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读书的课不算是语文课”这话不无道理。因为语文课是一种以“读”为原型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活动,它通过读书,让学生认识事物,明白事理。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强调了“读书”在语文课中的重要地位。种种语文教学法,是均不可忽视“读”的。通过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读书上,“读”应贯穿教学始终。
一、师生共定目标时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目标越明确,对目标的意义理解得越清楚、越明白,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语文教学要达到预期效果,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六读阅读教学法的目标,需要师生共同制定。鉴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识水平的局限,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是有一定难度的。制定学习目标前,让学生对应学内容及前后有所了解,“读”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一读“单元导读”,明确课文在本单元的地位;二读“阅读提示”,明确与课文的关联及一些学法;三读“课后练习”,明确本文应掌握的内容;四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这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方方面面有了充分的了解,再定目标也就容易了。学生各自的目标定出后,经师生讨论,删繁就简,筛选优化,以完善课文的学习目标。
二、学生自主学习时读
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是学生主体地位最充分的体现,要让学生尽其所能,进行达标尝试。在学习前教师要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学生根据不同要求,进行不同方面的读。例如:读工具书,学习字词等;读有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读重点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等。做到边读边批划,寻求问题答案,标出疑难之处。
三、质疑,暴露困难时读
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后,对照目标,自我测定,知道哪些内容读懂了,哪些问题不明白,需要帮助。这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暴露学习困难。教师在分类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要适时引导学生针对性的读课文;能依据资料理解的,要指导学生读资料。也就是说,把重难点问题留下,简单问题均可指导学生通过读随时解决。
四、训练突破难点时读
训练过程是解决学生自主学习时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的过程。教师指导训练,做到精要、准确、指向性强,抓住重难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多读。
首先,要教会默读,培养读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默读就是不出声的读,默读速度快,且可以边读边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态度和通读全文的良好习惯。默读一般在初步接触课文时使用,可以使学生了解课文的梗概,熟悉课文内容,默读的速度可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加快,默读的要求亦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提高,到了小学六年级,应达到“眼脑直映法”的速度。
其次,要加强朗读,培养语感,领会情感。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叶老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培养语感靠什么?朗读,就是重要的手段。作者写出的文字正好传达他的所见所感,读者要通过文字去领会,以构筑同感,以进行沟通,靠的就是抑扬、舒缓的朗读,朗读能加深领会言语意义,朗读能激发感情,感受文章的真谛。
再次,要指导精读,领会内涵,学会分析。精读,就是逐字逐句仔细读,精读重在使学生通过认真研读,吃透文章的精神,领会文章的内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分析。
五、认识学习过程时读
在认识学习中的不足、领悟学习规律与方法、评价学习成效的过程中,要对“读”进行一番小结。阅读是否到位,阅读方法是否得当,阅读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读出感情,是否读有所获。
六、巩固促进拓展时读
巩固过程是促进拓展的过程,应围绕目标、重难点计划练习题。题目不能局限于书面形式,应更重视口头表达形式,其中包括精要部分的朗读或诵读。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认真读书上。因此,就语文教学而言,读,是学习的基础形式;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主导,主导,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只有科学地指导学生读书才可谓“导”正了方向,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
艾自明,教师,现居湖北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