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兰
编者按:各行各业都需要讲究效率、追求效益,教育尤应如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就形式与效果而言,当然应该重在后者。本文作者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能结合实际,列举当前高中政治课教学误区,事例典型,分析精辟,有很强的代表性和说服力,且针对误区提出的对策也很有针对性,值得借鉴。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始终追求的教学目标。然而,在教学活动中,常常存在着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行为。尽管原因很多,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直接导致了低效。本文试从材料的选择、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以及教学问题的取舍三方面分析了有效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误区 对策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新的问题随之出现,如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性;看似新颖、热闹的课堂场景,存在着一些有效性尚待检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误区一:教学信息量大意味着材料越丰富越好
教学容量大,信息量丰富往往是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为此,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准备了大量的资料用以论证教学观点,以为内容越充实,材料越丰富越好,甚至一个观点用三、四个类似材料分析。
前不久,听了一节《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高一政治课,其中在讲到跨国公司作用时,一位青年教师一口气例举了国外的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数十家跨国公司以及中国的海尔、中石油、中石化等数家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所发挥的组织资源配置,促进国际分工的作用。听后感觉材料很丰富,论证也很有力,但同时觉得重点不突出,教学时间紧张,教学任务完成匆忙,教师手忙脚乱,学生眼花缭乱……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少了,时间少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对策一:材料观点只有紧密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舍去学生已知,易知的知识,学生熟知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说,能评析的观点让学生自己评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比如,上述课例中的教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例举生活消费中有哪些外来商品,它们分别是由哪些国家的跨国公司生产的,这些跨国公司在贸易、投资、生产、信息全球化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另一方面可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评析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作用?从中引出全面评价经济全球化影响这一重点问题。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生活到学科理论,彰显了科学性原则;体现了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彰显了生活化原则;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彰显了主体性原则。
误区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意味着教师主导作用越少越好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新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努力践行,课堂面貌焕然一新,涌现出一个个生动活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但过分放开不加引导的“放羊式”课堂也随之出现。
比如,有位教师在复习《投资的选择》这一课时就采取了这种方式,学生预习10分钟后由学生代表上台主讲。学生甲先把存款储蓄、债券的特点给下面的同学介绍了一遍,然后回到座位;学生乙又把股票、商业保险的特点给下面的同学作了介绍,这时下面的同学给台上的同学提了一个问题:“有人说,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可也有人说,不能把鸡蛋放在太多的篮子里,该如何解释这两种观点?”上面的同学一时乱了方寸,不知如何作答,教师则袖手旁观,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这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较好发挥,从教学设计者的初衷来看是好的。但教师把教学的主导权全部交给学生,遇到问题不闻不问,缺乏有效引导和归纳总结,显然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甚至会使课堂秩序走向无序。
对策二:主体主导,只有相辅相成才能互动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优化教学设计,除了学生主讲外,还要做好补充说明,归纳总结的工作,比如,上述课例中两位学生分别介绍了四种投资方式的特点,有没有不当的地方,有没有缺漏的地方?它们的共同点又在哪里?教师要给予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加以适当板书,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就有一个从部分到整体,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的掌握过程。若出现上述课例中的情况,教师可组织学生继续探讨,若时间不足,可引导学生从风险投资的原则中寻找答案,引导学生运用全面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风险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两个原则之间的关系。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正是新课标的要求。另外对讲课的同学进行评价并鼓励他积极的自我评价,引导其它同学对讲课的同学作出客观评价等都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误区三:问题教学意味着教学问题越多越好
“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思想政治学科的价值和魅力。目前围绕核心问题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已经成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并取得了较好地教学效果,但在问题选择和使用上还存在着多多益善的误区。
比如,某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归纳经济生活图表题解析方法时,没有先分析图表题的类型和特点,而是让学生先从基础知识入手,快速浏览全书思考:经济活动主要有哪些活动领域?活动主体有哪些?活动依据有哪些?活动的经济意义有哪些?一下提出四个问题,许多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一时难以回答。这时教师例举了2007年山东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投资结构调整的高考图表题(2008年山东省高考28题)
让学生揭示上图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简要说明能够促进这些信息所示变化的财政措施。学生经过认真观察图表,较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答案略)。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归纳图表题的解析思路,并进行适当板书,最后得出结论:浏览全局,明确问题;再看图表,三位一体;找出联系,揭示主题;结合教材,组织答案。应该说这部分的教学较理想,但教师接着提出第二道高考题(2008年全国卷二 38题)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经济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才总结的方法来读图表信息,并结合问题和教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答案略)。
虽然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顺利地完成了答案,但我明显感觉到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主动精神,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相反造成学生为难情绪。二是问题都由教师提出,尽管也引导学生讨论,但这种做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引不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故教学实效性不够理想。
对策三:教学问题只有精益求精才能突出中心
就上述课例而言,教师应对教学问题进行大胆取舍,一方面,要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把与该重点关联度不大的问题舍去。比如本节课重点探讨的是图表题的解析方法,那么关于经济生活全书总结就可放在上一节课讲,这样既减轻本节课的压力又使图表题的分析更加全面透彻;另一方面,在图表题的选择上,可以鼓励学生选择一些典型的图表题进行课堂分析,也可多听听学生在解答图表题时所遇到的困惑,帮助学生释疑解惑。
总之,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教师必须学会取舍,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教师舍去的只是一些已知、易知的知识和自我表现欲,而学生得到的却是未知、难知、必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学习的方法和快乐;当然取舍是有条件的,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结合,另一方面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