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茄子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2009-04-29 00:44李彦泉孙维琴
吉林蔬菜 2009年6期
关键词:水渍菌核分生孢子

李彦泉 孙维琴

保护地茄子常发生绵疫病、黄萎病、褐纹病、灰霉病、早疫病、炭疽病、菌核病等,其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如下。

1病害的发生

1.1绵疫病

1.1.1症状识别:苗期被害引起猝倒病。成株期发病,以果实受害最重。果实被害,初生水渍状圆斑,稍凹陷,淡褐至褐色。在潮湿条件下腐烂,表面生白色絮状霉层,易蒂落或收缩成僵果。叶片发病生大型污绿色斑,后变淡褐色,略有轮纹。嫩茎被害部变细,暗褐色,易折倒。

1.1.2病因及传播方式:由鞭毛菌亚门疫霉菌寄生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来年卵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溅到植株体后,萌发芽管侵入寄主危害。以后病斑产生大量孢子囊所释出的游动孢子,借雨水、灌溉水等传播蔓延危害。

1.1.3发病条件: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展。一般气温25~35℃,相对湿度85%以上,植株表面结水,发病迅速而严重。此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管理粗放、偏施氮肥、过度密植、连茬栽培等,也是本病发生的条件之一。

1.2黄萎病

1.2.1症状识别: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但结果初期发病最盛。发病初期,叶脉间褪绿变黄,晴天中午萎蔫,后发展到全叶,萎蔫不再恢复。病害自下而上发展,往往半边枝杈发病。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光。茎内维管束变褐。病株矮小、株型不舒展。果实小,质地硬,长形果有些弯曲。

1.2.2病因及传播方式:由半知菌亚门轮枝胞菌侵染所致的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拟菌核在土中的病株残体里越冬。病菌在干燥土壤里可存活6年以上。条件适宜时,病菌开始萌发,经由植株根部伤口、幼根表皮和根毛侵入,在维管束内生长繁殖,并顺液流分散到茎、叶和果实里。病菌由雨水、灌溉水、未腐熟的农家肥、农具和种子传播。

1.2.3发病条件:茄子定植到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5%的日期越长,发病越早、越重。因气温低移植时根部造成的伤口不易愈合,利于病菌从伤口侵入。高温发病轻,保护地内温度在28℃以上时,病害受到抑制。施未腐熟的有机肥、重茬地及缺肥地病重。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幼嫩,抗病能力低,也易发病。

1.3褐纹病

1.3.1症状识别:幼苗被害引起立枯型症状,病部长有小黑点。成株期感病,叶片产生近圆形褐斑,并轮生很多小黑点。茎被害生褐色纺锤形斑,亦有小黑点,严重时许多病部融合成十几厘米的坏死区,使表皮开裂,露出白色木质部,病部以上枝条遇大风易折断枯死。果实被害生浅褐色椭圆形凹陷斑,表面轮生小黑点。

1.3.2病因及传播方式:由半知菌亚门拟茎点霉菌所致的真菌病害。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附着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潜伏种皮内,或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落于地表的病株残体上越冬。在种子上和土壤中的病菌可存活2~3年以上。种植带病的种子引起幼苗发病,土壤带菌引起茎基部溃疡,它们产生出分生孢子成为田间发病的侵染源。病叶、病茎及腐果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农事作业等传播,重复侵染,引起病害流行。

1.3.3发病条件:苗期多在20℃以下低温、高湿、缺光条件下发生,病菌发育适宜温度20~30℃。连作、植株茂密、氮肥施用不当时发病严重。

1.4灰霉病

1.4.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果实,发病后在幼果的花蒂或萼片处先产生指头大小的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凹陷腐烂,变成暗褐色,表面产生轮纹或不规则状灰色霉状物。叶片感病,由边缘向里成楔形发展,呈浅褐色水渍状,并有深浅相间的轮纹,表面长有灰霉,病斑相连常致整叶枯死。茎秆和叶柄染病,也可产生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可长出灰霉。

1.4.2病因及传播方式:由灰葡萄胞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以菌核在土壤里,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里越冬。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灌水或雨水传播,由寄主伤口、衰败的器官等处侵染发病。

1.4.3发病条件:低温高湿是发病的必要条件。其中湿度为发病的主导因素。病菌发育最适温度21~23℃,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病害严重发生。植株过密、生长过旺、连雨降温、放风不及时、保护地内湿度过大等,均有利于发病。

1.5早疫病

1.5.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叶片,自下而上蔓延。叶片被害初生水渍状暗褐色小斑点,扩大后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有明显的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绒毛状霉,严重时病叶枯死。叶柄、茎和果实发病,初为暗褐色椭圆形病斑,扩大后稍凹陷,具有黑霉和同心轮纹。

