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

2009-04-29 00:44蓝立群
医药与保健 2009年5期
关键词:压力源应对措施儿科

蓝立群

[摘要] 通过对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研究,了解儿科护士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保健措施和切实可行的政策,消除或减少其压力源,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儿科护士,保证和提高儿科病房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 儿科;护士;压力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05-072-02

护理工作是充满高压力的工作[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给护理事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护士日益增加的专业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害[2],这必然给护理职业带来重要影响。儿科护士作为护士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紧张繁重的工作性质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制约了儿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本文通过对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研究,了解儿科护士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保健措施和切实可行的政策,消除或减少其压力源,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儿科护士,保证和提高儿科病房的工作质量。

1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的分析

1.1工作量大及时间分配的压力

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护士数量普遍不足,儿科更是周转率大,工作量多,工作时间紧迫,人手不足,倒班频繁。而工作量大人手不足,可导致儿科护士的工作负荷增加和工作时间延长,造成护士的体力和精力的过多付出,工作效率降低以及差错增多等,甚至会危害患儿的健康。频繁倒班破坏了人正常的生理节律,又常缺乏安静的休息环境,引起生理性疲劳,造成强大的工作压力。

1.2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目前医疗职业高于护理职业的社会看法普遍存在,传统的管理体制更是将护士置于组织的最低层,医院领导对护士工作重视不够,不但工资及福利待遇低,且继续深造、晋升的机会太少,紧张的工作之余还要面对各种频繁的检查与考试。护士的普遍心声是:“超负荷的工作付出与回报、社会价值及地位极其不符。”这些都体现了护士极大的心理压力。

1.3事业发展的众多需求

护理专业的迅速发展使护理工作需要不断地适应变化,新知识、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开展,使护士感到所学的知识不能满足其工作不断变化的需要,这种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限制,加上民众健康需求提升,疾病种类日益复杂,护理服务领域也由医疗单位扩展至家庭、社区甚至整个社会,护士工作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变为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护理,护士扮演了健康管理者、协调者、咨询者、研究者、健康教育者及健康评估者,这种新的护理模式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的护士不仅影响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护理质量[3]。

1.4不良的环境

医院本来就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和沟通障碍的场所,而儿科病房更是工作空间拥挤,奶味、屎尿味混杂一体,哭闹声不断回旋于耳边,这些造就了有别于其他科室的环境压力。

1.5来自于社会、管理者和患儿家属的期望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及家属对于生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他们对于医疗服务的局限性却知之甚少,这就成为护患矛盾的主要诱因。特别是与近年来民众法制意识的提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以及病人维权意识的提高,使医疗民事诉讼案件日益增多[4],医院管理层更是越来越重视来自于病人的需求,并制订了严厉的惩处政策,所以,原则上护士即使遇到歪曲事实、情绪激动、甚至痛骂护士的病人,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态,帮助解决问题,致使护士承受的风险与责任越来越大,因此护士过分担忧病人出意外,唯恐差错事件的发生。同时,为了应对举证责任倒置,各项护理工作,特别是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容不得丝毫马虎,必须反复检查以确保正确,造成了护士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极度疲乏。儿科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一般都是一个孩子围着几个家属,其疼爱之心显而易见,故对其的护理及技术操作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特别是在静脉穿刺和抽血方面更是要求一次成功,对儿科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1.6心理卫生知识的缺乏

大多数护士未受过心理健康知识的专门教育和训练,护理心理卫生知识缺乏。在工作中受挫时,不善于应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平衡、调节和完善,容易造成矛盾加剧,人际关系障碍。

1.7职业性危险带来的压力

感染是护士常见而又严重的一种威胁,在接触病人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若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媒介。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检测报道[5]:每年至少发生100万人次发生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缘性疾病的传播,每年因血缘性传播疾病造成医护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人。在美国,1981-1993年发现的30多万艾滋病病人中已有20多万人死亡,其中6%是卫生工作者,在受感染的卫生工作者中,护士占63%[6],说明护士受感染的危险性最大。在儿科的新生儿室,窒息、早产的新生儿每每都是从手术室或妇产科一出生没有经过任何清洁就直接抱过来的,许多满身都是羊水和血液,儿科护士在这种危急时刻首要的就是抢救处理患儿,清洁防护摆在了第二位,而患儿母亲是大三阳、梅毒、爱滋等传染疾病的,一般第二天才知道,这又给接触患儿的护士带来了特有的心理压力。

