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中华
声乐艺术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声乐教学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全方位、系列化、高水准、深层次的综合性。这种高度综合性,可以从以下三大层面来解析。
一、基本功扎实性
声乐教学同所有的教学一样,首先都以扎实过硬的基本功为基础和前提。
声乐艺术的基本功,主要包括发声、语言、呼吸、共鸣等,其中又以视唱练耳为核心。众所周知,声乐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是真正的能力养成的素质教学。因此就必须以视唱练耳为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讲,“视唱”就是“试唱”,是为演唱打基础的。换言之,视唱是演唱的基本功,不会视唱就不会演唱,只有具有过硬的视唱能力,才能具有过硬的演唱能力。
具体而言,“视唱”就是照歌谱歌唱,因此首先就必须具有熟练、准确、快速、全面的识谱能力。对于专业的声乐学生来说,不仅要会识五线谱和简谱,而且还要会识中国传统的工尺谱。
声乐演唱过程,是将歌谱变为具体的声乐艺术的过程,也是一种艺术创造工程。如果说,歌谱是声乐艺术的“图纸”的话,那么声乐演唱就是建造声乐“建筑”,显而易见,不会识谱就无法进行声乐“施工”;而识错谱就会建出“豆腐渣工程”,由此可见,识谱能力的重要性之所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声乐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以至我们在央视举办的历届青歌电视大奖赛中发现,某些来自高等院校声乐系的学生,识谱能力较低,这证明了我们声乐教学的一种缺失或偏颇。
“视唱”包含两大要素,除了识谱以外,还有另一大要素,就是唱名法,这是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唱名”指的是歌唱旋律时,为了便于发音和区别音级,常用拉丁文的7个音来代表自然音阶中的7个音级,即do、re、mi、fa、sol、la、si(或ti)。“唱名法”又分为两种:一是固定唱名法。是按C大调的规则,将五线谱上每个线、间的名称都用do、re、mi、fa、sol、la、si(或ti)这些唱名固定下来。例如高音谱表第三线上的音符永远唱读为si,第三间上的音符永远唱读为do,无论在什么调性里,有无升降变化,均如此;二是首调唱名法,又叫“可动唱名法”“流动唱名法”。这种唱名法中的do、re、mi、fa、sol、la、si(或ti),不再是五线谱上的固定线、间位置,而是随调性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当调性为D大调时,do就不再在第三间的位置上,而是在第四线上了,其余唱名则依此排列。
以上两种唱名法各有利弊:固定唱名法的长处是五线谱上的音符位置、名称都固定,便于读谱视唱,不利之处是当乐曲不是C大调时,唱出的唱名和平时对唱名的感觉会不一样。例如在F大调乐谱中,唱出fa、la、降si、do音时,会感觉是do、re、mi、sol,其中的si还要唱得降低半个音。首调唱名法不存在固定唱名法的不利因素,但它也有另外一个麻烦:由于歌曲不全是C大调的,要用到所有的调,于是五线谱上每个线、间都可以成为do,这就要求演唱者必须熟记各个调性乐谱上do、re、mi、fa、sol、la、si(或ti)的位置。当乐曲不转调时尚好办,一旦转调时,特别是转调很多时,do的位置就要不断更换,掌握起来困难就会更大些。究竟采用何种唱名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初学者以运用固定唱名法为宜。
练耳训练的是学生的听音能力,这同样是声乐艺术的一大重要能力。因为听音能力是辨析、调节、纠正自己发声的不可或缺的能力,对于歌唱具有“声音导航”的重要作用,如同“声呐”系统一样。
此外,关于呼吸、共鸣等基本能力,也都相当重要,有许多文章对此都充分论及,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二、能力复合性
声乐教学不能就声乐教声乐,而是要注重乐外功夫,即注重学生复合性能力的培养,这其中主要包括:
对歌曲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演唱好歌曲,首先必须对歌曲的词曲内容、主题、题材、时代背景、艺术风格以及词曲作家的生平、创作思想、艺术特点等有全面的理解与把握。例如要演唱《黄河大合唱》,就必须了解词作家光未然(张光年)与曲作家冼星海投身延安参加革命的光辉经历、抗日战争的时代大背景,以及《黄河大合唱》作品本身通过对黄河音乐形象的塑造,歌唱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民族性格与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只有理解把握了这一切,才能真正唱出《黄河大合唱》的神髓和气韵。
对流派特殊性征的掌控能力。当前,中国歌坛分为美声、民族、通俗三大唱法,其实不止是“唱法”,主要是不同的三大声乐流派。一般认为,美声唱法指源于意大利的西洋唱法;民族唱法包括民族戏曲、曲艺、民歌和带有这三种风格的创作歌曲的唱法;通俗唱法则是源于美国黑人流行歌曲的一种自然唱法。这三大唱法各有不同的艺术特征,每一名声乐学生都要对它们有准确的把握。
艺术想象能力。演唱作为一种艺术创造过程,离不开艺术想象力,对于音乐形象,演唱者只有自己心中有,才能引起听众的再创造。
情感表现力。声乐艺术同所有的音乐艺术一样,都以情感为灵魂和生命。演唱者一定要倾情投入,激情充沛,真正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唯其如此,才能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三、个性创造性
声乐演唱作为艺术创造,强调的是演唱者本身的个性创造性。声乐教学不只是教会唱歌,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唱歌,也就是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
古今中外伟大的歌唱家,无不以个性创造性为支撑点、闪光点、动情点。例如世界“三大歌王”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同是美声唱法,又同是演唱歌剧《茶花女》中阿尔弗莱德的咏叹调《饮酒歌》,就各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帕瓦罗蒂热情奔放,多明戈浪漫流畅,卡雷拉斯冷峻清新。
因此,声乐教学就要着力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艺术个性创造力。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徐良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