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09-04-21 09:45徐玉鹏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细胞膜蛋白质物质

徐玉鹏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新的理论,所以有人说“活到老,学到老”。但是,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很差。具体表现在:很多学生对于知识点只是死记硬背,更不会利用自习课,不主动预习,不进行课后总结等方面。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应该学会如何去学。下面,笔者就简单说说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1.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的就应该让学生说;学生能理解的就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难以理解的,则在关键环节上给与信息帮助,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通过思考得结论。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想学、爱学。同时,还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并且这样的知识是学生自己通过研究获得的,理解掌握起来较为方便,不易遗忘。

2.一次教学尝试。

在讲解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时,笔者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要求学生用已有知识分析讨论。教学开始时并没有按照课本的顺序去讲解,而是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①利用课后习题中的“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极易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很容易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所溶解。”通过这一现象提问:“你认为,这一事实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应有的物质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利用学生熟悉的“相似相溶”的原理,学生可以推断出“细胞膜的组成物质中应有脂质物质”这一结论。②科学研究发现:细胞膜易被蛋白酶水解。通过这一现象提问:“你认为,这一事实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应有的物质是什么?”学生在分析这个问题时因不懂蛋白酶的具体功能,探究时遇到了困难,教师及时讲解“蛋白酶是专门水解蛋白质的酶”,学生利用该知识很快就得出了“细胞膜中有蛋白质”的结论。③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细胞膜中只有蛋白质和脂类这两种物质吗?”这时出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小资料的相关内容。学生立即形成了细胞膜上有蛋白质、脂类和糖这三种物质的科学结论。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学习气氛活跃。应该说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并且对学生的课后的检测中也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好,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讲述细胞膜的结构时,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组成细胞膜的三种物质在其上是如何排布的?”这时要求各个学习小组开始讨论,看哪组能第一个回答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竞争意识。同时展示模型,并且给与以下信息:“1925年Grendel用丙酮提取了红细胞膜的磷脂,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发现这片油脂层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经过几分钟的讨论之后,学生们很容易联想到了磷脂分子在膜上成双层排布的结论。学生在这一探究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学会了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分析研究的方式方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下来,再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蛋白质和糖类物质在膜上又是如何分布的?问题提出的同时出示细胞膜的模型和结构模式图,让学生对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蛋白质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有的部分嵌插其中,有的则贯穿其中。②糖与蛋白质或脂类分子结合,形成糖被位于细胞膜的外侧。然后引导学生总结细胞膜的空间结构,解决三类化合物在膜上的分布问题。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当讲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要求学生讨论回答“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通过对动画的观察分析,很快得出结论:细胞膜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到此,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由于构成膜的各部分都可以运动,最后得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课后总结。

这节课对学生的思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课后学生们也都反映比教师单纯的讲解要容易理解,记得牢固。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法并用。不仅备课,更应备学生,针对学生的水平,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让学生充当起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都不应该是教师硬性灌输给学生的,都是由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得出的,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因为它们来源于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加以适当的干预,起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设计各种问题,用问题去引发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才有获得独特思路的可能。只有学会了独立思考问题,不再是教师的附庸,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真的去思考如何学,如何能学好的问题。

在课后,教师更应担负起领路人的责任。在课后学生对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上往往不全面,用词不准确。教师应当及时检查和纠正。并且,对于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时布置一些学生能力之内能解决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更主要的是对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要让学生形成基本的“五段学习方法”,即: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和总结五个阶段。还可以成立学习小组,让成员互促互进,形成集体合力,逐渐形成学习的氛围,养成学习的习惯,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逐渐转变为“我要学”,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综上所述,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它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该在这方面更多地投入精力,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细胞膜蛋白质物质
优质蛋白质与免疫力
细胞膜色谱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
基于定量分析的细胞静息电位教学探讨
皮肤癌的成因及形状推论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鱼中蛋白质测定方法的探讨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