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伟 李一博
内容提要:探究居民生活质量与政府公共支出之间的相关性,对完善公共支出结构进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计量分析法确定生活质量与各项公共支出的相关性:社会保障支出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贡献度最大;科教文卫支出的贡献度次之;经济建设支出位居第三;行政管理支出会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不断膨胀,并依据上述结论给出建议。
关键词:居民生活质量;公共支出;相关性;因子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4-0146-03
1.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而政府公共支出的功能之一即是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探究居民生活质量与政府公共支出之间的相关性,对完善公共支出结构进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实国情,同时考虑生活质量涵盖内容的复杂性,本文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居民生活质量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法考察我国居民生活质量与政府各项公共支出间的相关性,并由此得出结论与建议。
2.生活质量的现状
生活质量有主、客观之分。主观生活质量往往因人而异,由于本文以群体生活质量为分析对象,所以选取客观生活质量进行研究。同时,基于生活质量涵盖内容的复杂性,在对生活质量与公共支出相关性的计量分析之前,需要通过构建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生活质量现状进行客观评价。
2.1 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同时参照国内外已建立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1]-[5],本文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个方面,运用16项可量化的指标分析我国居民客观生活质量,如图1所示。
2.2 生活质量的量化分析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我国居民生活质量有了稳步提高,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改革基本步入正轨,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处于稳步上升阶段,相关政策也基本完善,因此选取1996-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是可行的。同时,基于生活质量衡量指标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的权重及生活质量水平的高低更具有科学性。
图1 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图
表1是运用上述样本及分析方法通过SPSS软件得出特征值大于1的3个公共因子,根据特征值累积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选取前两个因子。同时,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中,为了使因子变量的实际含义更清晰,将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到表2。
表1 因子分析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一览表
因子初始特征值
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积贡献率(%)
F112.54173.76973.769
F22.40614.15387.922F31.2387.28295.204
注: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6年相关数据计算。
表2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因子F1F2
人均GDPX10.9940.065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20.9900.118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30.9900.025恩格尔系数X4-0.799-0.580
学龄儿童入学率X50.140-0.060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X60.987-0.053
居民家庭文教娱乐支出比重X70.6400.699人口死亡率X8-0.363-0.845
每千人口医生数X9-0.724-0.009人均住宅建筑面积X100.9680.238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X110.989-0.010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X120.9470.243
万人拥有公交车辆X130.9570.201城镇失业登记率X140.9040.210
森林覆盖率X150.8460.470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X16-0.3540.771
注:本表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6年相关数据计算。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2数据,可以得出F1、F2两个公共因子的表达式如下:
F1=0.994X1+0.990X2+0.990X3-0.799X4+0.140X5+
0.987X6+0.640X7-0.363X8-0.724X9+0.968X10+
0.989X11+0.947X120.957X13+0.904X14+0.846X15
-0.354X16
F1=0.065X1+0.118X2+0.025X3-0.580X4-0.060X5
-0.053X6+0.699X7-0.845X8-0.009X9+0.238X10
-0.010X11+0.243X120.201X13+0.210X14+0.470X15
-0.771X16
将因子F1、F2以表1中对应的贡献率为权重进行加权求和,既可得到居民对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得分Y:
Y=0.73769F1+0.14153F2
在Y表达式中,第一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到73.769%,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并且第一个因子在收入状况、教育情况和居住情况三个指标类上有较大的载荷系数,主要反映在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①、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这几个具体的指标上。这说明,对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最主要且最直接的因素是居民收入状况,也就是说居民收入的提高可以大幅度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当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对个人素质的提升成为居民的又一需求。此时,教育情况成为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再有,人均住房面积与人均绿地面积等居住环境同生活质量之间也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这一结果表明,如果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的生活质量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对于第二个主因子F2来说,森林覆盖率、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以及居民家庭文教娱乐支出比重的解释力较大,由此可以说明人与自然是否和谐对居民生活质量也有较大影响,所以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能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利用上述居民综合生活质量Y的表达式,可以计算出各年居民对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得分,如表3所示。由该表可知,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虽然在2005年有所下降,但总体上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与事实相吻合。
