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神的当代诠释

2009-04-29 00:44:03冯宝麟
当代人 2009年9期
关键词:形质神采二王

冯宝麟

刘月卯艺术简历

刘月卯,1967年10月出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协草书委员会主任、篆刻委员会主任、河北省政协委员、衡水市文联副主席。

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展并屡获大奖,系当代实力派书法家之一。荣获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能品奖”,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金奖,全国第六、七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奖”(最高奖),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二等奖,2000年全国书画家新作展书法唯一金奖,首届、二届中国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十佳”优秀作品,同时蝉联中国文联、中国书协授予的“首届、二届中国书法十杰”最高荣誉称号,首届、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展,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金奖,首届林散之奖•提名奖,河北省第七届文艺振兴奖及省政府第五届精神产品精品特别奖。2000年12月被中国文联授予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2004年7月参加由国家人事部、中国文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并荣获“德艺双馨”奖章,2007年10月经公众推选、专家推举并审定,入选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数幅作品被中南海、中国艺术研究院、兰亭书法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刘月卯是当代书家中写二王一路能臻妙境的代表者之一。他浸淫先贤们的经典之中探赜索隐、孜孜不倦,对传统文人艺术的精神实质领悟颇深,又能将其发扬光大,在进行当代阐释的实践中,融入了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和时代精神的灵光,因而逐渐形成了以清刚隽逸、自然洒脱为主要特色的艺术风格。

统观其作品,可以“清、逸、奇”三个字来评价。清——月卯之“清”来自他对古代文人士夫心性的直觉把握,因而也就把握住了前人作品中清高、清冷境界的脉息。传统文人,也包括以二王为代表的魏晋时期的文人仕子,对世俗的“浊”有着一种本能的拒绝,他们大都追求人性的自由、心性的清高,故反映在作品中,是一种“如月之曙,如气之秋”,不染半点尘埃的“清”,令赏者有出尘之想。月卯于行笔用墨之际那种不粘不滞、清晰果敢,正是“清趣”的最佳注释。逸——一种飘然物外、直蹈心性的高致,反映在月卯的作品中则是那种飘渺如天际飞鸿的俊迈与迅疾,那种或轻灵或温润的挥洒。奇——奇与清相邻,明代大儒陈眉公在其《小窗幽记》中有“能脱俗便是奇,不合污便是清”的高论,而这一奇趣,还在于月卯那种近乎纯真、无踪可寻的空灵笔墨,“想到空灵笔有神,每从游戏得天真”。稚子游戏般畅游于法则边缘、出入于法度内外的创作路径必然产生奇异之象,如同落拓不羁的世外高人,往往在关键时有惊世骇俗之高招。清、逸、奇,共同构筑了刘月卯书法的基本特色,也令欣赏者能循此径,进入邓林玄圃般的审美领地。

月卯是在传统艺术复兴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在“大潮”的洗礼中,他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当很多人沉湎于遣奇弄巧、图一时新鲜之际,他则埋头于帖学经典之中,萃取先贤作品之精华,夯实自己的艺术基础。对传统经典的深入学习,使他领略了传统艺术的精神特质,也培养起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创作理念,这是他在以后的创作中能够轻松驾驭笔墨,并能自我塑造、形成既有丰富的传统内涵又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的坚实基础。

月卯以行草书见长,于此用功颇深。行草书是在书法诸体中最能表现书家性情、才气的,故前人有“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一说。月卯的行草书,师法二王,并以此为基点向外扩展,广泛地吸纳营养,所以,他的作品气息高古、醇正,结体灵动、洒脱,用笔自然、曼妙,将魏晋文人之精神遗韵酣畅淋漓地进行现代诠释。深厚的传统功力保证了他的创作能够“随心所欲不逾矩”,能够“发乎情,止乎礼义”,让欣赏者领略到传统艺术的迷人魅力,其笔墨如行云流水,字与字之间倚侧照应,怡然忘机,是最令人神往和钦羡的“大自在”状态。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在这里,前贤强调了神采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形、神须和谐统一不得偏废的基本原则。在具体的作品中,神采与形质是相互对应,相互制约,互为支持的:神采的基础是形质,形质中透出的气息、韵味便成为“神采”。没有形质,便没有神采,或者说,形质的高妙是神采高妙的基础,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月卯在这一点上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恰到好处的整体把握。他的作品中,每一个点画都是经得住推敲的,都是有出处、有渊源的,而所有的这一切又都被书家“消化”了,再造了。“再造”的结果是:落实到纸上的笔墨形迹是统一的、个性的,是传统经典在新时代的风尚中“浴火重生”的“新模样、新范式”。更重要的是以“气”为先导的创作,所有的细节表现都被统摄在书家的精神气息之下。所以,我们见到的月卯的行草书作品既重视点画的塑造到位,又忽略细节的刻意表现,作品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为表现主体风格服务。这种创作,是“解衣盘礴”状态下的创作,是一个书家文采风流、自然挥洒、直抒胸意进入超然之境的创作。

