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企业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无可替代。本文在现代企业家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徽商的发展,探讨了区域环境下影响企业家成长的内外部因素,构建了区域环境下企业家成长机制概念模型。区域内企业家队伍的成长与发展是其所具有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与其所处的区域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过程,各因素之间相辅相成,每一方面因素的有效发挥,都需要其他因素的配合和支持。
关键词:企业家;成长机制;徽商;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4-0108-04
1.引言——区域经济发展与企业家
经济的增长和持续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经济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增长做出了阐释,各派学说观点百家争鸣。早期的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投资和积累过程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将技术因素引入到生产函数中以解释经济增长的长期持续性;直到20世纪80年代卢卡斯提出了经济增长是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来实现的新观点,新的增长理论更加重视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的作用[1]。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大胆地把进行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归结为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企业家[2]。一个企业、地区乃至国家,通过创新寻求赖以生存发展的竞争优势的时候,需要依赖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企业家及其创新活动,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是生产经营过程中诸多要素的核心,被喻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4]。所以,培养企业家人才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关键,在那些不具有资源竞争优势的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特别是随着国家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提出,研究区域环境下企业家的成长机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研究回顾
西方对企业家的研究开展较早,16—19世纪为西方经济学对企业家理论研究的起步阶段。“企业家”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法国,其涵义为承担特定风险的工商业者。到了19世纪,有经济学家进一步认定,企业家是生产要素的结合者和协调者。从20世纪开始,西方经济学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进入成熟阶段。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将企业家的才能作为单独生产要素,与资本、劳动、土地三要素并列[5]。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其作用在于创新或者实现新的组合,创造性地破坏经济循环的轨道,推动经济结构从内部进行革命[6]。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卡森认为,企业家是为专门稀缺资源的配置做出判断性决策的人,企业家的职能是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凭借自己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对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出非重复性和非程序化的判断性决策。卡森综合了前人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借助社会学、心理学,给出了一个从企业家内生性偏好和内生性实施为特征的制度分析框架[7]。在世纪之交,西方经济学对企业家的研究转向创新阶段,确立新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和团队组织理论研究企业家的职能和行为问题[8]。但是西方经济学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主要局限在企业家职能和行为范畴。
我国学术界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涉足企业家概念,最有典型意义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张维迎的代表作《企业与企业家: 契约理论》。他认为企业家是特定的财产关系的产物,没有真正的财产所有者,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企业家,因此,造就企业家队伍的关键是所有制改革[9]。张维迎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企业家理论为主体,综合企业的契约理论,发展企业家契约理论,推进了企业理论的研究,在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丁栋虹在《企业家成长制度论》中,从制度环境的角度,提出促进企业家队伍成长的制度支撑体系。他认为企业家不是静态的存在,而是动态的行动;异质型人力资本是企业家获得企业家利润的资本,只有拥有异质型人力资本、对经济环境做出创造性的或创新的反应以推进生产发展的企业领导人才能被称为企业家;企业家的职能是创造和实现边际报酬递增 [10]。
20年来我国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一是企业家概念内涵及企业家理论的形成、发展;二是企业家成长历程研究,从一般意义上研究对企业家的选择、培养、激励、约束机制;三是企业家职业化与企业家市场研究;四是对企业家社会资源及企业家阶层的研究,重在揭示企业家阶层的社会价值;五是对以企业家为核心的企业团队精神的研究,以现代理念反映企业发展中团队的决定作用,这一时期对企业家理论研究主要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展开,得出的研究判断倾向也不同,如“经济人”、“社会人”[11]。虽然不少学者和企业工作者逐步深入研究如何建立良好的企业家成长机制,也有人着重研究私营企业家的内涵及特征,但对区域环境下企业家的成长机制研究较少。
3.区域环境下企业家成长机制分析
企业家成长是一个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社会过程,是企业家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区域内、在特定因素的刺激下,所进行的一系列行为反应活动的综合表现。区域内企业家成长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具体如图1所示:一是受内部条件的影响,即作为行为反应主体的企业家所拥有的资本,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二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即企业家所处的区域环境,包括区域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等。企业家所处的区域环境因素同时会影响企业家素质,具有大量企业家素质的企业家在良好的区域环境与成长机制的共同促进下,会成长为一支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企业家队伍。
3.1 内部条件
3.1.1 企业家物质资本。物质资本包括资金、土地以及各种有形、无形的生产资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资金。如何获得资金,一方面取决于区域内资本市场是否发达,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家个人筹措资金的能力,而后者是区分企业家和非企业家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家获得资金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通过个人经营和几代家庭成员的累积继承,以“滚雪球”的方式积累资金;二是通过自己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能够借到资金;三是通过自身特殊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能够在短时间内创造一定的资金[12]。