表3 1996-2005年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综合评价
注: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6年相关数据计算。
3.我国居民生活质量与政府公共支出相关性的计量分析
在公共支出的各分项指标选取中,本文按政府职能分类的方法,选取行政管理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作为解释变量②,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回归模型为:
Y=β0i+β1iX璱+μ
式中Y为居民各年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得分,其具体数据参见表3;X璱(i=1、2、3、4)分别代表行政管理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经济建设支出、抚恤和福利救济等社会保障支出,各项支出数据如表4所示。利用上述模型与数据计量分析的结果如表5所示。
表4 我国政府各项公共支出一览表(单位:亿元)
年合计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经济建设支出抚恤和福利救济等支出
注:数据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6年的相关数据计算。
表5 居民生活质量与各项公共财政支出的回归分析结果
说明:*表示居民生活质量被解释变量滞后1期;**表示科教文卫解释变量滞后6期,经济建设支出解释变量滞后5期,优抚和福利救济支出解释变量滞后4期。
4.研究结论与建议
表5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公共支出项目是抚恤和福利救济等社会保障支出,该项支出增加1单位,能够使居民生活质量提高1.1个单位,产生了明显的乘数效应。这是因为社会保障支出直接带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因此,我国政府需要切实补足社会保障缺口并构建完善的社会安全网络:养老保险、失业救济与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三道防线,以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灵活就业人员比例的不断加大,老年人口和失业人口对社会保障资金需求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这就需要我国政府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真正把社会保障支出作为财政预算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社会保障专项财政支出,使社会保障事业稳定发展。
对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影响位居第二位的是科教文卫支出,该项支出增加1单位,使居民生活质量提高0.14个单位,因此,应该增加科教文卫支出。由前面的因子分析可知,在科教文卫支出中教育及公共卫生支出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贡献额度最大。所以,基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视角,尤其应该加大与优化公共教育支出,加大公共卫生支出。
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位居第三位的是经济建设支出,该项支出增加1单位,居民生活质量将会提高0.05个单位,对居民生活质量也存在正面效应。因此,在公共支出中保持适量的基本建设支出是必要的。目前,我国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的结构性矛盾——基础设施过剩与短缺并存。所以,未来的工作重心是调整经济建设支出的内部结构,提高经济建设支出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贡献率。
在上述三个计量模型的分析中,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作用均存在时滞。具体来看,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存在4阶时滞,即某年社会保障支出增加,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需要4年才能显现出来;科教文卫支出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时滞更长,为6年;经济建设支出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滞后时间为5年。上述三项支出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的滞后性说明,公共支出的暂时增加,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作用并不大,如果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经济建设支出必须稳定变化,这就需要形成一种稳定的制度,使上述支出规范运行。
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最小的是行政管理支出,并且某期的行政管理支出与上一期的居民生活质量相关,即某年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导致下一年行政管理支出的增加。这说明,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行政管理支出有不断膨胀的趋势。理论上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日趋复杂,政府的公共事务日益增多,行政管理支出必然会不断增加。但在公共支出既定情况下,如果行政管理支出份额增长过快,就会侵占其他方面的公共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等等,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角度看,行政管理支出的机会成本过大,进而导致公共财政资金配置的无效率或低效率,因此控制行政管理支出增长速度是必须的,合理的。国外成功的实践表明,如美国[6],通过行政体制改革等措施,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总之,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角度,为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必须控制行政管理支出的过度膨胀。
注释:
①对后两个指标的选择,主要基于我国现阶段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若单纯取其平均值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居民收入状况,进而依据该指标衡量的我们居民生活质量不准确,故将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指标分开。
② 在分析中,剔除了国防支出与居民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这主要是基于本文写作的目的是通过居民生活质量与公共支出的相关性分析,提出完善公共支出结构的建议,而居民生活质量获取的前提是国家主权的安全,所以一国公共支出中必须要保证国防支出,否则居民生活质量无法保证,即在公共支出完善过程中,国防支出必须要获得保证。
参考文献:[1] R. E. Darlene.Identifying components comprising neighborhood quality of lif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J], 1979, 6(3):349-372
[2] E. D. Diener. A value based index for measuring national quality of lif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J], 1995, 36,(2):107-127.
[3] 朱庆芳.小康社会体系及2000年目标的综合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1992,(1):106.
[4] 林南,卢汉龙.生活质量的结构与指标[J].社会学研究,1987,(5):95.
[5] 林南,王玲.社会指标与生活质量的结构模型[J].中国社会科学,1989,(4):83.
[6] 刘昊.论公共财政框架下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现状及控制[J].现代商业,2007.(6):94.
[作者简介]韩伟(1972—),女,燕山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福利经济学。
[收稿日期]2009-04-10(责编:梅文;校对:黄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