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敏
在一次玩娃娃家的角色游戏中,我以客人角色去娃娃家做客,以考察幼儿的待客能力。游戏开始后,正当我兴致勃勃地来到“家门口”时,却被孩子不客气地挡在门外,说:“老师,你不要进来了。我们要自己玩!”他旁边一位孩子还解释说:“这个家太小了,大人不要进来。”第一次被孩子拒绝,真像是泼了一盆冷水,但也让我陷入了深思:以往我参与孩子们的角色游戏时,孩子们都很欢迎的,可今天他们为何要拒绝我呢?于是,我愣愣地呆在“娃娃家”的门外。偷偷地注视他们的游戏举动。在随后的游戏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娃娃家”里可真热闹:有的在化妆,将化妆品不知浓淡厚薄、一个劲地往脸上抹;有的在做饭,将碗、盘堆了一大桌;还有的模仿着在给别的孩子喂饭……人人聚精会神,个个忙忙碌碌,一派热闹的景象。我禁不住暗自喜叹:游戏中的“家”是那样的自然与真实。
记得于丹教授说过,“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除了一种爱,那就是父母给予子女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对父母来讲,放心地放手,从远方看着孩子幸福地舞蹈,应该是乐在心中笑在脸上的。”在大家极力反对父母包办代替的今天,我被孩子挡在门外,是否说明: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不是也包办得太多了?教师过多参与孩子活动、频繁指点孩子操作,是否也是对孩子成长体验的一种剥夺?我想那时如果我进了门,孩子们肯定没有这样的轻松,这样的畅快。幼儿教师是否能做到像于丹说的那样放心地放手呢?户外游戏,我们总会因为安全问题,让孩子在教师的视线下,在预先设计的游戏中局限地游戏;午休起床为了让孩子们快一点,勤快的教师匆忙帮孩子穿上衣服;孩子游戏后的场地也往往因为教师的勤快。而剥夺了孩子学习收拾整理的机会……
以往我认为时刻与孩子游戏在一起,为孩子服务得好就是一个好教师,现在才发现这是远远不够的;好教师不仅要了解孩子,关心孩子,给孩子们充分的理解与信任,还要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孩子们不需要的时候,安静地走开,其实也是一种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