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

2009-04-26 07:59章永健
职业时空 2009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章永健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行职业体能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针对目前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根据学生相关专业,改进教学内容,构建体育课程体系,设置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将体育教学与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相结合,改革体育评价机制,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

关键词:职业体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教学改革

一、研究目的

截止目前,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为1200多所,招生人数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之余,占据了半边江山。在高等职业教育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体育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也有了较大的提升。面对高职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深入改革的同时,如何构建有特色的体育教学体系,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职业体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需要加以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在浙江省的39所高职院校中,随机抽取20所。

研究方法:一是访谈法,采访和交流了20所高职院校担任职业体能相关的任课教师,也与上过相关课程的同学进行了回访;二是文献资料法,参阅了大量职业体能与教学改革的有关文献资料,为本论文的调查奠定了基础。

三、结果与分析

1教学改革力度不够,没有落到实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那种轻视体育教学的状况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据了解,高职院校有一大部分是由中专升格建立而成,成为高职院校后,很多老师思维仍停留在原中专的教学模式上,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并没有深入研究和思考,按原教学方式授课。课堂设置过死、环节过多,课堂气氛缺乏生机,学生反馈效果差。作为体育课程,必须制订合理的课堂计划,来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调查显示,只有少数学校职业体能进入了课堂,安排了“课课练”。绝大多数都希望职业体能能够在教学课堂上广泛推广。

2体育课时不饱满。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4个学期共计144学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高职院校普遍是3年制教学,而体育课程通常只开设2年。据了解,有部分学校没有完成规定课时教学,甚至只开设了一年的体育课程。教学的安排要求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而大多数学校对这些学生采取了“免修”的特权,这样不符合规定的削减课时或采用特殊形式对学生实行“免修”的方式,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使学生不能接受正规的体育教学。

3教师对相关专业了解不透彻。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育,应该把学生的职业需要放在首位。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必须了解并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的特性,在组织体育课程时,结合学生专业的实际需要,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要侧重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以及生存能力。职业体能是针对学生的相关专业而设置的,与学生的专业有直接的关系。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的体能要求虽然有一定的共性,但也有其特殊的个性,只有遵循体能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

4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和掌握学生的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阶段性特征,是正确实施学校体育的前提与基础。学校体育对于学生的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能动的作用与影响。根据学生身体形态的特点,结合学生专业的特征,科学地安排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容,尤其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社会适应力。高职体育教学应与高职总体培养目标相一致,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职业劳动需求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应使学校与社会、个人与集体、学习与工作紧密联系,突出职教特色,把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体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要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形成学习一工作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的实用价值。

5没有明确的体育教学大纲。目前,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采用了教育部门的统一教材。对职业体育而言,还没有明确的体育教学大纲,很多高职院校参照普通高等教育教学大纲,不具有针对性。学生面向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岗位,他们需要的是与实际相接近的或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同时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立足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必须制订出一套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大纲。

四、对策建议

1体育教学与学生相关专业密切结合。体育学科体系应与专业培养目标体系紧密结合。这不仅仅是身体练习过程,同时也是体育文化的传承过程,顺应了“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中,根据各种专业的特点,紧扣职业劳动的需要,进行各种实用的身体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适应职业的身体素质,毕业以后可以很快地适应职业劳动要求,并为将来在各个劳动岗位上千出成绩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2紧扣专业特点,调整体育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职业体能。围绕适应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学生的职业需要的体育课教育,应当把学生的职业需要放在首位。在具体实施职业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应该按照不同专业、不同特点、不同性别,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结合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采用分专业授课的方式,关注学生参与体育的动机、兴趣、爱好,使学生在体育锻炼和活动中得到成就感与满足感。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进行选择性的改革,完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3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新的体育课程体系。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在高职院校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设专业,以岗位核心能力设课程”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的主导下,学校应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终身所从事职业”为主线,把“育体育心”、“未来生活需要与学生专业主体需要”、“增强操作能力与终身受益”三者紧密结合;充分考虑学科需要、学生需要、社会需要、职业教育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

4大胆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学校体育改革可以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原有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方式等进行改革。应坚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教结合为途径、以改革为动力。”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定位和办学特点,建立“学校——职业协调发展”的高职特色体育教学模式;实现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培养其具有未来社会职业岗位需要的特殊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即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坚持办学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办学格局,探索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

5改革体育评价机制。高职院校体育现有评价体系存在评价指标单一、主要以运动技能成绩为主的弊端,忽视发展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及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害怕厌倦情绪,使大多数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采用支持鼓励的方法,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控制和调整。评价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内容。体育教学考核与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身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为此,应建立多元化的考试内容体系,学校、教师、学生充分开发课程资源,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并促进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必须建立在学生专业特点的基础之上,体现职业性特点,根据不同专业需要培养学生不同的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讨,是高职体育教学发展中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