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的安全贮藏技术

2009-04-29 00:44
吉林蔬菜 2009年6期
关键词:入窖薯块甘薯

刘 爽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用作物。甘薯营养丰富,其块根中除含有大量淀粉、可溶性糖、多种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食物纤维以及钙、铁等矿物质,营养价值不亚于米、面。由于其加工产品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较强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但是在甘薯生产、加工过程中,常因收获、贮藏上存在的问题,导致大量甘薯腐烂,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只有充分了解甘薯的贮藏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甘薯的贮藏。

1影响甘薯安全贮藏的因素

1.1温度:甘薯在贮藏期间,维持薯块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温度为9~10℃。如果温度低于9℃,薯块会受到冷害;温度低于~2℃时,薯块内部细胞间隙结冰,组织受到破坏,发生冻害。冷害、冻害都会引起薯块腐烂,造成烂窖。高温同样对薯块安全贮藏不利,贮藏期间窖温长时间超过16℃,薯块呼吸作用加剧,消耗大量养分,同时还会促使薯块发芽:一般在12~13℃范围内,甘薯呼吸强度最小,各种化学成分较为稳定,甘薯贮存的时间较长。

1.2湿度:贮藏期间甘薯要保持新鲜度,需要一定的湿度。窖内相对湿度低于60%,薯块的细胞内原生质失水过多,引起酶的活动失常,使薯块抗性减弱,并发生皱缩,薯块明显减轻,品质大大降低;窖内湿度过大,在甘薯贮藏初期,常因外界温度较高,薯块呼吸作用旺盛。薯堆内水气上升,遇冷后产生凝结水,浸湿薯堆表层薯块。若温度高达20℃以上时,易使薯块发芽,并导致病害的蔓延。

1.3空气:在正常贮藏情况下,薯块进行有氧呼吸。如果窖内长期密闭,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不但不利于薯块的伤口愈合,反而使薯块被迫进行缺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引起薯块酒精中毒而发生腐烂。一般来说,甘薯块根正常呼吸转为缺氧呼吸的临界含氧量约在4%左右。

1.4病害:造成烂窖的病害主要是软腐病、黑斑病。还有窖消毒不够彻底、甘薯受伤、受淹等也易引起病害。软腐病发生在贮藏初期,黑斑病一般是在田间感染的。因此甘薯安全贮藏要把好入窖这一关。

2甘薯入窖前的处理技术

2.1种薯的收获与处理:甘薯收获过早,块根积累养分时间缩短,出于率相应降低;收获过迟,低温导致薯块内淀粉水解转化为糖和水分,减少出干率和出粉率。一般来说,当地日平均气温在12~15℃时为最佳收获期。收获时尽可能做到轻刨、轻装、轻运、轻放、保留薯蒂。

甘薯收获后通常先进行高温(30~32℃,90%RH,4~10天)愈合处理,然后再进行贮藏。种薯入窑前可用5%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或25%的多菌灵500~1000倍液浸10分钟,晾干后入窑。

2.2窖内消毒:旧窖贮藏,应彻底清除窖内杂物。土窖应铲除窖壁四周带菌土,铲除厚度2厘米,然后用硫磺熏蒸消毒,用量50克/平方米,多点散放于窖内,并用锯末助燃,熏蒸2~3天,然后充分通风。也可用2%福尔马林消毒,密闭2天后,打开窖门通风。

3甘薯贮藏期的管理技术

3.1前期管理技术:入窖初期以降温散热为主。刚收获的鲜薯入窖20天内呼吸旺盛,外界气温又较高,湿度大,这一段时间一般成为发汗期,如果通风条件差,薯皮表层凝结一层水,俗称“出汗”。如果温度超过20℃,薯块容易发芽,消耗养分,还导致病害的发生。因此这一时期的管理应以通风、散湿和降温为主。应使窖温不超过15℃,相对湿度不超过90%。具体做法:打开门窗及通风孔降温降湿,外界气温高时夜开昼闭,随着气温降低,日开夜闭,待“立冬”前后,使温度保持在14~15℃,即可逐渐关闭门窗等通气口。

3.2中期管理技术:从入窖后20~30天到翌年2月初(“立春”前后)为中期。该时期较长,天气寒冷,甘薯呼吸作用较弱,释放热量少,最容易遭受冷害和冻害。此期管理的重点是保温防寒,应严封门窗、窖口等通气口,窖温控制在12~14℃,不要低于10℃,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以防冻害。具体方法:封闭窖的门窗以及通风孔,窖外培土,窖内加盖草帘,有条件的可以适当取暖加温。

3.3后期管理技术:一般指“立春”以后。此期气温回升,甘薯经过长期贮藏,呼吸微弱,抗不利因素较差,易受病害。此期管理重点是稳定窖温,保持相对湿度,同时要注意在晴暖天气进行通风散温。使窖的温度维持在11~13℃,同时还要及时剔除腐烂和发芽的甘薯。

猜你喜欢
入窖薯块甘薯
利用冷风摊凉控制酒醅入窖温度对浓香型白酒发酵的影响研究
冬季蔬菜窖藏方法
习酒浓香型制酒糟醅接种探讨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甘薯冷害的发生与防治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