1.5.2病因及传播方式:由茄链格胞菌侵染所致的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附着于病株残体在土壤里越冬,或以分生孢子在种子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由气孔、皮孔和表皮直接侵入寄主,经4~6天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扩大再侵染。

1.5.3发病条件:病菌在20~28条件下潜伏期为4~5天,通风不良,浇水太多极易发病。

1.6炭疽病

1.6.1症状识别:叶、果均可受害。中老叶片开始出现水渍状褪绿斑点,渐渐成圆形病斑,中央灰白,上面轮生黑色小粒点,边缘褐色。果实受害,病斑长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水渍状,病斑凹陷,上有同心轮纹,密长黑色小粒点,潮湿时黑点上产生橙红色胶状物,干燥时病果皱缩,多雨时腐烂脱落。

1.6.2病因及传播方式:由刺盘胞菌侵染而致的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于种子内和以分生孢子附于种子表面,或以拟菌核和分生孢子盘在落地的病残体上越冬。越冬菌源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雨、滴水和昆虫传播,由寄主伤口和表皮直接侵入,并在田间反复侵染。

1.6.3发病条件:高温高湿、植株过密、施肥不足或氮肥过多易发病。

1.7菌核病

1.7.1症状识别:一般先从主茎基部或侧枝5~20厘米处开始发病,起初呈淡褐色水渍状病斑,稍凹陷,渐变灰白色,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绵絮状菌丝,皮层霉烂,在病茎表面及茎内形成圆柱形黑色菌核,干燥后茎中空,病部表皮易破裂呈麻状,整株枯死。叶片受害也先呈水浸状,后变为褐色圆斑,并长有白色菌丝和黑色菌核,有时具有轮纹,干燥后病斑易破裂。

1.7.2病因及传播方式:由核盘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里越冬。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出子囊孢子盘和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先在衰老叶片和开过的花上发病,并由菌丝接触进行再侵染,使病害扩大蔓延。

1.7.3发病条件:低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环境因素。随着开花结果增加浇水次数,病情逐渐加重,进入盛果期危害达到高峰。植株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偏施氮肥、多年连作、以及植株受冻,均可加重病情。

2防治技术

2.1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茄子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可以根据当地病害发生情况灵活选择高产优质的抗病品种。

2.2选播无病种子和进行种子消毒:设无病留种田或由无病株上采种。买来的种子应进行消毒,其方法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50%温水浸种30分钟,取出冷却后晾干播种;还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小时;或用80%福美双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拌种,药量为干种子重的0.2%。

2.3采用营养钵育苗,培育无病壮苗:选择地势高、干燥,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无病菌的地块建立苗床。营养土要从未种过或近3年内没有种过茄科及瓜类蔬菜的生茬地块中挖取,并进行灭菌消毒。方法是1000千克营养土均匀掺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采用营养钵育苗,既有利于培育壮苗,增强抗病能力,又可避免因分苗移栽造成伤根,减少病菌的侵染机会。

2.4嫁接苗移栽:嫁接以劈接法为主,用赤茄或野生水茄等作砧木,对防治根部侵染的病害有效。当砧木长到5~7片真叶,接穗长到4~6片真叶,茎粗3~5毫米左右时开始嫁接。

2.5棚室灭菌消毒:在定植前按每110平方米面积用硫磺250克加锯末500克,拌匀后分放几处,于当晚点燃,密闭烟熏24小时。

2.6农业防治措施:与非茄科、葫芦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严重地块实行3~5年轮作;采用高畦或中高畦栽培,覆盖地膜;及时排灌,晴天浇水,最好采用滴灌技术,防止大水漫灌;适时通风,施足腐熟的农家肥,增施磷钾肥;适时整枝,及时摘除病叶、病果,都有减轻病害的作用。

2.7药剂防治

2.7.1药液蘸根:定植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蘸根。

2.7.2药液蘸花:用2.4—D蘸花时,每千克药液中加1克速克灵或农利灵。

2.7.3灌根:黄萎病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50%DT杀菌剂400倍液灌根,每株灌0.3~0.5升药液,每隔7~10天灌一次,连续2~3次。

2.7.4烟剂熏蒸:可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速克灵烟剂,每667平方米用药250克,晚上密闭烟熏。

2.7.5粉尘防治: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10%速克灵粉尘剂,每667平方米1次喷洒1千克。

2.7.6喷雾防治:于发病初选喷75%百菌清600倍液;25%的瑞毒霉8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对灰霉病、菌核病可选喷50%速克灵1500倍液或50%的农利灵10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

以上药剂需交替使用,每隔7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

猜你喜欢
水渍菌核分生孢子
油松枯梢病菌孢子萌发率测定方法探索
羊肚菌菌核人工栽培实验研究*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我帮妈妈擦镜子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一株产菌核曲霉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一只杯子
香梨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获取方法及萌发条件的研究
大豆自然侵染条件下Phomopsis longicolla的β分生孢子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