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晴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采用“百花齐放”型各自备课、“能者多劳”型组长备课或“步调一致”型集体备课三种传统模式。各自备课的备课质量取决于教师个人业务水平、责任心、信息处理能力和教材驾驭能力等综合因素。这也可能导致部分学科教师从网上下载教案来替代备课,变成一种投机取巧、玩忽职守的备课行为。组长备课是“一脑替代众智”的备课方式,有可能忽视甚至无视备课组其他成员的应有作用,使得备课组形同虚设。其后果是组长放弃了备课组的业务建设,不利于学科备课质量和教学质量的优化,不利于备课组成员(包括备课组长本人)的发展和提高。当然,也就使备课组失去了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的功能。“步调一致”的集体备课虽然相对第一种方式而言,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因为在思路、进度、内容、方式、步骤等方面要统一,不免限制了各备课教师的思维灵活性,不利于发挥各执教教师的自身优势,结果成为表面上“集体式”,形式上“分头式”,而实质上是名实相悖、不伦不类的备课方式。
经过上面一番比较,三种备课方式都显示出自身的不足之处。下面,我想就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克服集体备课的不利因素来谈一下看法。
集体备课的三个有效性原则
要保证集体备课健康运行,首先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群体参与意识和创造精神。备课组长要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从明确备课目标、分配工作任务、指导研究过程和总结具体效果上做细致入微的工作;主持人要立足整体,广泛征求意见;备课教师要人人熟悉资料,人人提出见解。
其次,加强集体备课内容的预设原则。要求每个成员对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重点难点、知能层次等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本身的体系结构、目的任务做到烂熟于心;对学生实际层次、生理心理、智力非智力因素做到了如指掌;努力探讨怎样把来源于课本内外的知识经过整理和升华,再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因此,集体备课的预设内容是对明确要求的分析理解、对有效信息的选择加工和对实施方法的探讨设计,切忌盲目、空泛、偏颇。
与传统备课方式相比,集体备课不仅仅是实施方式的改变和创新,更重要的是内容的深化和拓展,所以要避免名实不符的形式主义现象,重点处理好三个环节:一是根据大纲、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明确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二是根据教学条件和师生实际,明确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三是根据教育理论衡量教师为什么这样教、学生为什么这样学。这三个方面探讨得越透彻、越具体,便越易于操作,课堂实用性就越强,效果也越明显。
再次,加强集体备课的目标性原则。集体备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优化备课进而优化教学,从而大幅度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既然构成和决定集体备课质量的因素是教师,我们就要把集体备课的目标首先定位在提高教师群体素质,培养敬业型、科研型、专家型、创造型的教师队伍上。在课前汇众智于一炉,全力将备课组成员的教学水平逐步推向一致的最高点,实现群体师能达标。
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三种有效手段
当全面了解集体备课有效性的三个原则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来支持集体备课。
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例,我们采取的方法有三种。方法一,多校协作,网络资源共享。在学校外网开设一个FTP的文件上传空间,采用账户名与密码登录方式,各合作校将本校备课资源上传至该空间。正是有了网络资源共享,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都可以随时上网查阅和增添内容,既省时省力,又能让每个拥有好资源的教师加入备课中来。在这个空间里,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能提高自己备课的实效。
方法二,利用Web网站提供学习拓展平台。Web网站既是为学生拓展学习提供平台,同时也为教师上课提供平台。这个网络平台可以在外网访问,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用来直接上课,其他城市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对外开课时也可以用这个网站。此外,网站将以往集体备课的精华都汇聚在网页上。
方法三,设计课堂练习电子学案纸。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实践内容多,上课地点通常在机房,用广播系统较多,板书较少。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是上课听完教师传授的知识、练完习题就结束。学生对于理论性的知识往往都是一听而过,练习也多为模仿练习,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针对上述要求,我们设计了学生课堂练习学案纸。虽然名为学案纸,但实际上是电子文档,学生在机房局域网上可以直接下载到本地机上。学案纸主要包括知识点链接、相关练习和拓展练习等。知识点链接主要是将课本知识与课程标准相结合,概述本课或本节内容的知识点。相关练习部分主要是针对本课或本章节的具体操作要求,是每位学生都必须完成的。通常要求独立完成并上传至FTP,作为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的一部分记录于过程性评价中。拓展练习部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做弹性要求,旨在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鉴于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差异,我们在设计学案纸时完全参照课程标准安排相关知识点链接,各个学校或各任课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调整相关练习的递进层次。
集体备课的真正意义是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其教学思路,让教师在相互的交流与碰撞中达成共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集体备课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由于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我们很多时候是将注意力放在“通过集体备课我们能够最终获得什么教案”,而不是关注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集体备课不是给教师呈现所谓现成的“精品”教案,而应该营造更多的活动空间,应该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集体备课活动,启迪每位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灵性和教育智慧,使每位教师自主发展、创新发展、自由发展、内涵发展,最终均衡发展。我们反对形式化、模式化的集体备课,倡导个性化、特色化的教研活动,使集体备课真正成为实施新课改的重要平台,成为开展校本培训的有效载体,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机制。只有这种意义上的集体备课,才会真正贴近课改实际,才会充满旺盛的教研生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过程”胜于“结果”。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