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时代机遇,办好艺术院校附中

2009-04-15 08:10
艺术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办学大学艺术

沈 诚

1929年,我国现代教育的倡导者蔡元培先生创建了“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艺术专门人才须从小培养的规律出发,根据艺术高校生源培养的需要,在当时的艺专设立了与教学相衔接的高中部,开我国高等艺术院校举办附中之先河。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陆续设立,许多综合性和单科类的艺术院校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附中。在这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不少教育质量优异、社会声誉卓著的艺术附中(以下简称附中),不少艺术大师和著名学者都曾经在这些附中任教,也为高等艺术院校,为社会输送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的社会文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决策,并把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周济同志在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后五年将实施‘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准备支持建设一批办学思想正确、办学水平高、能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带动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我国艺术院校附中走过了80年的风雨历程,在艺术高校的庇荫之下成长壮大,在中等艺术教育领域艰苦奋斗,收获了丰硕的教学成果,积累了殷实的教育财富,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良好的舆论和政策环境,以及多年来建立起来的较高发展起点,都是在国家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建设发展附中的有利条件。附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机遇、依托高校、面向未来,认真总结并坚守曾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基础作用,对社会文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依然行之有效的理念与行为,使附中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发扬光大。

一、办好附中是我国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附中的产生,是艺术人才培养规律的需要。艺术专门人才的培养须“从娃娃抓起”,使具有艺术天赋的人才及时得到发现,并不失早期开发的最佳培养时机,在附中阶段通过艺术专门技术和理论的培养,达到具有较高艺术素质和技能,为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达到高水准地表达艺术和创造艺术的境界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办好附中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

附中的存在,是艺术教育体系结构的需要。人的艺术禀赋在附中阶段的前期开发和进入高等教育阶段更为全面的提高和发展,是艺术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必由路径。艺术高校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引领者,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级艺术专门人才的办学任务。目前国家普教的美育水平和以服务与就业为主要办学任务的其他层次的艺术教育,短时期内还不能满足艺术高校的艺术专门人才生源的培养需要。为艺术高校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生源,依然是附中长期的主要办学任务。

二、艺术院校附中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办学的特点与优势

首先,附中作为艺术教育体系的结构性存在,其社会的角色和功能相对的明确与稳定。艺术附中80年的历史发展证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地理区域,附中不仅成为了艺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社会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成就更为社会广泛地认同,成为了有艺术天赋和有志文化艺术事业人才通往艺术殿堂的阶梯,获得了“艺术家摇篮”的美誉。

其次,附中作为艺术高校办学的基础延伸,其办学指导思想、办学任务、培养目标,都具有较为系统的办学体系。依托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成果,在符合中等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从教育教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教材设置、教育教学管理、学术和育人环境营造等方面,都有了较高的目标要求和发展建设起点。

再次,附中维系着与艺术高校的天然血缘关系,不仅享受着近水楼台的大学教育资源,更包容在得天独厚的大学文化之中。在大学特有的文化传统与传承的浸润中,吸收着滋养并构建着附中的学校文化,拥有着“用大学的氛围培养中学生”的育人大环境。

我国的艺术教育方兴未艾,随着社会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需求,素质教育的推进和美育的普及提高,附中作为连接社会艺术普及和艺术高校人才培养的桥梁,其艺术专业基础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凸显和发挥,发展前景广阔。

2008年10月,由中央教科所和华东师大附中主办的“大学附中文化现象高峰论坛”,国内14所顶级大学附中的校长出席,论坛不仅对大学附中100年的历史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更对大学附中在新世纪的作为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论坛还特别指出:“大学附中虽然在我国普通中学里数量不大,但是具有特殊地位,不仅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而且在中学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附中的教育教学工作虽然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但又不能简单地将它完全等同于一般的中学。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附属部分和延伸体,作为联结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一条纽带,就有可能提前与大学文化实现对接,在自由、宽容,追求创造、追求完美的文化氛围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大学附中由于有着较大的办学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全面而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大学文化影响的特殊性,更应当形成独特的大学附中学校文化,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领跑者。”在当前,大学附中有其特殊的发展优势和特殊的历史使命,这就是“对接大学文化,培养创新精神”。

三、艺术院校附中在新时期发展中的几个主要的共性问题

(一)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艺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艺术教育的结构和办学层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市场对艺术人才阶段性需求量的加大和社会“艺考热”的升温,国内许多高校开始开办艺术类专业。近10年间,全国开设艺术类专业的院校已由过去的几十所猛增到近1000余所,艺术职业教育也出现了多层次的办学格局,民办艺术教育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勃发,许多外国艺术院校和教育机构也成为了我国艺术教育的重要参与和竞争者。艺术教育的大发展一方面满足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艺术人才的需要,也引发了社会对艺术人才培养质量和规律的质疑与思考。

(二)艺术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

教育要立足于两个基本规律:人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教学的规律。艺术教育也要遵循这两个规律,并兼顾和协调好以下关系:

