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制改革 增强文化活力

2009-04-13 06:58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赴上海调研组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9年3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上海服务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赴上海调研组

上海是我国的文化重镇,也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行城市。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上海的文化体制改革经历了摸索、试点和全面推进三个阶段,步步深入,极大地推动了上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2008年8月,我们受上海市委宣传部之邀赴上海调研。深切感受到上海文化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其中的一些经验,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建构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真正惠及人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是目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党的十七大要求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按照这一要求,近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将建构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列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加快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上海市委、市政府强调: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充分考虑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既要体现主流的文化导向。又要突出体现人民在其中的主体地位。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健全的文化服务网络是普及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条件。近年来,上海相继制定了《2004—2010年上海市公共文化活动中心总体规划》和《上海市群众文化三年发展纲要》,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上海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由市级的重点文化设施、区级文化活动馆站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三级构成,辐射所有居民。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作用尤其重要。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形式多样。与群众的距离最近,最有利于群众的文化参与。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社区文化中心要实现“15分钟距离”。并且要求每个居委会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有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综合活动室、一个健身点、一个宣传阅报栏、一套电教设备);农村实施“四个一”工程(即每个村有一套有线电视、一个村民活动室、一个村民健身点、一个村民阅览室)。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便利,从而使社区文化工作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

2,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调研中我们看到,上海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所提供的文化服务是丰富多样的,从幼儿教育、专业培训、文化娱乐到健身健体等一应俱全。丰富的文化服务内容满足了普通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扩大了人们的精神空间。在提高文化服务质量上,上海不仅加强了文化骨干人才的培训,完善了各种制度和规范,以人才和制度保证质量,还重点着手建立了公共文化资源配送支持系统。实现优质文化资源共享。2004年6月。上海组建了东方宣教服务中心,负责汇集各类宣教信息和各种宣教手段,按照“快速化制作、大批量送货、个性化服务、一门式办理”的原则为基层文化活动中心提供及时、优质的宣教内容资源支持。2006年,东方宣教服务中心全年为基层提供的各类宣教光碟即达50种,近45万盘,覆盖领域遍及上海全市19个区县220个街镇。上海市委市政府还特别强调,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普遍感到心理的不适,精神健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上海一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设的心理健康讲座和开展的心理健康咨询,就是适应新形势而扩大的文化服务内容之一。

3,在管理方式上大胆创新。目前上海已基本实现市级出规划、政策,区级管组织、指导,街道、居委会具体组织实施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逐步建立起“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区协调,企业资助”的社区文化工作模式,实行齐抓共管,资源共享。除了各种文化娱乐场所及设施的开放之外,上海更开放了社区文化服务的管理权,广泛吸收民间管理机构参与文化设施的管理。在上海调研期间,我们参观了卢湾区的一个街道社区文化中心。这个中心就是由一家名为“华爱”集团的“民办非企业”机构进行管理的。经费由市、区和街道共同投入,“华爱”聘任了一名热情活泼又有事业心的女青年负责这个中心的日常运作,她在管理中心日常工作的同时,也与街道的文化站合作,举办大型的文化活动。

4,建立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公共文化服务必须有可靠的资金保障。上海一方面强调要以政府投入为主,一方面又重视动员和汇集社会财力。过去3年中。上海市政府先后投入22亿多元,建造了80个具有一定规模、设施齐全的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上海已建成包括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馆(站)、居委(村)文化活动室在内的公共文化设施5309个,总面积132.56万平方米,比2001年增长了18%;建成上海中心图书馆分馆33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52个。这些设施基本满足了市民就近、方便参与文化活动的需要。

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繁荣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文化,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素质,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个人和国家普遍受益。

打造新的文化产业服务平台:为参与国际文化竞争营造良好环境

当今的文化竞争,突出体现为国际的文化产业竞争。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上海市意识到,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造新的文化业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平台。目前在上海,一批新的文化产业服务项目正在孕育和生长之中。我们访问了张江数字出版基地和位于外高桥保税区的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这两家企业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成立于2008年7月的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是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这是由新闻出版总署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的项目。数字出版作为我国新兴产业,急需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创新技术和传统产业嫁接等诸多方面攻关和探索。而上海在传统出版、科技、信息化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责任也有能力更好地承担国家重大任务。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为数字出版提供了人才、基础、设施、政策等全方位的服务,力求实现打造中国数字出版知名品牌、拥有数字出版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成为出版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典范、吸纳世界数字出版最新技术等4个目标。截至2008年7月已有15家与数字,出版有关的企业入驻基地,另有12家企业有入驻基地的意向,初步形成了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目前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正发挥着两大功能:一方面基地是试验田,为新兴产业探路;另一方面,基地是桥头堡,为我国数字出版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方便。尽管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服务平台未来的路如何走还有待摸索,但目前的发展趋势已展示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

