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姓:王室之后,以国为氏

2009-04-29 11:29:19张栋梁
当代人 2009年9期
关键词:周亚夫细柳周氏

张栋梁

《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周”字的:“周,密也。从用、口。”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释为:“密,山部曰山如堂者,引申训为周致也。”即周密、完备的意思。而最早的“周”字则出现在殷墟以及周原出土的卜辞中。周姓,也和“周”字一样,起源非常久远。

一、姓氏起源

一般认为,周姓起源有四。

其一、出自周昌、周任之后。据《姓氏考略》记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商朝时,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临川(今属江西省)、陈留(今属河南省境)等地。

其二、出自姬姓,文王以国为氏。

根据《姓纂》的记载:“帝喾生后稷,至太王,邑于周,文王以国为氏。”由此可见,原本姓姬的周文王,当初也跟其他有封邑的人一样,拿封地的名称当作自己的姓氏,而世代沿用下来。由此,周姓汉人的血缘,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

另外,周朝分封给卿大夫或王室子弟的采邑,也与周姓形成有直接关系:周公旦因辅佐武王伐纣灭殷有功,封于鲁(今山东省西南部),但他本人没有就封,由他的长子伯禽就封于鲁。他本人留在镐京,辅佐武王与成王,因采邑在周,故称周公。其次子的采邑也在周,故他的后世子孙,沿用周姓。

其三、少数民族改为周姓。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此外,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其四、他姓改为周姓。

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

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唐朝末年,苏益定居福建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入台湾新竹县。

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的子孙改姓周。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见浚,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1477)就藩长沙。第四代吉王称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袭封,死后无嗣,吉端二子又袭封。明朝亡后,袭封的吉王逃往广东,死于缅甸。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yan延),封长沙郡王。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

二、郡望堂号

郡望

河东郡:秦初置,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陈留郡: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地区。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河南郡:汉高帝置,治所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一带。

江陵郡:汉代设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朝齐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及川东一带)。

临川郡:三国时吴国置,在今天江西省南城县及抚州市一带。

华阴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

堂号

细柳堂:汉文帝六年冬,匈奴6万兵马侵犯汉朝。文帝令周亚夫驻兵细柳。几日后,文帝御驾亲往慰劳官兵。当令门岗传报,说是车驾到来,营兵却直挺挺地站着,一丝不动,并喝令车驾停住,说:“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文帝亲自来到营门,又被哨兵拦住,文帝只好交出天子的符节,让哨兵进帐回报。周亚夫验了证件,才下令开门放入车驾。

爱莲堂:北宋周敦颐,一生清正廉洁。他一生最爱莲花,以莲花自比,赞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此外,周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汝南堂”“庐江堂”“浔阳堂”“临川堂”“陈留堂”“沛国堂”等。

三、楹联典故

功高细柳;泽普爱莲。

上联指西汉时的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防守细柳,文帝称其为“真将军”。下联典出北宋时的周敦颐,其《爱莲说》流传至今,广为人知。

岐阳启姓;绛邑封侯。

上联指周族领袖古公亶父率族人东迁岐阳。下联典指汉代周勃,辅佐刘邦建立西汉,后封绛侯。

奋身除害;决策破曹。

上联指西晋时周处与周蛟、周虎合称“三害”,后毅然改过,斩蛟射虎,卒为善士。下联典指三国周瑜独排众议,劝吴主孙权决策破曹。

雪里寒梅香不冷;春初早韭味常甘。

全联指南朝齐国周颙,字彦伦,工书法,尤其擅长隶书,通《老子》《周易》,又长于佛理。著有《三宗论》《四声切韵》。生活清贫淡泊,长年吃菜蔬而不喜肉食,文惠帝太子曾问他什么味道最美,他答道:“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

全联指三国大将周瑜。

四、历史名人

周亚夫

周亚夫(前199—前143年),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沛县人,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公元前158年,匈奴进犯北部边境。为了守卫京师,文帝派三路军队到长安附近守卫。时为河内太守的周亚夫则守卫细柳营。平息七国之乱时,周亚夫亦立下汗马功劳。景帝即位后,任命周亚夫为丞相。但由于周亚夫的耿直,不会讲政治策略,逐渐被景帝疏远,最后见谗而死于非命。

周邦彦

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历官太学正,国子主簿,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管理音乐的机构)。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因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但在艺术形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形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传世。

周氏兄弟

指鲁迅、周作人二兄弟。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周树人。周作人原名周櫆寿,是鲁迅的二弟。兄弟二人都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早期,兄弟二人合编《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引入西方精神。后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狂人日记》,是为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加之身体健康等因素,周作人渐渐淡出斗争,鼓吹“闭户读书”,在日本侵华期间出任伪职是其生命中的污点。新中国成立后,其工作重点转向翻译古希腊文学文献以及对鲁迅的回忆录的撰写。周作人是现代小品文大师。 (责编:王鹏)

猜你喜欢
周亚夫细柳周氏
一双筷子改变前途
巧问深引 言文交融——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学为例
细柳的搅团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4
池州学院研究中心简介:周氏家风文化研究中心
迷离
天 麻
四川文学(2014年8期)2014-05-06 04:53:19
虎毒不食子,净胡说
百家讲坛(2014年10期)2014-02-11 11:52:18
一双筷子让一代名将丧命
今日文摘(2013年7期)2013-04-29 00:44:03
细柳
西汉名将周亚夫
军事历史(1993年4期)1993-08-15 08: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