1.特殊性和一般性的关系。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与普通教育相比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并贯穿和表现在艺术教育的全过程。它既是艺术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也是艺术教育的特色和规律。但是,人为或非客观地夸大某些艺术教育的特殊性,以致偏离或相悖于一般性的大教育规律,就会导致对受教育者的侵害和教育的失败。随着近几年各级各类教育评估和教育法规政策的完善,附中的办学应在符合大的教育规律的指导下,锐意改革、创新,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办学特色。

2.艺术技能的训练和基础理论学习的关系。附中阶段学生的艺术技能训练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开发和提高学生艺术能力的主要方法和途径,评价学生艺术才能和水平最显性的标准,也是学生能否考入艺术高校、跨入社会就业的第一道门槛,学生及其指导教师能否获得行业声誉和社会荣誉的试金石。因此,长期以来,艺术附中的师生相对更重视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3.专业教学和文化学习的关系。目前,附中的学制设置大致有三年(高中)和六年(初高中)两种(少数附中还设置有附小),很大一部分学生还处在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龄阶段。随着社会艺术普及和艺术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客观要求附中必须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标准,保持附中高质量的办学优势。同时,2004年以来,毕业生升学须参加并通过国家高考标准的教育政策,又使附中文化课的教学必须向普教的标准靠拢和看齐。在专业和文化课双向提高的压力下,如何构建好既符合艺术教育规律,又符合人的全面发展和在基础教育阶段必须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的教学体系至关重要。

4.艺术个性和整体素质培养的关系。现代的教育理念包含了更多对人的理解,包容了对人的差别和个性的尊重。艺术创造不仅表现了艺术表现的对象,同时彰显着艺术家的个性。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无处不存在着人的艺术个性的观照。因此说,“鼓励学生追求和创造艺术个性”更是艺术教育特质的重要内容。

(三)政策和标准的问题

2000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附中由行业管理的艺术类学校划归为教育主管的中等职业教育。而附中的办学任务、培养目标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并不完全一致,因此造成了针对和适用于指导附中办学政策的不对应或缺失,办学规范和评价体系标准的模糊。附中的文化课教学以普教为标准,办学的各项指标和教学的评估评价以中等职业学校为标准,附中办学的主要任务是为艺术高校培养后备生,培养目标与大学相衔接,附中目前的办学可形象地比喻为“立足普教、身在职教、面向高教、多方接招”的状态。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中,艺术附中这一为数不多而又特殊群体的政策对应、办学标准与评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附中的办学。

(四)以人为本,建设附中一流教师队伍的问题

“以人为本”作为共识的教育理念,“人才强教”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已经愈来愈具体地指导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构建附中一流教育资源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是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面对时代和教育发展的要求,附中要努力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批有学有识、德艺双馨、引领艺术教育发展的优秀教师,同时还要逐步提高对学历学位、职称能力等要求,吸纳引进优秀人才,以保障附中作为艺术教育发展重要的基础作用。然而,由于有些历史和政策的原因,附中艺术专业教师的职称评定标准不一致(部分附中沿用了专业教师参评高教系列职称,部分附中在90年代末被停止了专业教师参评高教系列职称)的人事政策,造成了附中优秀师资流失和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不利于附中艺术专业人才冒尖,学术骨干教师队伍稳定和建设的状况。也不符合大学附中专业教学“一条龙”建设,和“以人为本”,以学术水平为准的人力资源统筹适用的实际需要。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保持附中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

国家正在制定的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其核心的要点为:质量是第一位的要求;二要立足中国国情;三要让人民群众满意。附中80年的历史进程,正是以其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获得了发展。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仍然要把保持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附中生存发展的首位。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一系列教育思想和行为过程的结果,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建设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扎实推进教育的改革创新,营造和谐的育人校园文化,是保持附中一流教育教学水平的基本办学框架。

保持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需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一个历史时期、一个学校办学的理论纲领,它将宏观地指导学校的发展方向。在正确的指导思想基础上制定的办学定位、办学任务、培养目标才会紧扣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要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首先放在附中办学的理论前提来设计。

保持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需要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是实现附中办学目标的前提条件。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附中的办学要尽量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做到教书与育人统一,过程与结果并重;要遵循教育规律,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和人才,关心学生的成长;努力构建以民族传统文化和丰富的多元文化为内容,并与艺术专业学习相适应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注重社会和艺术实践,加强素质能力培养,既体现艺术教育特色、人的全面发展,又体现创新和时代感的艺术基础教育新型模式。

保持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需要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教育教学保持与时俱进的根本动力。“今天的课堂,传播的是昨天的知识,培养的却是要解决明天问题的人才,而事实已经证明,昨天的知识不一定能解决明天的问题,因此教育者一定要有前瞻意识。”附中的办学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要,面向未来,以开阔的视野关注和吸收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前沿成果,并努力引领一个时代的艺术教育发展。

保持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学校文化传统的支撑、和谐育人环境的营造。校园文化是学校历史的积淀,是那些有形或无形的,对师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召、影响和规范的精神力量。和谐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对学校健康学风、校风的引领和形成。作为艺术高校的文化传承者,更应该形成具有艺术感、现代感、特色鲜明的附中校园文化。

作者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助理、附中校长、著名胡琴演奏家

(责任编辑:贺秀梅)

猜你喜欢
办学大学艺术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至善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