位于外高桥保税区的国际文化服务平台,成立于2007年9月,平台之所以设在保税区,是为了充分利用浦东新区的综合配套政策优势和外高桥地区基础条件、区位、专业、人才等优势,以服务于国家文化发展大战略、服务于全国文化产业与企业走出去的需要。外高

桥保税区文化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五项:(1)文化走出去功能。通过引进中外文化企业入驻平台,集聚文化贸易产业链,开辟文化品牌走向海外的推广渠道,成为中华文化采购中心和服务外包中心。(2)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为企业提供行业信息、政策咨询、投融资担保、设备租赁、商贸咨询和人才培训等服务。同时通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延伸审批等服务和综合配套支持。(3)展示交易中心功能。服务贸易配套是外高桥保税区功能性专业市场之一,是文化企业展示产品和交易洽谈的平台,借助长期保税展示等功能优势,通过举办文化行业专业展览会以及国际贸易、转口贸易和产品交易等为人驻企业提供展示交易的平台。(4)国际贸易基地功能。文化服务贸易平台是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的基地,利用外高桥保税区成熟的贸易环境、优惠的政策条件、便捷的通关服务和优秀的经营团队,能够为文化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提供全方位、高效优质的服务。(5)国际文化交流载体功能。文化服务贸易平台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载体,通过营造中外文化企业交流的环境,为输出展示中华文化和引进国外优秀文化提供便利。

在打造文化产业服务平台的过程中,上海的各级文化领导部门发挥了很好的领导和协调作用。一方面注重前期调研,认真做好规划;另一方面积极做好企业入驻的引导工作,帮助入驻企业解决各种困难,使服务平台迅速发挥功能。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是上海文化领导部门为打造文化产业服务平台而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无论是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还是外高桥保税区国际文化服务平台都没有延续行政化运行和管理的老办法,而是采取产业化运行的方式。适应了国际文化产业服务平台运行和管理的通行趋势。

塑造文化市场新主体:解放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明确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将有可能实现产业化的文化单位推向市场。近年来上海以极大的勇气积极推进相关文化单位的转轨改制,塑造了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国有文化市场主体。上海文化市场新主体的塑造由单个文化单位的转轨改制带整个文化系统的转轨改制以至跨行业和跨领域的资产重组、机制转换,目前已形成了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上海电影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上海城市舞蹈集团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或产业集团群体。正是这批新型的文化市场主体,使文化生产产生了“雪球效应”,使各个艺术院团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使单调的文化艺术节庆活动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在文化发展中敢闯敢试,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塑造文化市场新主体,是上海文化体制改革的创造性启示。

在面向市场、采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这一点上,上海的文化市场新主体是一致的,但在资产结构、管理方式和运行方式上,它们又各有特点。这是有原因的。一方面,不同文化门类性质、特点各不相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各个文艺单位的现实境况也不同。上海市有关领导部门认识到,在新的文化市场主体的打造中,要充分尊重历史和不同文化领域或文化门类的不同特点,避免采取大而化之的一刀切。为此,他们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做法,例如针对新闻媒体意识形态色彩较强的特点,规定了社会资本进入领域的限制,在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同时,重点探索经营部分的市场化运作,转换运行机制。而对文化娱乐业等领域的文化市场新主体,则全面采取市场机制。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有利于实现优质资产的重组,减少改革的阻力,也有利于发挥市场主体原有的特点和内在活力。

新的文化市场主体极大解放了文化生产力。例如,上海芭蕾舞团原来几十年只演一台《白毛女》,和大剧院联手走向市场后。仅一年就推出了《天鹅湖》、《吉赛尔》和《梁祝》3台大戏;东方青春舞蹈团的《野斑马》通过媒体运作,成为第一台成功输出海外的民族原创舞剧。连续3届的国际艺术节舞台,从新版越剧《红楼梦》、景观歌剧《阿依达》到原创京剧《中国贵妃》,上海成功探索了新的剧目投融资机制,并进行了市场化操作。始办于1999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是新的文化市场主体运用产业化运作方式取得成功的又一例证。上海艺术节全部舞台演出与各项系列活动没有动用国家一分钱。所有演出经纪公司和具体操办单位。几乎没有一家是赔钱的。尽管上海国际艺术节诞生较晚,但其以世界眼光吸纳世界优秀文化艺术精品。并能提供优秀的展演舞台和交流平台,使得不少世界顶尖、国内一流的经典作品与原创作品竞相在沪亮相。

新的文化市场主体不仅实现了上海文化生产的增产,而且实现了文化生产的增效。近年上海有一批优秀的书籍、电影、电视剧等在全国获得各种奖励。例如。电影《生死抉择》总共投资1070万元,票房达到1.2亿元,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上海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不仅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有利于多出精品,繁荣演出市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且为上海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体制和机制条件。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上海服务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欢乐上海迪士尼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