在创作中,月卯更强调“笔”的主导作用,这也同时强调了线条的“纯度”。他不去刻意地制造笔墨的“丰富”,重在体现“书写”本身的魅力,因此,月卯的作品气息是高雅的,笔墨语言是纯粹的。很多人喜欢谈论笔情墨韵,但真正能够正确理解与运用的人却不多。书法进入当代,受时代风潮的影响,快餐化、表面化、重表现轻体现的特征日趋明显,所以很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在刻意地制造“水墨效果”上,“巧涉丹青,功亏翰墨”的结果是,“书”最可贵的文化精神、文化气息向“俗”倾斜以满足快餐式、卡拉OK式的文化欣赏与消费。月卯保持了一份清醒,故能不落俗尘,卓然而立,以其高蹈的书法品格为人称道。

当然,月卯在保持笔墨的“纯粹”与经典、保持作品气息高雅、醇古的同时,而更多的是充分地调动书写过程中的一切积极因素,令自己的笔下不断生出新的艺术情境来。

我仔细观察过月卯的现场创作,那样一个过程本身就是写意的、抒情的。一支柔毫在握,濡墨挥运之间,风流倜傥,洒脱自然,抑扬顿挫间将自己的审美诉求迹化于楮。他的书写是快捷的,有时是令人目不暇接的。正因为这一“快”,“气”“势”生矣,韵律生矣,趣味生矣。

他的作品在章法上是极其用心的,可谓苦心孤诣,又能顺理成章不露斧凿痕迹。他在创作过程中,重视写的节奏、韵律,或疾或徐,有轻有重,得“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文如看山不喜平”,其实,书法作品也是一样,这种纯视觉的艺术形式,又不像绘画可借助描绘形象来调节气氛,故气势、旨趣都要在这节奏韵律中体现。月卯的作品在这方面是非常突出的,看似不经意间,将“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孙过庭《书谱》中语)表现得淋漓尽致,动人心魄。也正因如此,月卯的很多小字、小幅作品,都能表现大的气象,令人击节称赏。

月卯有着很好的艺术天赋,又能勤于思考、注重自身综合修养的提高,所以才会有今天的成就。宋朝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曾经说过:“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耿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学问修养、道德文章是一个艺术家最终建立自己的艺术丰碑的基石,唯明乎此,方能“技进乎道”,令艺术与艺术家的境界得以双重的提高,不然的话,只能逐时代之潮,徒炫一时之喧嚣而已。

月卯的书法根基是“二王”,“二王”是书法艺术最高境界的代表,充分体现了中国这个古老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是书法艺术的正脉。先人用书写的形式,用一种很抽象的笔墨语言,将文化人的审美理想、创作诉求以及先民对天地自然、社会人生、对美的真谛的追索与思考都痛快淋漓地表现出来,成为后世书家临习的楷模和再创造的动力源泉,所以,二王一脉书风代不乏人。如今是一个艺术大繁荣的时代,各种艺术主张、各种方式的艺术探索都在这样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展开,而在这样一个艺术的大合唱中,“二王”一路书风愈加显现出无可取代的魅力。很多当代书家“以复古为革新”,深入二王经典,潜心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涌现出一批对传统帖学有深入理解和深刻研悟的青年书家,月卯便是其中之一,而且以能优游于传统深处又能写出时代精神和个性风采著称,成为一位优秀的魏晋风神的当代诠释者。(责编:宁人)

猜你喜欢
形质神采二王
惊艳世界的“青花”神采
金桥(2022年9期)2022-09-20 05:51:04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下册)
书画世界(2021年10期)2021-11-18 22:52:26
雨季的云
揭秘共和国首张A级悬赏通缉令始末
数学教学必须“形质”兼备
南朝·王僧虔《笔意赞》
父子如“二王”——以《奉橘》《送梨》为例
畅达凝练气盛意深
功性与神采——书法教学中的双刃剑
文人至宝 石之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