机透视下将钢板放置位置理想,体外LISS钢板专用定位器瞄准进行螺丝定。
1.2.3 术后处理
术后伤肢一般无需外固定,术后第2天即行患肢关节被动功能锻炼,骨痂形成后(6~8周)开始患分负重练习,以后依患者具体情况制订进的康复训练计划。
1.3术后随访
采用门诊定期预约随访的方法,术后定期摄X线片对比。对照测试膝关节功能,按HSS方法[1]评价功能,分优、良、中、差。
2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病例伤口全部愈合,无一例感染。术后14d拆线。X线片显示骨折均连接,骨折愈合平均时间10个月,无短缩以及旋转畸形。短期随访患者中一例术后4月出现螺钉断裂,但已有骨痂。余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骨折塌陷、复位丢失等评分:优5例(≥85分),良7例(70~84分),可2例(60~69分),差0例,(<60分)。优良率85.71%。
3讨论
在遭受到高能暴力作用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极易发生严重粉碎折,甚至有骨缺损。又因其邻近或涉及关节,可合并关节结构损伤,临床较为棘手,是创伤骨科的一大难点。传统的手术治疗是用股骨与胫骨髁钢板、绞锁髓内钉、外固定支架等治疗。但这些治疗往往不令人满意。
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发展了手术技术并确内固定的下列原则:(1)解剖复位,特别是关节内骨折。(2)坚强内固定。(3)外科操作技术以保护骨折端及软组织的血运。(4)肌肉及骨折部位邻近关节主动、无痛的功能活动。
在微创方面1980年Mast等报告了骨折间接复位技术。1990年,Krettek等[2]提出了几种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方法。由于这些内置物并非专为经皮插入而设计,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因此结合BO概念专门设计了LISS钢板。它由接骨板和螺钉组成,螺钉能通过其尾端的螺纹锁定于接骨板上,从而使每一枚螺钉和接骨板都能成为独立的稳定系统,结合接骨板的解剖型设计,使得接骨板能够在骨与肌肉之间很好放置,同时不要求接骨板和骨的紧密贴伏,较之传统钢板易造成骨折端过多的血供破坏[3],LISS钢板下方的骨的血运得到保留。
Liss接骨板的优点:①创口小,Liss接骨板紧贴骨骼在肌肉下进入,对骨膜没有破坏,对血运的破坏也很小;②牢靠固定,不论是骨质疏松还是干骺端固定都非常牢固,其利用自攻螺钉与Liss接骨板的角度来牢固固定;③Liss接骨板是内固定器械与外固定支架结合的产物,它利用外固定支架原理,内固定技术来治疗骨折,充分体现生物力学固定技术。
LISS钢板的适应症:1、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粉碎性骨折;2、股骨髁间骨折或伴有髁上骨折;3 、Schatzker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中Ⅴ和Ⅵ型骨折;4、骨质疏松患者及假体周围骨折患者。
参考文献
[1]Beaver RJ,Mahomed M,Backstein D,et al.Fresh osteochondral allografts for post-traumatic defects in the knee.A survivorship analysis[J].J Bone Joint Surg Br,1992,4:105-110.
[2]Krettek C,Müller M,Miclau T.Evolution of minimal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in the femur[J].Injury,2001,32(Suppl 3):14-23.
[3]Collinge C,Sanders R,Dipasquale T.Treatment of complex tibial periarticular fractures using percutaneous techniques[J].Clin Orthop,2000,375:69-77.
(收稿日期:200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