1.8家庭压力

护士除了工作也都还有自己的家庭。工作繁忙,倒班加班的工作方式,生活缺乏规律,这些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与家庭的冲突压力。

1.9个性特征

在同样性质、同样大小的压力作用下,有些人产生严重的健康问题,有些人仅出现较轻的适应困难,还有些人则安然无恙。这提示个体的心理健康不仅仅与压力刺激的强度有关,同时还受许多其他心理中介因素的调节和影响,例如,个人素质、应对策略及控制感等[7]。护士的个性特征会影响其对压力的感受,焦虑程度高的护士感受到的压力较大[8,9]、尤其是A型性格的人更容易出现抑郁和对立情绪[10]。

2应对措施

2.1医院管理者人性化的管理

医务人员是医院的主体,医院的经营状况,甚至兴衰成败都与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息息相关。所以,首先医院管理层在强调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同时,更应重视护士的行为心理管理。努力改善护理人员数量、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合理调配人员,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尽可能缓解护士身心超负荷运转状态。其次,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在晋升进修、报酬分配上要改变重医轻护的思想,并且全社会均应加强宣传,让护士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这样才能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激发护理人员的自豪感[11]。再次,医院必须创造条件为护士开展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提高时间保证,而护士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学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素养与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护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神圣事业,护士要为所从事的崇高事业而勤奋学习,加强专科理论的学习和操作训练,不断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总结经验,更新知识,从而减少工作中的被动局面,降低心理紧张的压力。

2.2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

儿科病房空气新鲜适宜、光线明亮,走廊设有系列画片,设立活动室并播放儿童音乐,为患儿营造五彩缤纷的儿童乐园气氛,使其情绪稳定,精神放松,安静接受治疗。搞好病房卫生,减少异味。而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操作时动作要轻,保持室内的安静。妥善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冲突,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2.3减轻患儿家属和社会带来的压力

与患儿家属建立和谐有效的沟通,取得其信任,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培养民众健康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社会和医院管理层要加强对媒体的监督管理,正确引导媒体对医方的不正当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避免舆论导向将医务人员置于病人的对立面上,增加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

2.4设立心理辅导站

国外研究表明,护士压力与情感障碍呈正相关,而逃避只会增加护士的情感障碍[12]。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设立护士心理咨询辅导站,教会护士缓解紧张情绪与解除疲劳的方法。把心理知识列为护士常规培训内容。

2.5职业性损害的防范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感染的危险。操作前应该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戴防护手套,操作后需用消毒液洗手。若不慎被针刺伤或锐器所伤,应立即挤出少量血液,用流动水或肥皂水冲洗,然后用消毒液消毒后包扎。针刺伤后建议采用相关病毒检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注射疫苗并随访观察,做到早期预防。

2.6多和家人做好沟通,争取家庭对自己的支持和理解。

2.7改变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护士须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改变能改变的,适应不能改变的,培养工作着并快乐着的乐观人生态度。

3结论

护士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给其带来的精神压力不容忽视,而忽视精神压力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医院护理服务质量。为加强护士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和护理安全,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在倡导提高护理质量之际,为响应创建和谐医院的号召,护理管理者应从管理角度给予护士更大的关怀和指导,及时了解护士工作中的压力来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有效地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欣娟,张晓静,高凤莉.护理人员意愿与工作压力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197.

[2 ] 谭玉兰,宋玉兰.运用ROY适应模式管理护士职业压力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2):95-97.

[3] 刘雪琴,陈玉平.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28-929.

[4] 王硕,王薇薇.困扰与对策——聚焦护理管理座谈会[J].中国护理管理,2003,3(3):5-6.

[5] Powell SK.job Stress Versus Success Factirs for Case ManagementJ.Lippincott—Raven publishers, 1996, 1(3): 125-132.

[6] Simmons BL,Nelson DL.Eustress at wor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pe and health in nurseJ.Health Care Management Review,2001,26(4):7-18.

[7] 闻吾森,王义强,赵国秋.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4:158-260.

[8] 赖晓帆,吴兰笛,毛君晓.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8):75-76.

[9] 郑志惠,徐朝艳,张振路.不同个体特征护士职业紧张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6,12(16):1485.

[10] 马风杰.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8.

[11] 李文革,余丽君.临床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06,16(8):112.

[12] 何蕊莉.新加坡中央医院的护理体系[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6):279-280.

(收稿日期2009-04-01)

猜你喜欢
压力源应对措施儿科
儿科专栏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基于动机理论下知识型员工压力缓解策略研究
山东体育学院术科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圆梦儿科大联合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