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村官流失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

2009-04-29 22:24覃雁君王继超
开发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实践探讨理论研究

覃雁君 王继超 黄 彪

内容提要:十七届三中全会将新农村建设提升到战略目标的高度,充分证明我们党高度重视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打造一支优秀的大学生村官队伍,有利于确保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但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中,出现了村官高流失率的问题。本文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新环境、问题的起因、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等几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大学生村官;高流失率;理论研究;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D6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3—0158—03

《决定》在阐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时,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就是要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村官高流失率将影响其正常实施,不利于国家打造高素质的村官队伍,推进新农村建设。如何保证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效性、持续性,将是必须要正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1.大学生村官发展的基本的概况

大学生村官是指由省组织部和人事部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人员的总称。被选聘到农村的大学生村官一般担任村主任助理或者村委会副主任等职务。大学生村官不是官,是一特设岗位。

学者吕书良认为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壮大历经萌芽阶段(1995~2001年)、发展阶段(2002~2005年)、普及阶段(2006年~至今)这三个重要时期。我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全国大范围的展开,规模不断地扩大。但大学生村官在我国的探索时间较短,发展迅速。不可避免在发展中面临一系列的发展困境。

伴随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人数扩大,2004年前年均招聘人数为数百名,截至2008年底我国大学生村官的规模已经达到13万人。大学生村官的高流失率必然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时效性、持续性。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中伯介绍,近10年来,四川省先后选派了8 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现仍在村(社区)工作的不足3 000人,任村(社区)干部的不足500人,流失率达70%。高流失率引起了政府和学者的高度关注。

2.大学生村官高流失率的原因和各级政府的对策

有关学者通过对大学生村官的高流失率的原因的探讨,政府在相关政策上也开始建立相应政策确保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正常实施,在大学生村官的待遇、管理、保障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开始了相关的探索。

2.1有关学者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渠道对大学生村官的高流失率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认识

①工资待遇偏低。经济发达地区村官的工资较高,主要集中在浙江、北京、江苏、广东等省份。江苏的村官的平均工资1 500元,低于江苏城市职工的均工资。②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从学校走向农村,面临角色转换的重大过程。农村工作地复杂程度,农民自身组织化程度较低,政策的执行在农村事务的管理中面临较大的难度,村官的工作无疑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农村需要的是应用性较强的实用人才,专业的不对口既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于大学生自身发展。③政治激励不到位,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处境尴尬。导致大学生村官的定位模糊,妨碍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有效开展工作,在农村发展前途不明朗,今后的出路问题使得多数大学生村官决定离开农村。④上级组织截留,致使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没有到达基层组织。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成为乡村教师,有一部分直接进入乡政府工作。更有甚者,虽然到了农村,但实际是乡镇的办事员,没尽到当家人的作用。

2.2政府相关政策的实施,相关机制开始建立

①政策的相继出台。为各级政府开展大学生村官计划,选拔大学毕业生为村官提供合法性依据。200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2006年,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②工资待遇和保障的制度开始建立。国家按东、中、西部分别为大学生村官发放10 000、15 000、18 000元,江苏省大学生村官享受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和工资待遇,“年薪”可达1.8万元,每人还有2 000元的一次性安置经费,这些全由省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包干”。湖北省今年也相继出台从2009年开始给每个村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拨发3 000元补贴。北京市制定的大学生“村官”住房公积金交纳办法已获审批,将在近期公布。从2008年6月起,北京市所有大学生“村官”将拥有包括住房公积金在内的“五险一金”,为了保证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北京市今年招聘的大学生“村官”在往年交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五险”的基础上,首次增加了住房公积金。③有的省份尝试开始设立创业基金。湖北省为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立足基层、干事创业,提出建立省、市、县三级“扬帆计划”项目基金。省级每年重点扶持100名选聘生,全省每年扶持500名选聘生,培养1000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带动10 000名农村青年就业创业。④管理的机制开始进入试验期。相关的管理机构开始建立。一些地区还成立了专门的执行机构,比如,河南省平顶山市和鹤壁市成立了市、县、乡三级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

3.当前大学生村官发展所面临的机制困境

大学生村官的高流失率问题,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时间短,但由于其发展迅速,在发展的过程中尚处摸索阶段,各项机制还有待完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选拔机制还不尽完善

非本土化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这将导致大学生村官聘用风险的加大。选派的大学生村官不仅要注重其考试的成绩。村官所涉及的事物是多方面的,对农村综合条件的理解是大学生村官快速适应工作地重要前提。农村与大学这两个主体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农村在村官的选聘上属于被动的接受主体。农村的真实状况需求不能在这种统一的选拔中的到体现。

