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教师尝试引进多媒体课件解读诗歌,在现代技术中绽放诗意。《新课标》也建议,诗歌教学“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可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帮助对作品的理解。……多媒体确实有它的优势,各种赏心悦目的电、光、声、画面令人目不暇接,但我认为过多的依靠多媒体,容易遏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目前多媒体诗歌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用陈旧的观念去使用新潮的手段,忽视诗的朗读。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依然风行,只不过由“人灌”变成了“机灌”,教师学生都成了多媒体的奴隶,被课件牵着鼻子走,重视了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却忽视了学生的朗读,忽视学生朗读中的理解,理解上的朗诵。
2、过度使用灯片,喧宾夺主,缺失教学重点。
多媒体影视、音响、图片、动漫、展台轮番招展,花样百出,把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方法、作者简介、文体知识、诗歌的主题、结构、形象分析、艺术特色、迁移材料等等一股脑做成幻灯片,一张接一张地放,显示速度快,其单位教学容量增大,学生甚至都还没有看清内容,或者看清了但没来得及思考,就换成下一张了,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迷迷糊糊,课堂效率反降低了。
3、僵化的流程,单一的思维,使课堂缺少互动、忽视个性。
教学内容是教师选定的,使用的素材也都是教师自己去搜集的,老师在课前就已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笼子”,课上老师就是要花时间把学生一步步引入“笼子”,流程僵化,教师的思维行为主宰了课堂的一切,学生毫无个性可言,思维也是被动的。没有情感的大型屏幕成了教学的“主角”,师生之间没有了信息反馈与情感交流,人性化的师生“对话”都已被冷冰冰的多媒体取代。
如何完善多媒体诗歌教学,让诗意在现代技术中绽放?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全面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具体教学中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平时我们往往只注重知识领域的目标,而忽视了其他领域的目标。例如“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学习和运用方法”,“对作者、对诗歌意境、对自己、对自然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就容易被忽视。每一首诗歌、每一节课并不一定体现所有目标,只需突出其中一个或几个重点,将其突破、领悟即可。基于此,在制作和选取灯片时就不必面面俱到、以量取胜、迷失重点。
二、以朗读贯于课堂,在读中领悟。
朗读是理解鉴赏诗歌的重要手段,这是由于特有的韵律美决定的。一节诗歌欣赏课,如果没有几次朗读,诗歌特有的魅力也很难体现出来。诗歌电教课应是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诵的螺旋式循环往复的教学推进过程。课堂上的诗歌朗读主要有初读、齐读、范读、配乐朗读等。初读,能帮助学生正音识字,总体感知诗歌音旨;范读,特别是声情并茂、声画并茂的多媒体范读,很容易能把学生带入美妙的诗歌意境中;老师的范读更具魅力,这当然取决于老师本身的朗读和文学的美学性、感染性;而学生的领悟朗读更是主动接受文学熏陶的体现。
三、注重情境渲染,突出人文精神。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古诗是最具情感和人文思想的文学。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光、电综合优势,精心创设情景,或妙语浸染,或图片点染,或音乐渲染,或动画、视频感染,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所蕴含的情境,让他们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艺术氛围里从而领悟诗歌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丰韵。
四、精心设疑,培养个性和思维。
精心选择与当前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提出有挑战性和吸引性的问题,最容易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发展学生个性。这样的课堂必定会摒弃僵化的流程,师生互动探讨,思维的火花迸发,诗意绽放。
刘玉亮,湖南省郴州市第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