3.1.2 企业家人力资本。企业家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具体包括三个维度:企业家素质、企业家能力和企业家精神。
(1)企业家素质。企业家素质是指企业家应具备的各种个人条件在质量上的一种综合,主要包括企业家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和身体素质等。
(2)企业家能力。企业家能力对区域内企业家成长的影响毋庸置疑,美国企业管理协会对全球500位最成功的经理进行研究,发现成功的经理需要具备十种能力:进取心强、思维敏捷、效率高、有创意、多谋善断、助人为乐、信心十足、人际关系好、正确的自我认识、有效的激励。
(3)企业家精神。法国经济学家佩雷斯特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后宣称,“精神气质”在一个地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个地区的企业家精神则是此地区“精神气质”的代表。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的灵魂,没有企业家精神就没有真正的企业家。
3.1.3 企业家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存在于社会结构之中,通过促使行动者进行交易与协作等特定活动而产生效益的资源,这些资源表现为社会网络、道德信任和规范等,它是企业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外部环境
企业家与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主观的努力,同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的优劣往往是决定能否产生企业与企业家、能否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如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往往成为事关商业群体和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3.2.1 区域政治法律环境。政府对企业家的成长具有双重作用。政府的职能和作用如果发挥不当,会阻碍或抑制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政府职能和作用如果能正确履行,又会促进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仔细研究我国发达地区如温州、广东珠三角等地的制度环境,也可以发现:地方政府都为企业家创业保驾护航,在用人、用地、用钱以及税收政策等方面都本着保护企业家创新行为的原则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2.2 区域经济环境。健全的市场经济框架和良好的经济活动环境,能为企业家提供一个自由的、独立的施展才华的舞台,是企业家开展经济活动的基本前提。区域经济环境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及速度、经济结构、基础设施、金融及信息服务等。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企业家成长环境的支撑因素,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反映了市场动力机制的强弱。
3.2.3 区域文化环境。从企业家生成来看,企业家的能力、素质、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无不与一定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企业家所受的教育,包括从前辈那里继承下来的思想观念、从周围社会文化环境中所受的熏陶、企业家对传统文化和异质文化中精华和糟粕的认知与态度,都会影响企业家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视野,进而影响到企业家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素质状态。
3.3 区域环境下企业家成长机制概念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区域环境下企业家成长机制概念模型如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区域内企业家成长是在一定的区域环境中,其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过程。区域政治法律环境为企业家成长提供政策和制度环境,从政治和法律上保障企业家开展经济活动的机会和权益;区域经济环境可以为企业家成长获取各种经济资源;区域文化环境可以引导、约束和激励企业家行为,为企业家精神的形成提供文化支撑。这三种环境对区域内企业家成长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政府在优化区域经济环境时会涉及法律制度的健全,而政府在完善基本制度安排和制定扶持企业政策的同时,也是在逐步改变区域文化模式,增强整个社会的创业倾向,从而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4.徽商的形成与发展
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者商人集团的总称为“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新徽商是指改革开放以后,在安徽本土或者外地从事工商业、秉承徽文化的人士。新徽商是一个广义范畴,即从时间上看,新徽商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安徽经济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家群体;从空间上看,包括在安徽本土成长与发展的企业家,在外省市或海外创业有成的安徽籍企业家,还包括外省籍来皖投资、创业,并且深受徽商精神影响的企业家。
4.1 新徽商成长的外部环境
4.1.1 区位环境。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全省共有7个市的23个县市与苏浙毗邻。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一直注重与长三角地区展开经贸方面的合作,尤其是近几年来,安徽进一步加强了与长三角地区的经贸联系,决策层交流日益频繁,各类要素合作不断扩大,大量的资金、技术、管理理念进入了安徽,有效地推动了安徽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新徽商的成长。
4.1.2 经济环境。近年来,世界性和国内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为安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2007年安徽省生产总值(GDP)7 34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6年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 214.7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 282.6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2 848.4亿元,增长12.3%。全年工业增加值2 752.1亿元,比2006年增长2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 364.8亿元,增长24.5%。安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新徽商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1.3 政治法律环境。继国家实施“东部沿海开放、建立经济特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等宏观战略之后,“中部崛起”战略也被正式提出,安徽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多年来政策“洼地”的弱势处境也得到了改变。
安徽省政府也审时度势,于2005年做出推进“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的重大决策,以“东向发展”作为安徽崛起的基本战略。实施东向战略就是发挥安徽与长三角无缝对接的优势,在基础设施、体制创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全方位接轨长三角,成为“大长三角”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及地方的政策效应和制度安排为新徽商的成长提供了无限商机。