3.2大学生村官管理虚化

重选拔,轻管理的现象在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表现十分突出。大学生村官属村民自治体系,缺乏有效地监督,使得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的过程中目标难以明确,缺乏相关的绩效管理措施。不能将大学生村官的先进性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以及今后的出路问题,缺乏相应的渠道。只重视当初的招聘,不注重后期的培养及大学生村官今后的发展方向,明显不

利于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

3.3大学生村官的合法地位缺乏法律确认和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村的干部从本村村民中选举。而给村里安置大学生村官,不符合村民自治的要求。有人还对组织部门为乡村派驻大学生“村官”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与基层民主背道而驰。中组部的解决之道是,以“村级组织特设岗位”定职,并放手鼓励大学生村官多干好事、干实事,以弥补身份的不足。通过省组织部和人事部门的选拔派遣,有一定的权威性。合法性问题对大学生村官的影响并不显化。

4.解决大学生村官高流失率问题的出路与选择

大学生村官的高流失率,固然会对农村建设的持续性产生影响。诚然,大学生村官的高流失率并不值得可怕,通过机制的完善保障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持续性才是困境所应选择的出路。继续完善大学生村官的机制,将大学生计划更加紧密的与农村实际相结合仍将是研究的重点。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塑社会对大学生村官的信任,对大学生村官角色进行合理的定位。大学生村官不是官,这只是大学生服务农村社会的一种朴素的职业选择。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期满后离开农村,并无可非议。“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大学生村官的届满后的分流,只是他们人生职业规划的又一次开始。重新选择新的职业,实现人生价值,对社会也是有意义的。对那些“镀金”的字眼,笔者认为是一种曲解。大学生到农村做村官,抛开城市的繁华,就是一种值得尊重的选择。国家优惠政策的给予,是对大学生村官的一种激励。江苏省2009年大学生村官考试已经开展。通过第一轮笔试,共有30 722人取得笔试资格,分别来自全国510所高校,“985工程”高校755人,“211工程”高校4 911人;中共党员17 769人,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27 1 1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 964人,共占选聘计划的39.2%。贤人治村是众多的农民的渴望,但大学生并不是“土皇帝”。农村事务的复杂,解决难度较大。至此,对大学生村官角色进行定位,树立对大学生村官的合理期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代的大学生村官应当脚踏实地做好农村政策的宣传员,普法讲解员,农技的推广员的角色。争取在村官的任期内有所为,获得社会的认同。

第二,扩大政策的宣传,加深大学生对村官政策的理解,增强其选择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大学生村官宣传主要涉及两个主体,大学和农村。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关于村官的一系列政策的宣传活动。促进大学生对村官有全方位的了解。南京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在2009年3~4月间开展村官政策宣传月活动,通过调查问卷,政策咨询,主体演讲等形式大力宣传村官的政策,吸引广大同学的参与,使得村官政策深入校园。在农村宣传大学生村官政策的重要性,获得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重视,以便今后大学生村官进驻以后顺利的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发挥农民主体的积极性,压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的适应期,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任期内的作用。

第三,把大学生的培养和农村的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科学制定大学生村官选拔培养机制。①在教学中安排关于农村发展的内容。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有志于为农村服务的大学生村官开设相关的课程。针对性的教学,为大学生做村官准备理论基础。②开展农村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暑期三下乡,农村社会的调研这些途径,扩展大学生的视野。在农村社会实践中关心农村发展,增进大学生对“三农”问题的了解。深入农村一线,增加服务农村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针对性的选拔工作,完善大学生的选拔机制,确保村官的持续性、实效性的实现。①综合了解农村综合信息,听取村官接收村的需求状况,在调研的基础上,确立农村村官的选拔的内容——“村官需要做什么”,然后确定怎么选。②加强村官队伍建设,在上一届村官届满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应对村官分流的状况,保证缺口的及时补上,合理有序的交替,维护大学生村官的“流”而“不失”的持续性局面,促进农村社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新华网,2008-10-05.

[2]吕书良新农村视角下大学生村官及其政策考量[J].中国农村观察,2008,(03).

[3]李包庚.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06).

[4]李益众.学生何不愿意扎根农村[J].共产党员(沈阳),2007.(09).

[5]李鹏飞.截留大学生村官的现象值得关注[J].天津支部生活.2008,(01).

[6]李海霞.北京大学生“村官”正式享受住房公积金待遇[N].北京晚报,2008-12-5.

[7]赵锦山.论大学生村官权威合法性[J].天府新论.2008,(05).

[8]江苏选聘村官很“生活”.2.9万考生同写“一封家书”[EB/OL].江苏大学生村官网,2009-04-27

(责编:罗哲;校对:正融)

猜你喜欢
大学生村官实践探讨理论研究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浅析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现状与趋势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实践探讨
民商法中信托制度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工作案例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新形势下公司融资技巧的实践探讨
大学生村官在江苏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煤矿地质勘探技术的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