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异男 孙 慧
教学内容:五年级歌曲教学《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体验彝族的音乐风格及风土人情;体会旋律、节奏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运用肢体律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在指导学生视谱、演唱环节中,逐步引导学生关注节奏、旋律、衬词的特点及表现作用。从而感受彝族音乐的热烈欢快的特点;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景,拓展歌曲的表现力,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出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喜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及彝族风情;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情绪和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的准确配词:拓展部分的情绪对比与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谁能按黑板上的节奏拍一拍?
(出示固定节奏型:x x xX xl,教师给速度,请生说出节奏)
师:非常好,你们说对了。让我们用脚试试看,跟着节奏走一走。
(给速度,屏幕出示节奏提示)
师:让我们再加手上的动作好吗?
(师生跳简单的舞蹈动作)
师:下面我想加入一段音乐。看谁能跟着音乐跳起来。
(学生随音乐伴奏跳舞)
二、学唱
1.生不看书,聆听歌曲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这段音乐你的感受如何?
生:欢快。
生:高兴。
师:你们觉得像哪里的音乐?是汉族的,还是少数民族的?
生:不知道。
师:让我们听听歌词。猜一猜是哪里的音乐。
(师放歌曲)
师:听出来了吗?
生:藏族。
生:维吾尔族。
生:……
师:大家有没有听出歌曲中有一个反复重复的词语?
生:“啊哩哩”。
师:对了,你们听得真仔细!“啊哩哩”的意思是表示高兴的心情,就像我们平时唱歌用的“啦啦啦”。它是来自彝族的语言。
2.看幻灯片,了解彝族
师:彝族主要分布我国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们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勤地劳作,繁衍生息。这片神奇而富饶的土地,孕育出彝族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奔放。他们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象征着他们对光明的追求。每逢节日,他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一起唱歌跳舞。彝族是一个生活在高山里的民族,他们平时见面也喜欢用唱山歌的方式打招呼,你唱一句,我应一句,山谷间弥漫着他们美妙的声音。下面也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感受。
3.指导练声,聆听节奏
(师指导练声:用“啊哩哩”到招呼“6 6 6”一音乐向上升高,注意气息与位置统一;用强声呼唤,注意气息的运用及声音的统一;回声练习,训练弱声演唱。)
师:你们的声音真好听!这首歌除了“啊哩哩”,还说了其它高兴的事,请你们听一听。
(师范唱第一段,在屏幕上出示歌词)
生:生活美好、回家高兴……
师:说得很好!“赶圩”就是赶集的意思。人们会在固定的时间或地点在集上买东西或卖东西,他们尽情地享受者收获的乐趣。我们可以通过音乐体会他们的快乐心情。
师:请同学们听一听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师弹奏1-4小节。学生聆听节奏)
生:节奏很紧密、速度快。
师:让我们读一读前两小节的节奏。
(生读,老师给速度并加以指导)
师:下面我用手拍节奏,请同学们感受节奏里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生:欢乐。
生:喜悦。
4,唱谱子
师:我也感受到了,下面让我们唱一唱旋律。先请大家复习歌曲的调式。(略)
师:下面我们分成四组,一组视唱一小节。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看自己的谱子。
(师指导视唱乐谱:以轻盈、跳跃、短的声音唱;附点处唱成连音,指导高低音区。练好后,再连贯演唱)
师:你们唱得真好,你们好像那些彝族的小朋友快乐地唱歌,请你们听听歌曲后边的情绪如何?
(师范唱5-8小节)
生:更热烈、更高兴……
生:音高了,情绪更高涨了。
三、拓展
师: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位彝族艺术家的表演,听一听、看一看她的演唱与表演有哪些特点?
生:有前后音乐,很优美。
生:有舞蹈。
师:你们说得很好,我们来为歌曲加个前后缀,使歌曲更加丰满、有意境。
(师指导学生:用啊哩哩唱6 6 6-|6114566|加入手势——小前奏——演唱歌曲加动作——尾奏3565635656|6 6 6-|从强到弱;演唱添加的两段乐曲)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赶圩归来啊哩哩》,这是一首风格浓郁的民歌,展现了彝族人开朗的性格和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歌曲都有自己的特点,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多地去了解与感受。谢谢同学们的参与,祝愿你们每天都有“啊哩哩”的心情。
责任编辑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