4.1.4 文化环境。安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璀璨、名人荟萃,曾孕育出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一大批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华人第一位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就出生在安徽,特别是徽商所体现出的“开放、创新、合作、诚信”的“徽商精神”以及所创造的独特的商业文化“徽文化”,是我国三大区域文化之一。
目前,安徽省积极倡导“全民创业行动”,努力摈弃“重农抑商”、“重学轻商”的传统观念,着力营造认同创新进取、敢冒风险的文化氛围和宽容的社会氛围,保护和调动一切创新和创业的积极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这一系列举措为新徽商的崛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4.2 新徽商成长的内在条件
4.2.1 新徽商物质资本。在安徽省,国有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因此在新徽商中,国有企业所拥有的物质资本占绝大多数,民营新徽商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偏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中国制造业500强名单中,安徽省共有8家企业名列其中,但其中只有1家为非国有控股,其余7家均属国有控股企业。
4.2.2 新徽商人力资本。①新徽商素质。2005年,安徽省企业调查队开展的全省“企业家经营素质”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家的整体素质普遍较高,企业经理人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管理经验丰富。新徽商的学历绝大部分在大专学历以上,绝大部分徽商对品格价值取向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强调人的内在精神追求、良心、助人和维护公共利益等。总体上说,新徽商具有较高的智力、文化素质和较高的精神追求,富有管理素养,新徽商整体素质较高。②新徽商能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徽商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提高。据“企业家经营素质”问卷调查显示,新徽商比较突出的能力是战略决策能力、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③新徽商精神。许多徽商研究者把徽商精神归结为“进取、创新、合作、诚信”,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徽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徽商精神,又受到当代特色文化和国际多元文化的影响与熏陶。
4.2.3 新徽商社会资本。新徽商所构建的关系网络主要体现在:一是新徽商与政府等公共管理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二是新徽商非常看重与其他企业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三是新徽商注重与中介机构,包括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等之间的关系,借助此渠道帮助企业在市场上建立良好的信誉。
5.结论与展望
企业家理论在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引起广泛关注,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缺乏的就是企业家资源,这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共性,而中国的现代化又是在企业家的计划经济下起步的,这就使得企业家资源的短缺问题尤为突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随着国家提出区域平衡发展,企业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企业家将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也将成为各地区的代表性人物。因此深入研究企业家成长机制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徽商的兴衰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新徽商的发展对于当今经济环境下企业家队伍的成长仍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本文在前人有关企业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徽商的发展,探讨了区域环境下影响企业家成长的内部因素——企业家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外部因素——区域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构建了区域环境下企业家成长机制概念模型。区域内企业家队伍的成长与发展是其所具有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与其所处的区域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过程。这六个方面是构成了企业家成长机制模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每一方面因素的有效发挥,都需要其他因素的配合和支持。
本文只是对区域环境下企业家的成长机制进行了宏观层面的研究,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①在微观层面进一步研究各种因素对企业家队伍的影响,进而如何影响企业的行为和绩效,如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家队伍之间的传播机制以及如何在企业的微观运行中得以体现;②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案例研究和理论归纳的方法,在未来的研究中,将引入一些定量的分析方法来检验各种因素对企业家成长及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
参考文献:[1] 游宪生,经济增长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19-69,99-115.
[2] 金指基,熊彼特经济学[M]. 1996:60-76.
[3] S.Chung, Kunja-Dong, Building a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rough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www.elsevier.com/locate/technovation 22 (2002).
[4] 彼得•杜拉克/著,彭志华/译,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海南出版社,2000:3—15,171-190.
[5]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6]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7] 周金泉,刘兆峰,邓增永,企业家理论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6).
[8] 陈宪,吴为善,现代企业的灵魂:现代企业家功能与形成机制[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9]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 契约理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1.
[10] 丁栋虹,企业家成长制度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5(1):130-133.
[11] 王秀模,中国民营企业家成长机制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68-71 .
[12] 李新春,企业家过程与国有企业的准企业家模型[J].经济研究,2000,(6):51-57.
[作者简介]秦天枝(1965—),女,郑州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室副主任,经济学副教授。
[收稿日期]2009-04-25(责编:罗哲;校对: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