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琼
《孟子·梁惠王上》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的“检”,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释为“检,约束”。据此义注释本还有:
(1)赵岐《孟子章句》注该句云:“言人君但养犬彘,使食人食,而不知以法检敛也。”
(2)清阎若璩《四书释地三续》:“古虽丰穰,未有以人食予狗彘者。‘狗彘食人食即下章‘庖有肥肉意,谓厚敛于民养禽兽耳。”杨伯峻先生《孟子译注》引之,且称“阎氏之说可从”。教材缘此注释:“(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东西,不加制止。”
具有代表性的另一种注解是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注:“检,通敛,收积,储藏。”按照以上注释,此句意谓:在“狗彘食入食”之丰年,国家应当及时收储粮食,以备灾荒之年平价出售。
《汉书·食货志赞》引此句,颜师古注曰:“言岁丰孰(熟),菽粟饶多,狗彘食人之食,此时可敛之也。”
以上两种注解,我们认为后一种更合文意,但亦有“过简而义有未明”之失。“检”当是“捡”之误,在“收积”、“储藏”的意义上,“检”与“敛”通。从文意上,有关古代的“发敛之法”,政府的“平价”政策方面的解释已多并逐成定论,如《语文建设》2008年第1期张春雷《<寡人之于国也>注释商榷二则》注解既已完备,下面略从古音方面作分析:
《说文·木部》:“檢,书署也。从木,佥声”。李善注引《苍頡篇》曰:“檢,法度也。”《说文·攴部》:“斂,收也。从攴,佥声。”《尔雅·释诂下》:“斂,聚也。”“檢”无法引申出“收积、储藏”义,“斂”的本义即“收集、聚集”。捡,《说文·手部》:“捡,拱也。从手,佥声”,本义为“拱手”,此字表“拾取”是较晚出义。三字均从“佥”得声,具备通假条件。
古音通假是古常有的一种用字习惯,“检”与“敛”的通假即是运用古音通假时,借字和本字之间的三种关系中的同声旁“形声字”相替代类。另如,政-征,畔-叛,被-披等亦如是。从佥得声之字,有“聚合、众多”义。
《说文》:“佥,皆也。从亼,从吅,从从。”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训“人各一口,二人二口,二口相合,故为佥也。二口犹言多也,不限于二也。”意即,亼(jí?雪,集合。吅?穴xuān?雪、从,皆表人多。属“六书”中的会意,本义为皆、咸。
《尔雅·释诂下》:“佥,皆也。”
《书·尧典》:“佥曰:于?选鲧哉。”孔传:“佥,皆也。”
《后汉书·张衡传》:“戒庶寮以夙會兮,佥恭职而并迓。”李善注:“佥,皆也。”
《广韵·盐韵》:“佥,咸也。”
《三国志·蜀志·张裔传》:“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佥”后又引申“共同、众人、众多”义,如佥言、佥望、佥谋、佥议等。
又:佥 鹽韵 清母 平声 谈部 捡 鹽韵 见母 上声 谈部
检 鹽韵 见母 上声 谈部 敛 鹽韵来母 上声 谈部
检敛,盐韵,来见旁纽。捡检,鹽韵,见母双声,见清旁纽。
其上古音皆相近,音近义通,系同源字。
属佥部之字,间接表“聚集,众多”义的另如,俭匳澰等
检捡敛互易文献中亦别有用例,如:
(3)《辞源》:“捡,拱。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敛手宜作此字。”
(4)《书·伊训》:“与人不求名,检身若不及。”《正义》云?押“检?熏谓自摄敛也。”
(5)唐杜甫《哭李常侍峄》诗之二:“次第寻书札,呼儿检赠诗。”
(6)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引《仓颉篇》云:“检,亦摄也。”
(7)明方孝孺《与王先生书》:“于书筪中检得武王戒书一编,因略加整次纳上。”
(8)《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又忙着检月子请喜酒。”
(9)《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说着取过一叠报纸来,检出一张<沪报>给我看。”
(10)鲁迅《故事新编 采薇》:“到第二天的午后,迎面遇见了几条岔道,他们决定不走那一条近路,便检了一个对面走来的老头子,很和气的去问他。”
综上,“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的“检”,当注为“‘检为‘捡之误,通‘敛,收积、储藏。”
张琼,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