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课堂展开策略

2009-04-21 09:45张兴兰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活动化过程思维

张兴兰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心向。这是我们进行教学预设和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情境的创设应该较好地隐含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的难度,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那么亲切,一点也不遥远;同时又保持一定的神秘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如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从世界杯足球赛引入,在学生完全沉浸在世界杯精彩赛事想象中的时候,老师说了一句“如果你是教练米卢,你让谁去踢点球?”在学生争执不下时,及时出现郝海东、范志毅和祁宏三人踢点球总数和进球数的表格,启发学生:我们从表中看到了什么?让我们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到此为止,教师始终没有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要学什么。在学生的思考中课题“千呼万唤始出来”,而这恰恰是学生自我的建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整个一节课充满灵气、洋溢着活力,情境的创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2.还学生思考的时空。

如前所述,“活动化”教学既包括外显活动,又包括内隐活动或者叫做内部活动。内部活动主要指内部心理与观念活动。唯有内外相对统一,有机结合,双向作用,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教学过程正是学生主体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的双向转化过程,是一个由外到内、再由内而外的实践活动和观念活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在新课改推进的过程中,不乏有为活动而活动的不良倾向,这是对“活动”片面理解造成的错误做法。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有表面的热闹,没有冷静的思考,学生所学肤浅,水平低下。还是在华应龙老师的课上,老师一句幽默的玩笑:“如果米卢让我去踢,我只踢一球,而且踢飞了,失球数是1,最少。让我去踢合理吗?”学生们笑过之后便陷入了沉思。如果教师这时轻易打破这沉默,“不使冷场”,不给学生思考的时空,学生何以能创生出新知“百分数的意义”呢?

数学的思考包括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就是一种创造思维,它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直觉猜想,它是数学发明的一条规律。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明。”科学研究需要猜测,数学课堂上要允许、鼓励学生猜测。笔者在教学工程问题时,设置了一系列准备题,最后演变成:“学校图书室新买了300本图书,小赵一人整理需6天完成,小王一人整理需3天完成。两人共同整理,几天可以完成任务?”鼓励学生先猜后证,学生有的猜5天,有的猜4天、4天半,有的猜2天,有的猜1天半。对学生说的,笔者都微笑不语。最后学生都趋向于认同少于3天的。其实学生已经在整体把握、逐步逼近了,这给学生进行精确计算提供了一个大致范围。学生的内隐活动,不仅思考问题本身,同时也在对自己的思维进行修正,在某种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多元认知能力。

3.动作思维促内部建构。

现代教育理论明确指出,任何教育都存在于各种活动之中,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皮亚杰认为,数理经验来自于孩子的活动建构,数学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而是对人自身动作的抽象,数学教学要首先经过实物性操作(即手动),进而感知性操作(即眼看),然后进行表象性操作,最后才进入符号性操作阶段。外显活动主要指实物性的操作活动、感性的实践活动。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要想在数学学习上获得长足的发展,直观教学、动手操作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促进外部活动向内部活动转化。学生的猜测具有或然性,结论不一定正确,是需要动手实验或逻辑证明的。当然,小学生所学知识有时是暂时无法证明的,可以通过外显活动直接建构相应的认识。

4.思维碰撞,认清本质。

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形式。学生需要独立的思考,但在个人无法独立解决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并与别人进行思维的碰撞。俗语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言不差,个人的认识有时有所偏颇,同伴的一句话就能唤醒梦中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特别是教师未进行“权威”论断的时候,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同时,交流过程本身帮助学生将已经内化的东西再外化出来,外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再思考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化学习”中,要正确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外显与内隐、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之间的关系。教师的任务是提供条件、创设情境、强化刺激、积极参与、真诚帮助、全力促进、委婉矫正、及时评价。

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已经被看作教师和学生生命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正如叶澜教授所指出的:“课堂教学是生命活动的过程。”因此,切实更新观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真正把学生从被动的课堂活动中解放出来,放飞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活动化过程思维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构建活动化的低年级语文课堂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活动化”教学浅探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